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专业就业前景:胡适和清华究竟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19:46

胡适和清华究竟有什么关系

2011年05月06日 18:24:08分类:文化批评

  
 
   时值清华大学百年纪念,坊间出了本书《毕业生:百年清华的中国年轮》,以清华人物为纲,缅怀清华历史,追述清华精神。这本书与阐发北大精神的《北大传统与自由主义》一样,对当下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
 
   不过这本书也引起了一点争议。问题出在,该书在腰封上引用胡适那句著名的“争自由”语录,并介绍称:“他是胡适,他是清华毕业生。”由此引发了一桩“胡适是不是清华毕业生”的公案。书评人柳已青撰文认为,严格意义上说,胡适不是清华毕业生。他称,胡适于1910年考取了第二届庚款留美生资格,而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创立于1911年。有趣的是,早于此前,曾任西南联大总务长的郑天挺在一篇文章中转引冯友兰在清华大学3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直指胡适是清华人。
 
   那么,胡适到底算不算清华人呢?我个人倾向于柳已青的结论,胡适确实算不得清华人,但还应补充一点,胡适和清华却也并非一点渊源都没有。
 
   说胡适不是清华人,理由如下:第一,正如上述,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胡适考取庚款之时还没有这个学校,何来清华毕业生之说?第二,今年正值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就是说清华大学自己也把创校时间定于1911年,且在1949年以前,清华大学校庆也是这么办理的,例如30周年校庆举办于1941年,可见清华并没有把1911年之前的游美学务处正式算进校史之内。第三,胡适生前似乎从未提及自己是个清华人,而且他一生与北大关系最为紧密,突然冒出清华这个娘家,想必他自己也不会答应。
 
   但从实际情况来讲,胡适和清华确实也有一定渊源。这是因为,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与游美学务处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游美学务处附设的“肄业馆”即为清华学堂的前身。一来,两者经费都来源于美国所退庚款,且都是负责选送赴美留学生。再者,两者的管理人员也具有延续性,例如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原是游美学务处会办,后来又是清华学堂监督。其三,胡适于1910年考取庚款赴美留学,属于游美学务处组织的第二批留美学生,当时胡适专门从上海到北京“应试”,而第三批留美学生则直接从清华学堂学生考取。由此可见,考取庚款赴美留学的胡适和清华具有不可否认、难以割裂的内在关系。
 
   尽管如此,把胡适说成清华人或清华毕业生仍然并不合适。特别是,在一本专述清华人物史的书上高调抬出胡适,恐怕难以获得普遍认可。百年来,清华名流辈出,不知凡几。无论是讲对清华大学发展做出贡献的,还是在清华执教过的,抑或从清华毕业的,胡适都不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胡适勉强可以说是从“清华的前身”出来的名人,其他的无论如何都称不上了。称胡适是“清华毕业生”本就不妥,把胡适的名字单独印在腰封上更加不妥。试问,这样又将置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梅贻琦等人于何地?
 
   这么说吧,清华原本不需要拿胡适的名号来贴金,胡适恐怕也不需要清华这个大学重镇来为自己加持。当然,这本书的本意或许是想借胡适来阐发清华大学的精神。就此而言,本书其实已经提供了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文本和案例。例如,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演讲时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被定为清华校训;陈寅恪悼王国维碑文中的名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至今留存于清华园内;至于梅贻琦于1931年任清华校长就职演说中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早已传播海内外。这些精神遗产不仅是清华的宝贵财富,也早已被许多学人奉为圭臬。
 
   清华百年,比拼的不该是出了多少名人,更应该盘点这百年来清华培养了多少国家栋梁,作出了多少学术贡献。这正如《毕业生》书中所写的:“清华大学百年之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就是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造就了新清华,也亲历了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近日读《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一书,不禁感慨,抗战期间国内大学辗转搬迁,艰难度日,但在这样的岁月里,仍有一大批专家学者专注于学术,作出了不朽贡献。今日的教育和学术环境并不差,可连钱学森都发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样的世纪之问。此时此刻,争论胡适究竟是否清华毕业生,实在没有多大意义,或者说有些不合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