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开关失灵:不劳而获的诱惑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12:20
2011年05月12日 06:16 AM

不劳而获的诱惑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西蒙•库柏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英文 对照评论[45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n)4月29日结婚时,应该是一名失业者。她曾为父母的聚会用品供应公司工作,但在去年冬季辞去了工作,以筹备婚礼。当然,米德尔顿不打算再为生计而工作了。在这点上,她不仅是她这代人的代表,也是我们时代的代表。在这场危机中,人们从依赖工资过活,集体转向了依赖资本过活。

这是一项显而易见的策略。工作匮乏难找,尤其是对于25岁以下或55岁以上的人而言。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所拥有的财富比一两代人以前要多得多。是的,我们经历了一场长达3年的危机,但对于大多数西方家庭而言,在此之前是60年的住房、储蓄及其它资产的积累。中产阶级已建立了资本。英国经济学家戴维•布兰奇弗劳尔(David Blanchflower)告诉我,年轻人感到很痛苦,但“其他大多数人日子都过得不错。他们房产价值可观,可能还在领养老金。”即使是在零利率与房价不断下滑的环境下,依靠资本过活也比依靠杳无踪迹的工作更容易。

.layout_box {background:#999999 none repeat scroll 0 0;color:#FFFFFF;height:auto;margin:30px auto;width:580px;font-size:14px;}.info_box_2 {background:#FFFFFF none repeat scroll 0 0;color:#333333;display:inline;float:left;height:240px;margin:10px;width:380px;}.info_box_2 h1 {height: 30px; line-height: 20px;font-size:25px;color:#9E2F50;font-size:16px;margin:10px 0 10px 10px}.login {float:right;height:240px;margin:10px;overflow:hidden;position:relative;width:150px;}.info_box_2 a.button {background:#9E2F50 none repeat scroll 0 0;color:#FFFFFF;display:block;height:20px;line-height:20px;margin:10px 0 0 270px;text-align:center;width:60px;}.info_box_2 div {margin:10px;}.info_box_2 p {color:#000000;line-height:140%;margin-left:20px;}.layout_box .login h4 {font-size:16px;margin:20px 0 8px 10px;}.layout_box .login label {margin:5px 0 0 0;}.layout_box .login input {border:1px solid #A5ACB2;margin-bottom:8px;width:135px;}.layout_box .login p.right_text {margin-bottom:0;text-align:right;}.layout_box .login p a {color:#FFFFFF;text-decoration:underline;}.layout_box .login .btn_login {-moz-background-clip:border;-moz-background-inline-policy:continuous;-moz-background-origin:padding;background:#9E2F50 none repeat scroll 0 0;color:#FFFFFF;height:20px;line-height:18px;margin:10px 0 0 100px;width:auto;}.layout_box .login p.right_text {margin-bottom:0;text-align:right;}.layout_box .login div input {border:medium none;float:none;margin:0;width:auto;}

现在变得最为依赖资本的是年轻人。作家理查德•戈登(Richard Gordon)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你用年轻一代对父母依赖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某个物种的成熟度,那医学院学生将是进化程度最高的生命形式。人们也总是期望上层阶级会吃祖先的老本。“他竟然自己买家具”是英国非常时髦的嘲讽话,讽刺那些蠢到要自己去赚钱的人。

然而如今,“吸血”文化已经扩展至各个阶层:从皇室到米德尔顿家族及以下的阶层。在英国,大多数20至24岁的男性现在都与父母住在一起。在某些地中海国家,任何不到30岁就离开家的人,事实上都被认为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社会学家弗兰克•弗斯滕伯格(Frank Furstenberg)表示,美国家长过去在孩子身上投入最多的可能是青少年时期,但如今花钱最多的则是在孩子“要么很小要么在25岁左右”。 

