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术语中英文翻译:解构宇宙,直面人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3:19

师父出席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仪式

  上午,师父应邀出席在钓鱼台芳菲苑千人厅举行的“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仪式”。该慈善基金会是由福建省曹德旺家族捐赠35.49亿元人民币等值股票而成立。

 

出席“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仪式”



师父与王振耀司长合影

  出席成立仪式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以及民政部、财政部、法制办、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侨联等多个部门的领导。该基金会宣告成立后,即捐赠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两千万人民币。

 

 

解构宇宙,直面人生

——刘振农教授讲《庄子》

  5月5日上午9:30,北京龙泉寺四位法师赴海淀区民宗办,听取刘振农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今天介绍《庄子》。《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非常大。其内容九成都是寓言。庄子是最早的解构大师,如果说在封建社会给社会打地基的是孔子,那么对儒家的社会理想进行解构、拆毁孔子打造的人伦道德的人就是庄子。司马迁评论其“著书十万,剽掠儒墨”,大抵都是无用之言,对社会政治发生不了多大作用,所以王公大臣不能器之,未能将他视为真正的思想家或政治家,迥异于儒家之亚圣孟子。最高称谓亦不过是在崇奉道教的唐代,将其追封为“南华真人”,将其著述誉为《南华真经》,仅此而已。历代帝王对庄子的思想不敢兴趣,除陶渊明、李白、曹雪芹,以及在社会上不得志,但是又非常有聪明才智且发泄不去之人,才能够在庄子对于传统思想的解构之中找到自己的知音。

 

 

  庄子的基本思想,人因其思想符顺规矩与否,分为方内之人与方外之人,譬如墨子主张兼爱与非攻,是很值得佩服的,庄子贬儒而扬墨,为天下兴利除害而奔忙,真可谓是才士,但是此“才士”的结局是伤身害命,因为太苦了,自己做不到。于是探寻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存方式,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城人,出生于没落贵族,最高官职只是漆园吏,生活很穷,但是并未让贫穷束缚他的思想,反而以穷为乐、以苦为乐。以庄子的才学,能够著书立说,是不乏做官机会的。但他选择了“游戏”的生存方式,在游戏里寻找解脱,试图将自己从生命的苦海里解脱出来。

  庄子在濮水钓鱼,因为楚王对庄子的名气有所耳闻,派两位使者,带着很贵重的礼物前来看望,想请庄子做他的卿相,而庄子一笑置之,以富贵的死龟与受苦的活龟,以及待宰的牺牛与自由的野牛等为喻,将之一一拆解,表达了一种超脱、游戏的人生态度。

  一日庄子去宋国,与其相国亦即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为友,惠施听信离间恐受其排挤故而搜寻庄子。不料庄子主动登门拜访,说喻以谏之:有一猫头鹰见地上有一老鼠,抓起来了,正好后面有一只“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凤凰经过,如李商隐诗云“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庄子认为人与人之间思想境界的差异亦犹如是,故而采取了一种游戏与解脱的办法。于是又有了“庄周晓梦迷蝴蝶”一事。于是庄子醒后就整日在神思这个问题,恍然觉得自己是庄子,又恍然觉得自己是蝴蝶,感悟到人生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反复无常,只有解脱。以致在其妻亡故之后他却击盆而歌。后来又思维生命从何而来,人从万物中化而为形,死后亦将幻化而去。人生就像一个百年的旅店,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休息。死者已矣,与其嚎啕大哭,不如安然地奏乐而歌。这也是庄子的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庄子的思想皆见于此《南华经》。庄子认为世界太过浑浊,人能够自保已经很不容易了,仅能免刑而已,无事可干,唯有在生活之中寻找游戏与解脱——超脱于名利、超脱于现实乃至超脱于人类、超脱于生死。将一切尽皆看透,成为“达人”。

  《庄子·秋水》是外篇中的一篇,很典型地代表了庄子对于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刘教授于此作了详尽的解析。河伯以“两岸之间不辨牛马”而欣然自喜,后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望洋相若而叹。一个人若知道自己渺小,实则已趋于伟大;如果只知道自己伟大,那他本来就非常渺小。大海说自己虽可谓大,可是相较拥有四海九州的大地、宇宙太空,犹若沧海之一粟、泰山之土、马之一毛。“无边无际曰宇,无往无来曰宙”,庄子能够有如此的时空观,认为世间名利不停变幻、毫无意义,站在庄子以“天”的角度去看,这些都不值一提。

