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罚款多少钱:我们如何战胜抑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53:24
我们如何战胜抑郁(专家小传)
本报记者 陈芸 《 生命时报 》( 2011年05月06日   第 06 版)

于 欣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徐一峰 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上海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

江开达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郝 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竞争压力的加剧,心理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心理疾病,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却又隐隐觉得,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年会上,《生命时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四位国内一流的精神卫生专家。在此,让我们聆听,来自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所长于欣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长徐一峰教授、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江开达教授、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郝伟教授的声音。
三大问题亟需关注
生命时报:与10年、20年前比,我国的精神卫生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目前最严峻、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于欣: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卫生也跟中国面临的其他社会问题一样,面临巨大挑战。精神心理疾病,一方面跟遗传有关,另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环境因素,包括个人、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等。
因此,我国的精神卫生状况,在最近30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人口结构改变产生大量特殊人群。包括独生子女和老龄人口的两头分化,不断增多的职业女性,在城市中流动的打工者人群,还有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灾后人群等。其次,生活方式改变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厌食症、酒瘾患者的增多,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最后,传统问题不能放松警惕。精神疾病在治疗上仍然有众多难点,比如精神分裂症治愈率只有30%,抑郁症从浙江到北京调查的治愈率也不过10%—15%。
适应力差的人最易抑郁
生命时报:抑郁可能是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心理问题,目前我国的抑郁症发病率有多高?
江开达: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抑郁症的患者至少达到1.2亿,在中国的患病率为3%—5%,至少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约13%—20%的人,在一生中可能会有一次抑郁体验。值得警惕的是,抑郁症在我国目前就诊率低和治疗率都比较低。
生命时报:很多人说,当今社会的道德底线在崩溃,经济压力也是空前的。未来,像抑郁这种精神疾病会不会出现大流行,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于欣:现在,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抑郁的发病率在增多,因此不能预测将来抑郁会出现大流行。很多人都可能携带有抑郁的遗传危险因素,但不一定发病。但是,理论上可以预测,动荡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可能增加抑郁症的出现。此外,适应能力比较单调、有限,对环境变化不能很好接受和应对的人,抑郁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宁的生活方式,紧密的社会和家庭支持,都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抑郁不仅仅是心情差
生命时报:我国抑郁症的就诊率和治疗率很低?为什么?
徐一峰:根据估计,抑郁患者中,主动就诊的可能只有20%;其中,能正确识别的只占20%;最后坚持有效治疗的又只有20%。
为什么会这样?从医生来讲,心理疾病属于“软医学”,目前没有客观的检测指标,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病人沟通,可能就会漏掉。从患者来讲,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有意无意地把心理问题转化成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头疼、失眠、没胃口等,影响判断。
生命时报:有人觉得失眠可能就是抑郁了,两者关系如何?
郝伟:失眠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40%的成年人都会碰到;但抑郁相对要少,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大约是6—7%。但观察发现,长期失眠的人得抑郁症的风险要增加5—8倍。此外,患抑郁的人80%以上存在睡眠障碍,因此两者经常相伴出现。
生命时报:老年人的抑郁有什么特点和需要注意的?
于欣:老年人睡眠结构容易破坏、睡眠质量差,这些情况容易跟抑郁症状混淆;老人还可能有一些不太典型的抑郁症状,难以鉴别。因此,关键还是要关注情绪的表现,如果老是闷闷不乐、缺乏兴趣,不愿意从事新的活动,丧失与人交谈、主动娱乐或者做家务的动机,变得犹豫不决,就要引起关注了。
抑郁患者也能幸福生活
生命时报:抑郁症需要,或者能够恢复到什么程度?
江开达:美国2010年的标准指出,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而是要提高临床治愈率,让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到病前的状态,同时还要积极预防复发。因为,患者的病不仅仅只是影响患者一个人,整个家庭都会受到牵连。很多人得了抑郁症,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或者家人把他过度保护起来,什么都不让他做;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患者,埋怨他们……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比如瑞美关爱中心开展的患者现身说法、患者和家属相互沟通等互动活动,认识误区是可以纠正的。
生命时报:目前我国抑郁症的治疗率有多高?
徐一峰:抑郁症有着复发率高的特点,而且复发风险一次比一次高。第一次发作后,可能会有50%的可能再次发作;第二次发作,会有70%的可能出现第三次发作;如果第三次发作,再次抑郁的风险就会高达90%以上了。
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第一次就解决掉,积极预防抑郁复发,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治疗目标。总的来说,抑郁症目前一般的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60%—70%,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