如果不依赖父母,你可以依赖爱人。以性换取资本这种最古老的交易,可能在这场危机中变得更为常见了。如果你年方25,没有工作,而你女朋友富有的父母却让她使用他们在城里的公寓,你会甩掉她吗?或者,人们会找年龄较大、拥有自己的资本的人作伴侣。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是,一般而言,现在最没有钱的年龄层也是最貌美的年龄层。

另外,你还可以依赖朋友为生。这曾经是一种上流社会的艺术:想想伍德豪斯(P.G. Wodehouse)笔下的人物乌克里奇(Ukridge)。这是一位不工作就能搞到钱的专家,他总是向老朋友要钱:“看这儿,利奇,老伙计。你知道我从不借钱……”如今,这种艺术也在中产阶级中蔓延开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互相睡沙发。工薪阶层对以上这些策略的使用要差一些,因为他们的老朋友、父母与爱人普遍都更穷。

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最近承认,他是凭借父亲对一家芬兰银行的影响力,才获得了首个实习职位。这件事在英国引起了争议。然而,实习仅仅只是开始。许多人如今工作多年后仍会依赖父母的帮助,尤其是在一些薪酬不高的光鲜行业,比如艺术、出版、电影等。的确,有追求的艺术家向来都依赖资助人: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上世纪60年代管理“地下丝绒”(Velvet Underground)时,他会带着这支饥饿的乐队去参加美术馆开幕仪式,以便能够用围巾包走一些开胃品。但随着政府削减经费,艺术已经变成了得到他人资金支持的年轻人的领地。 

依靠他人资本为生的文化已逐渐扩展至中年群体。本月在台北,一对夫妻向将40岁的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归还父母10年前给他的豪华公寓。自从得到公寓以后,儿子就拒绝工作。他甚至要求父母支付他的水电费与他自己的儿子的学费。父母赢得了诉讼。但他们让儿子继续住在公寓里面。

许多年过50的人都在依赖死人的资本过活,用遗产取代了工资。如果你爸爸碰巧在上世纪60年代在伦敦买了一所房子,并且一直没有卖,那你自己的工资(或者没有)就无关紧要了。加里•施特恩加特(Gary Shteyngart)最近发表了一篇有关美国日渐衰败的反乌托邦小说——《超级悲伤的真实爱情故事》(Super Sad True Love Story)。他在书中想象惠特妮•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唱道:“我相信父母是我们的未来。”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的未来不仅是父母,还有祖父母。

我们过去常常担忧收入不平等。但正如凯特•米德尔顿所发现的,如今收入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译者/何黎    文章摘要:FT专栏作家西蒙•库柏:在成为王妃时,凯特•米德尔顿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然而,她不用再为生计而工作了。人们已从依赖工资转向依赖资本过活。 阅读原文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 2011-05-13 09:41:12 pingguowp 来自上海市松江区
    感觉历史又走到了上世纪的1929年那场经济大萧条的边缘了,好逸恶劳的人性又在发作了@
    回复 支持(0) 反对(0)
  • 2011-05-13 09:31:36 zh86102 来自江苏省
    换个角度看问题,正因为有啃老一族的存在,他们不再努力工作,才有了后来人的发展空间。
    回复 支持(0) 反对(0)
  • 2011-05-13 05:55:37 匿名 来自英国
    Catherine学的是艺术史,即使找到了个工作也挣不到钱,找到王子就购她一生不用工作。
    回复 支持(0) 反对(0)
  • 2011-05-13 05:16:45 fengbsas20102 来自阿根廷
    社会福利要向老人倾斜
    最近媒体上对“啃老族”议论纷纷。有老资本可啃的沉默无语,啃老骨头的自然叫屈连天。在“劳动光荣”的说教声中,大家º忽略了中国社会一大批啃青族。
    啃老族似乎不受法律处罚,因为为社会解决了就业困难。啃青族就受中国保护了,且不说“孝亲报恩。”就说“养儿防老”就不是正常人之所为。
    一个人一生都不能赚够养老的资本,何以为人?
    一个国家对退休老人都不能养活,何以执政?
    有后的老人可以啃青,无后之人啃什么?
    所以,若社会还存在啃青族,不是青年之孝道,而是国家之霸道。
    我在西方国家生活见过啃老族,因为民间资本雄厚。没见过啃青族,因为国家对老人包温饱、包免费药疗、包养老送终,让青壮年安心工作抚养后代,多赚钱多育啃老族,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
    在阿根廷凭退休证看病拿药住院连餐费都不用出。医院还会为住院老人免费庆生日。
    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孝道!
    回复 支持(1) 反对(1)
  • 2011-05-13 04:32:47 fengbsas20102 来自阿根廷
    人类一定靠资本养老,因为老了。儿女是资本吗?从啃老成风讲,是负资本!
    所以西方节育。
    中国穷人本身是负资本多生是负负为正,赚进了劳动力和乞讨的资本。所以超生。
    啃老族是社会民间资本多的现象也是一门经济学。富不过三代,零负游戏会反射第四代发奋。
    自由的含义中有懒惰的元素。
    回复 支持(1) 反对(1)
  • 2011-05-13 02:24:06 drunkimonk 来自美国
    来自湖北省荆州市 [ linghushitao ] 的原贴:

    当西方社会开始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啃老现象时,我们却对啃老乐此不疲,甚至把啃老当做一种荣耀和资本到处炫耀,这也许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和西方的差距。

    为啥我感觉我和同龄人都认为啃老是件很丢脸的事儿?
    回复 支持(0) 反对(0)
  • 2011-05-12 23:40:41 linghushitao 来自湖北省荆州市
    当西方社会开始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啃老现象时,我们却对啃老乐此不疲,甚至把啃老当做一种荣耀和资本到处炫耀,这也许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和西方的差距。
    回复 支持(1) 反对(8)
  • 2011-05-12 21:00:16 匿名 来自福建省
    有遗产的可以,没遗产呢?实体经济总得有人做!
    回复 支持(0) 反对(0)
  • 2011-05-12 20:40:47 li05710575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
    大量的欧美人民正在实践不劳而获的哲学。但德国人不这么想,所以才有德国不太情愿借钱给希腊:奥巴马不这么认为,才有出口翻翻的计划: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不老而获不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
    回复 支持(2) 反对(2)
  • 2011-05-12 18:32:04 100000000 来自云南省大理州
    这个问题,最好请《卧底经济学》作者,蒂姆哈福德再写一个经济学解释的版本。相信他能解释清楚这种现象是不是“理性”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 2011-05-12 17:43:06 bettyxiong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多不是靠自己的技能生活,而是靠资本,这些资本包括金钱资本、身体资本,但是如果这样怎么社会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何在呢?社会的进步是不是会放慢脚步呢?
    回复 支持(7) 反对(1)
  • 2011-05-12 17:30:30 Allensssss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自由?应该是懒惰吧。我怀疑中国大部分不用工作的年轻人会躲在家里打网游看小说。
    回复 支持(4) 反对(0)
  • 2011-05-12 16:30:10 feby 来自北京市
    靠资本过活,那得要多少资本,CPI这么高,普通人靠积攒的那点钱没有什么投资渠道,只能看着那点资本越来越少,还要为未来担忧。
    回复 支持(1) 反对(2)
  • 2011-05-12 16:26:33 haoskyler007 来自河南省新乡市
    中国的啃老族不也是一样的么?!相比60-70年代的父母一辈,开拓的空间太小了,人满为患,劳动力太多了。
    回复 支持(1) 反对(2)
  • 2011-05-12 15:53:56 aig2004 来自上海市
    人的收入
    F(收入)= f(资产性收入)+f(劳动力收入)

    其中
    f(劳动力收入)= 脑力收入+体力收入

    当f(资产性收入) >= 日常开支

    则,我们定义为#财务自由#

    这时,f(劳动力收入)是否>=0,已不是最重要.