 

 

  《庄子·秋水》中还讲到庄子与“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的惠子之间——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理性博学的惠子与浪漫率性的庄子这段颇具逻辑思辨的辩论,既是至今仍时常为人提及的“濠上之问”。“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个体之间是可以相互了解的。直视生命,了知生命的本质是快乐的。刘教授引用了悉达多王子四门出游感苦,而后出家修道追求究竟快乐的。

  《庄子》系统论述了天人之间关系,后人于此对儒道两家有“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的评论。

  《庄子》内篇共七篇,其一《逍遥游》之“大”、《齐物论》之“虚”、《养生主》之“顺”、《人间世》之“悟”、《德充符》之“达”、《大宗师》之“了”、《应帝王》中浑沌无为之至道,其中涵括了庄子对宇宙人生的基本观点与态度。

  

 

法会心得:与科学偕行

  学习理科的我常常会想,科学,对于我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父亲是高中物理老师,在我的生命中种下了追求真理的种子。小时候记忆最深的画面,是在奶奶家吃过晚饭后,爸爸用自行车驮着我回家。街道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却在暮色中显得那么安详和宁静。明月初升,静静地悬挂在空中,并不随那些车辆和高楼大厦一起流向其他的方向,仿佛一路相随。我就问爸爸天有多高,天外面是什么,月亮为什么送我们回家。爸爸平时也常为我讲宇宙的故事。他常带我到中学的办公室。厚重而朴实的办公桌,用书皮包得整整齐齐的书本,清脆的上课铃声和铃声响彻后的寂静,让我的心也沉静下来。父亲的静默与专注、诚挚与威严不知不觉中涵养了我的性格。

  小学的我,成绩算是中上,但学习的动力多半是图老师的表扬。想来惭愧,有时候上一堂课,就一直在等着一句表扬的话。一年级的时候接触到电脑,三年级的时候就迷上了电脑游戏,可是父母平时不让我玩,我就一直盼着。有时也搞一些别的小花样、恶作剧。就这样每天上学、放学,多少个日日夜夜,仿佛是浑浑噩噩地度过这两点一线的生活。这样的生命状态因为上了一个数学培训班而改变。四年级的时候,刘老师的数学培优班,渐渐成了我每一周中所盼望着的一段时光。每一个周末,为了听一节课,我会乘一小时的汽车,来到城市的另外一角。最普通的两层教学楼的教室里,满满地坐了一百多人,刷着的红漆已然有些裂缝剥落的简陋桌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引不起任何其他的联想。可慢慢地,也忘记了这些,听到一些巧妙地解题方法,也觉得心里一亮。,而这时,内心所关注更多的,不是做出题来的成就感,不是和人比较后的优越感(班上我就不认识几个人),而是蕴含在解法中的智慧。那是另外的一个心灵世界,数学的世界中,并没有凡庸琐碎的得失毁誉,只有自然的美、人类心智的美,展现绚丽的风景。我的心就在对这个世界的仰望中沉静下来。每次上完课已是九点多,走过繁华的街道,心却仿佛站在更高的地方观照着眼前的景物,有时很疲惫,却很快乐。沉浸于自心的喜悦中,外境的流转,仿佛水自流、花自开。

  数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口,它不但教会我如何理性地、有调理地思考问题,而且让我体会到探寻心灵世界的快乐。初中时我又爱上品读《庄子》,进而推展到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关乎心灵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我体会到这种快乐之后,电脑游戏、电视、美食这些物质的诱惑就渐渐离我远去,内心专注在学业上。从而进一步探寻:如何能体会到《庄子》中所说的“大道”,或者《孟子》中所说的“浩然正气”;如何改善自己的生命状态、提升人生的境界,超拔于平庸凡俗的生活和思想,活得更洒脱自在、丰满充盈……

