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重启:资本话语权“潜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6:24
 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为了自身的利益,各利益集团对社会话语权的争夺,已经越来越明显。面对各种资本强势话语体系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冲击,为了保障国家和社会利益不被资本垄断势力干扰和侵害,中国需要加快建设有效的利益制衡体系,构建自己的评价和价值标准体系,在中国市场以法限制资本利益和话语权的膨胀。

  VISA银联之争的秘密

  就中国金融问题看,如果金融话语权被别人掌握,中国的金融政策就有可能被渔利。这一点在近期VISA与银联的争端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去年年中,VISA国际组织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VISA此举的原因在于中国银行卡清算渠道并不开放,国外银行卡在国内刷只能走中国银联的渠道,对VISA而言没有什么利润空间,并且建议,中国的银行卡组织在海外积极扩张的同时,也应该适度地开放国内市场。

  事实上,VISA占据世界60%市场份额,是更大的垄断者,VISA限制双币卡在境外的使用就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何况使用哪个通道的权力掌握在消费者手中。现在,VISA反过来指责银联为垄断者。要知道,VISA收取2%的手续费,而银联只收取0.5%,VISA的垄断利益巨大。

  那么,为什么国内舆论反而多是指责银联的声音呢?关键的原因在于,银联的存在使得银行卡可以跨行使用,打破了原来市场份额大的垄断银行利益。如果没有银联,可能没有人会愿意使用网点很少的中小银行的银行卡;如果没有银联,国内大型银行的银行卡不但可能充分独享市场,而且可以从VISA分得比银联高得多的佣金。

  可以说,银联打破垄断的行为,反而“激怒”国内占有垄断地位和控制金融话语权的大型银行,而舆论导向的偏转就有了利益根源。尽管VISA封堵银联,相当程度上是对人民币海外发展和人民币结算权、清算权的封堵,涉及中国金融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口水”电信的后面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的电信业,中国受到广泛攻击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与收费合理性问题,实际上也是话语权被操纵的结果。

  首先,数网竞争问题。各种专家和舆论一直要求中国电信业在3G上建设多张网,以满足所谓的充分竞争。但是,对于原本中国市场一张3G网络就足够的情况下,三个网络再怎样竞争,效率能够是原来的三倍吗?而且,这样的建设成本最后还得由消费者埋单。但是电信设备制造商们肯定希望建设的网络越多越好,电信公司也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网络,更何况建设网络后面可能的巨大灰色利益。因此,最佳方案没有出现。

  中国的3G就应当只建设拥有中国自己标准的网络,这个网络由国家投资建设而且还可以兼容军事用途。就如美国当年互联网建设一样,让所有的电信公司在这个网络上成为虚拟运营商。中国有世界最好的2G网络,由于2G的成功导致3G晚建,就应当尽量简化建设,把规划做到4G网络建设上去,这才是最经济的方案。

  其次,电信收费问题。虽然中国人力成本低而电信员工工资高,但是电信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设备占据主要成本,而中国的设备大量需要进口,加上税收等费用,远高于外国同行成本。这决定了中国电信的收费不会低于西方。西方所谓的电信收费低,是相对于西方人的收入水平和不同收费模式下部分项目的低廉。要知道,美国也有月租费,五六十美元左右,并曾达到一百多美元。

  如果中国也收取这样的月租费价格,中国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就用不起电话。所以,中国的包月费很低,而用价格较高的长途话费进行弥补,这也是保障低端人群基本通话需求的收费方案。这样的方案让那些在中国做业务的西方企业承担了高话费,产生了西方补贴中国低收入人群的效果。因此,这样的收费方式也被“妖魔化”。

  垄断油价的真含义

  最耐人寻味的是,社会舆论对中国石油垄断和中美油价高低的质疑。事实上,西方石油公司从来都是垄断性质的大公司,产油国更是完全将石油公司国有化。中国的石油产业不做大规模,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石油巨头竞争?而这一点甚少被西方话语体系所提及。

  至于中美价格的差异,就不能不提美国控制着世界石油资源而中国没有的现实。按照现在美国每加仑2美元的汽油价格计算,参照目前汇价,美国汽油价格的确比中国的汽油价格便宜近一半。

  但如果按照当前世界市场每桶90美元左右的原油价格计算,世界原油每加仑价格已经达到2美元多。而美国汽油价格还包括30%的燃油税,以及运输成本、炼油成本、损耗、批发零售利润等等,2美元的汽油价格连成本都不够。这只能说明一点,长期以来,美国大公司一直以远远低于世界公开市场的价格,获取源源不断的原油。

  反过来,中国所需石油60%左右需要进口。按照目前中国的石油价格,以每桶158升计算,就可以得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接近每升4元人民币,加上1元燃油税以及运输成本、炼油成本、损耗、批发零售利润等等,很容易计算出中国汽油价格。