    财务自由会带来人身自由,更获取了心灵自由.当"人人争取,个个努力,获取了人生30X30=900个月的心灵自由"的时候,则可以做自己内心真正喜欢干的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时代就慢慢地来临了.
    回复 支持(9) 反对(2)
  • 2011-05-12 15:34:29 Annie-Wang 来自德国
    Fewer people working, but more and more not... That means:1.more effective production. 2. the working ones work more hardly and earn less than they deserve. The second guess is also part of the reality...
    回复 支持(2) 反对(0)
  • 2011-05-12 14:51:54 封枨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
    有些言过其实了,但对一部分人而言确实如此
    回复 支持(3) 反对(0)
  • 2011-05-12 14:15:20 Amidalayang 来自北京市
    再一次证明了人类社会的思潮是基本同步的。现在靠资本生活基本上是很大一部分北京青少年的共同价值取向了,看看周围亲戚朋友的孩子,有多少大学毕业的孩子在家过着啃老的日子。。。更甭提那些打着个人梦想的旗号,天天要求父母为他的梦想投资的孩子们,当然这类伪艺术家们的腔调是比躺在沙发上的啃老族们高明些的。
    回复 支持(5) 反对(0)
  • 2011-05-12 13:48:59 耀冬 来自广东省
    钱生钱!
    回复 支持(4) 反对(0)
  • 2011-05-12 12:49:29 mfox 来自北京市
    最新的说法是,女要嫁富二代,男要娶拆迁女
    回复 支持(28) 反对(0)
  • 2011-05-12 12:48:25 kevin625 来自上海市
    这是游戏规则
    回复 支持(3) 反对(0)
  • 2011-05-12 11:58:57 kerease 来自湖南省长沙市
    劳动本身有其价值,自己挣的保时捷和爹妈买的是两回事,文章所说的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吧
    回复 支持(5) 反对(5)
  • 2011-05-12 11:54:39 zbt755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
    来自北京市 [ philipzhq ] 的原贴:

    这个作者好漂亮!

    高,实在是高!
    回复 支持(20) 反对(2)
  • 2011-05-12 11:45:56 lycmy1111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
    不劳而获的确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但是人类所临的诱惑不会只有这一种。
    所有的诱惑都是周围环境乃至某个远在天涯的传说造就的,如果其它诱惑足够多,许多人也就摒弃不劳而获了。可怕的就是周围死气沉沉、危机四伏,连诱惑都没有了。
    回复 支持(2) 反对(1)
  • 2011-05-12 11:36:34 edde 来自上海市
    来自北京市 [ philipzhq ] 的原贴:

    这个作者好漂亮!

    This is Middleton, not the author....
    回复 支持(9) 反对(1)
  • 2011-05-12 11:27:58 匿名 来自美国
    来自北京市 [ philipzhq ] 的原贴:

    这个作者好漂亮!

    照片儿上的是Kate Middleton,从前啃老,现在开始“啃”英国皇家的主儿,不是作者。

    作者名字Simon,是个男的,相貌还算英俊。
    回复 支持(10) 反对(1)
  • 2011-05-12 11:22:44 bonissia FT中文网ipad用户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 [ 匿名 ] 的原贴:

    我周围朋友,最热衷的就是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以前是读大学,后来是读高中,现在是读小学……

    我们这些人,都是在国内很普通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些财富。

    我每次都会问他们:你们的孩子未来能赚钱赚到你的水平吗?

