车臣战争视频纪实:国内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模式简述及特点分析 (2010-10-3 22:27: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2:12
一、孙桥开发模式

  
以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一种开发模式。该园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9月6日,也是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现园区规划面积为9.32平方公里,有3公顷荷兰自控玻璃温室、2公顷法国育苗温室、8公顷法国双层充气薄膜温室、 3000平方米台湾蝴蝶兰高档温室、3公顷国产自控温室和50余公顷连栋温室及温室群。另外还有一定面积蔬菜花卉无上栽培和工厂化鱼苗繁育场等设施。

   园区 开发模式特点:

  
(一)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农业企业,为我国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引导作用。

  (二)以市场为导向,将产品定位在中高档市场,同时开拓国外市场。

  二、德州开发模式

  
以山东省德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一种开发模式。该园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南,占地67公顷,分为设施蔬菜、花卉、水产养殖、林果、特种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组培中心7个功能小区和一个工厂化果蔬育苗工程中心,在园区外围有一定面积的大田示范。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在启动和建设期,作为市长工程纳入全市发展计划,组织班子领导建园工作,并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一年建成。建成后实行企业管理,政府仍在政策等方面给予关注。

  (二)每年向外提供个余万株菜、果优质苗,成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也带动本地区菜果产业发展。

  (三)科技依托单位层次高,规划、设计和优质品种及栽培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撑。

  三、定西开发模式

  
以甘肃省定西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一种开发模式。该园区位于甘肃省定西市近郊,共有五个功能园区:优质花卉、优新蔬菜、珍稀动物、名贵中药材、优质林果。其建园目标是引进开发先进科技成果,进行生产示范,通过辐射推广探索西北干旱高效农业路子,为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经验。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政府创造基础条件,企业入园开发。

  (二)明晰区域支柱产业,园区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技术扩散的龙头。其特色是“旱作高效”。

  四、天翼开发模式

  
以河南省漯河市天翼生物工程公司为代表的一种开发模式。公司组建于1998年9月,是一家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为主,同时集商品化科研开发、规模化育种育苗、产业化生产加工、网络化推广服务和集团化连锁经营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专业育苗生产基地之一,拥有设施完善的日光温室、大棚面积10万平方米。现代化的组织培养工厂生产车间1840平方米,可进行不同草、木本植物品种试管苗的商业化生产。每年能提供3000万-5000万株优质草莓苗和百万株樱桃等果苗。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民营企业、自有资金,总经理直接亲自领导、指挥和组织各项工作。分组承包、超额奖励、任务到位、各负其责。管理机制新、效率高、效益好。

  (二) 公司聚集了一批国内外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建了独立的科研开发机构,形成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的一体化,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动力。

  (三)公司采取市场拉动与科技推动相结合,以市场拉动力为主的运行机制,即市场需求→研究开发→示范推广→技术服务→信息发馈。

  (四)公司的经营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过程,突出”知识、资本、技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有效的资本与市场运作,实现了农业经营产业化。

  点评:以“知识、资本、技术”三位一体,通过有效的资本与市场运作,实现了农业经营产业化开发模式,由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扩张,是未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重点之一。

  五、重庆开发模式

  
2007年初,中央党校《理论动态》课题组到重庆渝北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调研后,称农业园区运用工业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式为“重庆模式”。

  该园区前身是1997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现代农业开发园区。园区的管委会是其行政管理机构。作为上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担负着园区开发建设的领导、组织和管理职能。

  现园区的总体规划面积为38727公顷,包括核心A、B区1427余公顷、示范区3300余公顷和辐射区34000公顷。截止到2005年底,已经有2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以良种奶牛业、精品花卉业、名贵种苗业、生物药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物流、农业生态业、农业科研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群落。

  重庆渝北农业园区把产前和产后放在园区,把产中这一环节放在农村,有效地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服务、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值等问题,使农业产业在园区这个载体的承载下,形成了产业链条。

  产前不仅仅是农药、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发展、增效的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象良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等。产后主要是农业品的收购和加工及销售,把农产品的加工、市场等产后服务环节通过园区的龙头企业及市场载体来完成。对于需大量土地、大量简单劳动力的生产环节,则把它交给了千家万户的农家,这就直接带动了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把两头放在园区,促使园区成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地方,从而使园区产生高效率。通过两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又促成了面上的现代农业发展。