  有观点认为,中国不是有成本低的自产原油吗?这的确也是事实,但这其中有相当部分,因为中国当年还处在“石油换汇”时期,或因为获取外国低息和无息贷款,而签署长期石油出口协议,不得不赔本出口。而且,即使按照国际价格,中国需求大多属于新增配额,必须向欧佩克支付额外代价,最后实际的购买价格可能高于国际价格。

  所以,对于中国的石油垄断和油价问题,实际上还是西方操控话语权“洗脑”中国社会舆论的结果,“妖魔化”中国的石油政策的背后,很可能源于西方石油公司要进入中国石油市场的需要。

  深藏的铁矿石利益链条

  回顾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历史,基本上以中方“力不从心”的失败告终。虽然2010年度中方与三大矿商谈判一度僵持,但“曲未终人已散”,仍以中方默认三大矿商的季度定价要求收场。2011年,谈判形势的严峻较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中国的铁矿石谈判总是失败呢?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铁矿石利益链条。

  首先,中国钢铁行业对于刚性成本上涨,很容易向下游转嫁,而本行业内没有人愿意铁矿石降价。对于矿山企业而言,无论国内、国外,都愿意看到价格上涨;对于铁矿石贸易商而言,涨价就是其库存的增值;对于钢铁生产企业而言,今年的钢材由去年的铁矿石炼制而成,涨价就是利润的增加……如此利益背景下,怎么能够谈判成功?

  对于国际矿山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反垄断,征收特别反垄断税。其实,全球铁矿石储量和产量潜力巨大。只要通过高税收打击垄断巨头,培育和繁荣世界上其他更多的中小矿山企业,基本能够摆脱目前中国的窘境。但是,这样的方案,不可能由钢铁产业链上的利益方提出来。

  而且,中国的《反垄断法》与世界差别很大,完全不“给力”。相关的垄断惩罚规定,不是没有就是很低。针对垄断行为,所谓的50万元最高额罚款,对垄断者而言完全就是“毛毛雨”。这就是舆论话语权被操控后的恶果。

  现在,许多钢铁产业利益方一致要求减少所谓的铁矿石进口资质。这样的结果就是:对3家国际矿山巨头而言,20家进口商仍然不能摆脱势单力薄的困境;对国内用户而言,却是进口商垄断力量的进一步强化。可能的结果就是,有资质和话语权的钢铁企业可以渔利全行业。这种资质集中的所谓对抗政策,就由对外寻租变成了对内寻租。

  原因简单,钢铁涨价的最终埋单者是中国钢铁行业之外的广大用户,是中国经济为钢铁利益集团埋单。有估算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为铁矿石的涨价就多支出达1600多亿元。

  为什么妖魔化“铁公基”

  目前,被西方舆论攻击最多的可能要属中国的“铁公基”建设。

  中国工业化时间不到西方的十分之一。要在短时期内实现现代化,必然决定其增长强度数倍于西方国家,否则中国肯定难以实现快速工业化。而西方国家舆论渲染“铁公基”的风险和危害,要求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减速和降低产业比重,与其遏制中国崛起的企图是分不开的。要知道,过去30年来,正是中国在基础设施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坚强后盾,和其他国家追赶中国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

  而且,中国的基础建设活动全部都在国内,建设的产业链也在国内,并且积累大量资源,是西方资本最难以插手和渔利的产业。因此,这个产业就被西方国家一连串的经济学者所诋毁。事实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真正的门槛,就是物质财富的社会积累问题。而这个积累,首先就表现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很多地方由于当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得不翻建,造成巨大的成本损失。这与西方舆论掌握话语权干扰我们决策判断分不开。

  评价体系“易手”的危险

  这里,中国话语权的易手还表现在中国评价体系的错位。

  目前,中国学者要取得职称,须以论文数量为主要指标,论文数量又以西方权威杂志为最重。然而,要在西方权威杂志发表文章,作者首先要与杂志的价值立场接轨。而国内大部分影响较大的学术杂志,其经费或多或少受到西方大企业或基金会资助。掌握国内学术评价话语权的学者,会频繁受到这些企业和基金会的邀请,进行出国考察、实地调研等等活动。

  这种背景下,一个研究者,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在某些领域,如果在立场和判断上不符合国际或国内资本利益,很难在其学术圈子内得到认可,其研究成果更难接近政府决策环节。尽管被资本利益集团完全控制的专家队伍目前还局限在个别学术领域范围,但这种评价体系的资本俘获现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长此以往,利益渗透对中国评价体系的侵蚀,不但会影响政府决策的准确性,而且有可能误导中国国内普通民众的价值判断,聚集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执政基础。近期,发生在中东北非地区的安全局势动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地区民意和舆论被西方资本利益长期演化而最终被操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