    他们无言以对。

    有些孩子读书花了上百万的钱,最后还是回国做一份5千月薪的工作。

    我前段时间也在北京某知名院校研究生和英国之间考虑 我嫂子说 还是在北京吧 先把户口解决了 身边太多海归回来高不成低不就的
    回复 支持(9) 反对(2)
  • 2011-05-12 11:15:25 匿名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
    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1) 反对(1)
  • 2011-05-12 11:14:05 znnznn 来自上海市
    中国也一样,曾经的“家有良田千亩,不如一技在身”已经变成“一技在身不如家有良田千亩”了。
    回复 支持(49) 反对(1)
  • 2011-05-12 11:10:13 hopeforever 来自北京市
    总要有人干活吧。。。
    回复 支持(7) 反对(2)
  • 2011-05-12 10:41:26 hanswong 来自北京市
    什么什么的诱惑,自许知远首用以来,FT里就泛滥了。
    回复 支持(6) 反对(3)
  • 2011-05-12 10:38:32 artcollection 来自美国
    利用父母关系找工作在中国太普遍了,俗称“关系户”在外资500强到处可见。对于那些积极想上爬或渴望拓宽权利网的领导,如果下属没有什么背景他可以利用,即使个人表现很好,往往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reward。
    回复 支持(10) 反对(1)
  • 2011-05-12 10:31:34 欧阳不通 来自上海市
    没有足够资本的人仍然可以劳动,去赚手握资本不劳而获的人的钱;十年之后,再在购买不动产的时候把这些钱一次性还给不劳而获的人。你觉得你的美国梦实现了吗?
    回复 支持(5) 反对(1)
  • 2011-05-12 10:12:18 begcom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
    中国更是如此,如果靠工资,公务员全部都是穷光蛋。普通人也很少见到有人靠工资买到大房子的,而且房子可以作为投资品来买,这个道理万恶的资本主义媒体前几年为什么不告诉俺们呢,害得目光短浅的俺们错失很多机会。
    回复 支持(4) 反对(1)
  • 2011-05-12 09:57:55 lionbow 来自陕西省西安市
    啃老族哪里都有啊
    回复 支持(1) 反对(2)
  • 2011-05-12 09:48:17 dingwenhui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当下中国能依靠资本过活的人应该不多吧,特别是大量来自农村的青年,自己赚钱谋求生计并不是一件蠢事。
    回复 支持(2) 反对(1)
  • 2011-05-12 09:30:44 ESeraph 来自北京市
    不是靠工资而是资本过活,这话说得太对了。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回复 支持(2) 反对(1)
  • 2011-05-12 09:25:04 archmaster 来自上海市
    拼爹族,杯具
    回复 支持(3) 反对(1)
  • 2011-05-12 09:05:31 匿名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
    啃老无处不在啊
    回复 支持(1) 反对(0)
  • 2011-05-12 09:03:02 匿名 来自广东省深圳市
    我周围朋友,最热衷的就是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以前是读大学,后来是读高中,现在是读小学……

    我们这些人,都是在国内很普通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些财富。

    我每次都会问他们:你们的孩子未来能赚钱赚到你的水平吗?

    他们无言以对。

    有些孩子读书花了上百万的钱,最后还是回国做一份5千月薪的工作。
    回复 支持(2) 反对(0)
    • 2011-05-12 08:56:57 touchin FT中文网ipad用户
      靠自己努力获得资本过活的除外
      回复 支持(1) 反对(0)
  • 2011-05-12 08:36:15 nextd 来自湖南省湘潭市
    资本决定一切!原来是全世界都通行的道理
    回复 支持(3) 反对(0)
  • 2011-05-12 08:16:40 rockgerrard 来自上海市嘉定区
    这一现象如今同样发生在中国。
    回复 支持(1) 反对(0)
  • 2011-05-12 07:29:58 alsonyao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国外很多家庭经过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财富积累,到了这一代的子女完全可以靠这些资本(老本)来生活了,这也算是国外所谓的“啃老族”吧!
    上代人留下的资本足够子女生活倒无所谓,中国现在的“富二代”靠父母也无所谓,最惨的是中国城市中很多父母本身家底就不丰厚,收入又不高,还要抚养不愿出去工作的孩子。
    回复 支持(1) 反对(0)
  • 2011-05-12 07:01:50 philipzhq 来自北京市
    这个作者好漂亮!
    回复 支持(4) 反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