  (二)园区确立以科技农业、加工农业、市场农业和生态农业,即“四型农业”的发展定位。把“中间在外”既产中这一环节放在农村,有效地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服务、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值等问题。

  (三)园区相继全面完成了国家“863计划” 农业智能化第一、第二轮项目的结题验收,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嘉许。园区建立和完善了36个示范基地和17个电脑农业工作站。自主研发的生猪、油菜、黄瓜、奶牛、马铃薯、辣椒等农业专家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认证。

  点评:其“两头在园,中间在外”的用工业理念,积极参与国家“863计划”和地区农业专家系统建设的“重庆模式”,值得我们东滩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深思。

  六、贵阳开发模式

  
以贵阳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的一种开发模式,

  该园区座落在贵阳市乌当区内,现园区建设总面积17.61万亩,核心区1.37万亩,示范区5.66万亩。入驻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计85家,拥有孵化机构7家。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反馈流程,建立“资源—生态—消费—资源”的种植模式,使原来粗放型、依赖型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可持续、高效益的生态现代农业。

  (二)挖掘亮点、整合资源,以“一区三园六基地”的格局,建成了特色花卉(苗木)产业科研基地、无公害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特色水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地道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畜牧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实行"公司十农户+基地"模式。

  七、市民农园模式

  
市民农园是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时的产物,也是城乡经济互补的一种有效方式。市民农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耕乐趣的场所。国内最早提出都市农业(市民农园)整体概念的是“千盛农庄”。该园区位于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箭塘村,紧邻牛首山景区,距南京市中心18公里。农庄面积2130亩,其中耕地1000亩,荒坡地820亩,50万立方水库一座,农业旅游资源类型为农业主题公园市民农园。该项目由江苏九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国家农业部2003年立项,总投资6亿元,2003年项目启动,先后被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列为重点旅游农业开发项目。

  现农庄功能区分为市民农园区、水景区、生态林区、休闲娱乐和度假村区。其中市民农园区采用互动体验式,将连片菜地200亩,供城市居民租种,租期不限,市民可居住种地,也可委托给园区农工代种,节假日,周末可驱车领家人到园区体验参与农事活动,劳逸结合。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根据市民农园与租用者居住地之间的距离的远近程度和利用的方便程度划分为近邻型市民农园、日归型市民农园和滞在型市民农园。

  (二)根据市民农园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不同,划分为经营型市民农园、地方公共团体经营型市民农园、个人经营型市民农园以及民间企业或NPO经营型市民农园。

  (三)按照租用者的特征将市民农园划分为家庭农园、学童农园、高龄农园(也称为银发农园)、残疾人农园。

  点评:在都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千盛农庄”利用互动体验式亲情市民农园模式开发园区,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作为紧邻上海市区的崇明东滩绿港项目,该开发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八、湿地农园模式

  
新济洲地处长江河道中心,被称作“江苏第一洲”,占地面积1.6万亩。近年来江宁区政府按照“绿色江宁、生态江宁”的规划要求,大力推进新济洲生态湿地建设,为防止长江水土流失,保护洲地生物种群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营造洲地生态林,植树造林面积已达到1.2万亩,调整苗木档次,选择适宜湿地生长的观赏树种,逐步改造林相,通过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改善了白鹭、灰雁、黑嘴鸥等鸟类生存环境;二是整治洲地外滩与塌江环境,加固堤防与护坡,构建江堤9500米,护坡8000米,开挖泄洪沟11000米,确保安全度洪,同时完成洲地土方灭螺1200亩,实现无螺洲目标;三是恢复洲地生物多样性,尽量保持原生态群落,农田发展洲地野菜花荞头、马兰头、芦蒿种植、沟塘河流实行生态渔业养殖,林地放养鸡、鹅、鸭等禽类,生猪养殖实行沼气利用,建筑设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一个“坐洲地、阅长江、观林海、品野趣”完整的农业生态湿地保护示范区正展现在眼前。2006年江宁新济洲列入市级“野生湿地示范园”建设目标,2007年列入国家林业局“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示范区”工程项目。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因地制宜的保护模式。以湿地的实际,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协调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加强科普教育和环境检测为重点,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应。