  后来读到中国古代的贤哲关于教育的文章,仿佛正印证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其中很重要的一篇是《大学》,其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本有光明、都有无限的潜能,而教育的宗旨,就在于开显这份光明,让其光耀世间,不被尘埃污秽所遮蔽;进一步,让他人内心的光明也都能得以启发、显现,直至做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古人的学问是“身心性命之学”。孔子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范围很广,数学也在其中。所有的这些,都不是首先为了外在的目的,而是为了滋养自己的身心,也不是单向的发展,而是重在陶冶性情、铸造完满的人格。“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不仅是东方,这也是古希腊的传统。在柏拉图的学苑里,数学、音乐、体育都是修养身性的方法,而最终极的目标是体悟“善”的理念,将人的心智、人格升华到究竟圆满的地步。

     

 

 

 

佛前落花

  今天是5月5日。昨夜潜入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小雨,早上起来的时候,天王殿前撒满一地的落花,落花无语,安静地散落在佛前的台阶上、地面上。开花的是殿前的几株楸树,生机盎然的叶子透着清新的绿色,枝叶上缀满了粉白色的小花,素雅、干净、宁静、清静。

  楸树生长的具体年代已然无从查考,人们只知道他们在寺里的佛殿前已经守候了整整一年。斑驳的树干写满了沧桑,有的还坦露着树洞,树是无心的了,手伸进去,空空的,残露着的树皮也是干巴巴的。早些年曾枯死过,前几年僧团入驻龙泉寺之后,楸树奇迹般地长出了枝叶,一年比一年茂盛。

  走过天王殿,大殿前的空地上,安放着几个盛放酥油灯的箱子,师父妈妈在细心地呵护这些灯盏,把一盏盏被风吹灭的灯重新点燃。妈妈脸上灿烂的笑容,洋溢着温良、慈善和怡然。一位居士捧着花蓝来供佛,因为佛前的花满了,无奈之下,把花蓝放在地上。师父妈妈见了,笑着在佛前腾出地方,帮忙把花放在佛台上。她说:供花放在地上不庄严,而且信众也会有遗憾,要让受供的佛菩萨欢喜,让结缘的信众心生欢喜。老人家心心念念缘着善法、善缘,细致入微之处可见一斑。

 

 

  供花的居士姓傅,傅居士总是选择在每次法会之后的几天,即供花要撤下去的时候来到寺里,在每个殿堂供奉鲜花,这次“五一法会”也不例外。她说,喜欢感受龙泉寺的一份轻松和清净,平时上班挺累的,在龙泉寺的时候能感受到那份清净,城市里生活久了,容易被容易被周遭喧嚣的环境所影响,虽然不能象法师们一样守着清净的环境,守着一颗清净的心,但是会争取经常上山来,隔一段时间来一趟。来了以后供供花,时间充裕的话,会在佛前诵诵经,这里空气也好,人的心情也好。很多人来寺里,看到的只是一种气氛、一种文化氛围,其实我们能感受到的,更多变化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如果用心感受去感受,我们自己的变化会更大,更多。

  傅居士最初是随朋友来到寺里的,后来因缘成熟,在龙泉寺皈依。虽然一开始并不是很了解皈依的内涵,感觉它只是一个形式,但是后来慢慢觉得皈依不只是一个形式,它带给自己更多的是一种转变——生命的转变。比如说,这在这个学校注册了,就开始在这里学习了,后来在一次法会之后,参加了学佛小组的学习。每周的集体学修,让自己感觉非常殊胜和充实,团队的力量是一种鞭策:因为我们平时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工作,生活上的事情把修学给耽搁了,但是如果一周一次,在大家集体共修的时候,互相激励,是一个特别正面的感觉,感觉非常好。以前自己的世界很小,后来慢慢地感觉原来生命还可以这样。可能我们这一辈子所感受到境界的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莫名的烦恼。我们都希望悟道,希望脱离轮回。虽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依止善知识、建立正知见,在这条向上道路上稳健地前行,就不会再走上弯路了。

  站在金龙桥上看四周的风景:天王殿、西跨院、明心阁,有山、有树、有亭台。从天王殿进去,到殿前的小院,感觉到一种宁静,有一种远离喧嚣的感觉。天王殿前的秋树,微风过处,飘摇坠曳,粉白色的小花洒满佛前,傅居士说,那是一种生命的回归,是生命对佛最真切、最殷重的感恩。

 

 

  上午的道德峰一带,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雾霭之中。山岭、树木朦朦胧胧的,如梦如幻,宛若仙境,又仿佛水墨国画。云雾千姿百态,有的似飞马游龙,有的如瀑布急流。道德峰虽然被锁在云雾中,仍然彰显出卓尔不群的雄姿。这使人不禁想起了“超然云雾中,不与群山伍”的诗句。

  到了中午以后,阳光终于驱散了迷雾,道德峰也回归本来的面目。修行的道理也如是,是将我们被杂染的贪嗔痴等尘垢去除,恢复我们清净的本性。

 

 

 

栗子园中观功念恩

  早上工程部集体缘念之后,高原师兄就带领一老一少两位义工来到了栗子园。这两位义工来自天津,年长的是田阿姨,年轻的是孙静师兄。他们今天出坡的任务,是为剩下的九个栗子蘑棚浇水。

  孙静师兄一来龙泉寺,就不愿意走了。正好高原师兄邀请他与田阿姨来栗子园体验生活,他就想在寺院留下来做三个月的义工。

  高原师兄说,其他的义工都去龙泉新区农场锄草种豆角了,他就把贤路师这两位来寺参观的天津老乡给“扣”下了。由于昨天下午已经完成了48个栗子蘑棚的浇水,今天他们三人已经足够用了。按照高师兄的交待,田阿姨师兄在下面将水龙头打开,师兄用水管将编织袋冲洗干净,然后将袋子放入栗子蘑的凉棚中,再将软管放在上面浇水。高师兄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栗子蘑的真菌。

 

 

  为了伺候好这些栗子蘑,高原师兄已经上山一个月了。这期间,贤雷法师带领农场义工,以及前来支援的僧团、常住义工和山下义工,众缘和合之下,种下的因终于快要到感果的时候了。他向常住义工介绍,栗子蘑已经覆土20天了,现在浇透水以后,七八天就不用再浇水了。然后,等到本月20日就到了为期七到十天的出菇时节。届时,需要每天浇水甚至浇两遍水,而且天天要守候在这里时刻观察出菇情况。到六一时,就可以吃上龙泉寺自己的有机栗子蘑了。

  常住义工看到棚中地表铺上了很多石子,问高师兄,这些石子将来会不会影响出菇?高师兄说,有这些石子很好,将来灰树花从石缝中钻出来,长在石子上干干净净的。

  栗子园的例子栗子树已经长出的绿叶,加上昨天的雨今天的雾,栗子蘑凉棚上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仅7°C。高师兄说,棚里的温度会高出外面好几度。常温如果能保持在15°C~20°C,非常有利于栗子蘑的生长。太高了,就要通风——将塑料薄膜撩开,这样栗子蘑能更好地呼吸到氧气;太低了,就要将薄膜草栅盖好保温。栗子树的树叶经过光合作用,呼出氧气,正好给栗子蘑。它呢,呼出二氧化碳,正好提供给树叶。树叶呢,太阳光强时正好给它遮荫。它一浇水,流下去树也跟着沾光。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栗子树下面,是栗子蘑——它们绝对是好朋友!”高原师兄说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多好的循环、多棒的配合啊!”。高师兄介绍,咱们的栗子蘑学名灰树花还是珍贵的药材,被誉为“真菌之王”。通过检索资料,他了解到很多的癌症、白血病,包括艾滋病的治疗针剂就是从中提取的。“我们的栗子蘑是听天天播放的《大悲咒》生长的,而且每天中午它们都听从213教室传来的《药师经》和‘当当当’的木鱼声。”

  高原师兄在上山一个月的承担中,不仅历事更重要的是练心。这方面,他的收获颇丰。如:依师承担、恭敬三宝,特别是对同行的观功念恩。“尽量做到不要观同行善友的过,而是要观他们的功,念他们的恩。”高师兄分享,以前他不会恭敬三宝,更不会恭敬同行。常常拿世间的东西过来,用世间的标准评判同行。学佛以后,特别是上山以来,他知道这是凡夫我执我慢的习气。“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慢慢地,高师兄开始转变了。

  “我要修这个法类——恭敬三宝,恭敬善知识,恭敬上位,恭敬同行善友,多多观功念恩。”高原师兄强调说:“我觉得,观功念恩这一点特别重要!”他特别感谢佛菩萨,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履行观功念恩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