  (二)通过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教育,发挥其社会效应;通过加强立法等办法,正确处理好可持续利用效应,最终实现人与自然、政府与群众、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利用相和谐,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双赢的湿地农园开发模式。

  九、科技硅谷模式

  
武汉园区是2001年9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是全国36个国家级园区中惟一的一个坐落在都市城区的高科技农业园。

  武汉园区在总体规划26.18平方公里的南湖之滨核心区,规划建设成了农业科技产业区、农科贸市场区、农业科技孵化区、农科教培训区、农业示范观光旅游区及生活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同时,在武汉周边及湖北相关市、区、县建立起了33.3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和辐射区,重点发展动植物良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畜禽水产、生物饲料、生物药品、农产品加工、农科贸市场、地方名特优、农业生态旅游等十个主导产业。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紧紧围绕成果转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题,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环境创新为动力,整合园区优势,提升“三个能力”,扩大招商引资,使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很快入住该园区,如:中化东方、富尔仕、联农种业、天惠生物、易生生物、科前生化、畅响生物、湖北省种子集团、中博生化、新华扬、香港高龙集团、香港惠记集团、正大集团、中化集团、隆平高科、四川德农等。

  (二)将基础设施项目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的项目,一类是经营性的项目。凡是公益性项目,都由园区直接投资建设;凡是经营型的项目,全部推向市场,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投资建设。

  (三)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采取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集约经营模式,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研带动、产业化经营、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运行。 点评:这种以国际惯例的开放式园区运行机制,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以“内资外资并重,横向联合互补”为原则,采用多渠道融资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以股份制形式创建技术开发和产业公司,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自带项目经费参与园区建设,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十一、景区农业主题模式

  
由于中国大多数休闲农业的产品基本上都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再附送一些采摘活动的层次,各项目之间没有差异。导致市场吸引力的相对下降和相互间竞争的加剧。游客到度假村后,往往花费不大,除了少量娱乐和餐饮外,不再有其它的消费,导致园区虽然热闹非凡,但最后一盘点还不够运营费用的。分析原因,造成消费乏力的原因不是游客的消费能力不足,而是可供选择的商品较少,许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游客有钱花不出去。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在不少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一种较新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模式既:景区农业主题园区模式。

   园区开发模式特点

  (一)生态的原则

  “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休闲农业园主题景区选择的基本出发点,生态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是发展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的基本原则。

  生态作为农业和旅游两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全过程体现在:1、能源的利用;2、循环经济与3R原则;3、以园养店,以店促园——旅游与农业相结合。

  度假村利用天然能源、能源再利用,比如使用地热、太阳能和沼气,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目标。

  度假村在实际运作中遵循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种养的循环圈以及循环经济的“3R”原则,既节约了能源实现资源再循环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园”塑造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消费的产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费场所,为园的产品提供顾客,是利润中心。前店后园的布局格式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度假村按照“以(农业)园养(旅游)店、以(旅游)店促(农业)园”经营思想,在布局上采取“前店后园”的方式,“园”有种植园区、养殖园区、科技园区。

  (二)寻求产品差异,创造欢乐体验

  度假村注重从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比如现场消费、创造自然的氛围、设计民俗游乐项目、创造消费的需求,让游客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度假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给游客创造出集食、宿、游于一体的平台。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产品设计、奇特的农家文化,旅游与休闲的巧妙结合,众多的参与性项目,悦目的资源整合,不同的消费档次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者需求,高质管理与温情服务等构成了度假村提供游客欢乐体验的基本要素,使游客感到物有所值。这就是景区农业主题园区开发模式。

  十二、许昌开发模式

  
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园区最早的雏形。1998年,河南许昌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大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农业企业法人主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迅速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园区建设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所有园区建设项目面向园区有关单位和企业实行公开招标,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组织实施,直至通过验收;运行公司制就是建立公司区域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科技承包制就是在园区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个人或集体承包开发项目,发包方根据承包效益,支付报酬;联结农户合同制就是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并提供配套服务,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行公司制,许昌正是依托各类农业公司,形成了具有专业化、区域化、规模的的农业生产格局。

  除以上列举的模式外,还有无锡斗山农业生态园、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珠海农业科研中心的园区、蓝田高科技农业园区、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河北衡水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光明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等,但大多模式雷同或内容大同小意,因此,本文不再阐述。

  作者:子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