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万能ppt:“4千万”引质疑 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唯一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14:50
“4千万”引质疑 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唯一标准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微博)发表的这则微博炸开了锅。很快,这句话被网友们改编成若干版本,比如“女友对男友说:2年后,没有4000万,不要来娶我……”

  两天来,被全国记者围追堵截的董教授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

  昨天下午2点23分,他在微博上发表了声明;5分钟后,这则《董藩关于四千万的声明》的六条辩解出现在新浪微博。傍晚,微博编辑将“董藩言论惹争议”列为当天的热门话题,并展开统计——“你是否认同高学历者的贫穷,就是耻辱和失败?”腾讯自然也没放过这个一语惊来12万“听众”的教授,在首页上征集网友观点。

  高学历者的贫穷就是耻辱和失败?人究竟要有多少钱才叫成功?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网友就如何评价人生的价值体系展开了大讨论。

  昨天傍晚,记者拨打董藩手机,关机。晚上9点半,奇迹般的,记者拨通了他的手机。尽管他开口就声明不接受采访,但记者还是听到了这个被卷入口水中的当事人的说法。

  ●口水

  “没有4000万身价别说是我的学生”

  “@董藩: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发微博的人姓董名藩(http://t.sina.com.cn/dongfan),是经过网站实名认证的名人,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百度的公开资料中说,董藩观点鲜明、直言不讳、个性突出,是中国学术界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

  其微博的自我介绍也颇具特色: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一个被称为“人民公敌”,被誉为“国策高参”,又被斥为“开发商走狗”的学者。

  昨天,董藩教授的公开声明表达了六条意思:“1、那仅是对我学生讲的励志的话,他们基本都进商界。2、等学生40岁时4000万估计只相当于今天几百万。3、我可接受自己不富有但不能容忍学生贫困。4、我学生素质较高但仍需鞭策。5、我的财富观是富不傲穷贫不妒富。6、祝天下爱钱人都发财,共同富裕。”

  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

  面对网友“胡吹乱弹”写来的讽刺打油诗,董藩本人用了一首打油诗回复,称“本是励志一句话,何必暴跳伤心肝”。

  大多数网民言辞激烈地批评。网友“一分之一百七”问董藩:“道德意识是你的工作内容之一吗?”网友“bricezhang”说:“这种激励导向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也有网民表示认同,“等待爱情的死人”评论说:“虽然残酷,确是真理。高学历是为何用?制造财富,为家人谋幸福。”网友“chaney”反问大家:“激励人们创造财富有什么过错?”

  地产界的诸多熟人,诸如任志强等都表示理解,认为董藩的话是老师的“一种希望”。而同为师者的北京大学的黄益平、中国传媒大学的初广志等教授则表示反对。黄益平说:“非常不赞成。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么?”曾任华东师大教授的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则说:“当看到董先生这段微博,方知不同的导师有如此不同的价值观。”

  ●回应

  董藩昨晚表示:

  我期望他们至少混到公司中层

  4000万身价是什么概念?什么基础的人奋斗到40岁才能坐拥4000万?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贵宾理财中心经理丁志毅说,“我支持(董)教授的话。老师对学生说这话,是希望学生有自信,在40岁之前完成财富的积累过程。这4000万只是个目标,让学生尽可能获取更多的财富。他声明中也提到了,今天的4000万在未来15年估计只有几百万。这个道理很好懂。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吃支雪糕,才3分钱,5分钱,而今天一支雪糕要几块钱了。”

  丁志毅说,按目前的经济发展,M2(广义货币)增幅16%,GDP7%,通货膨胀率4%,要想未来15年乃至20年达到4000万身价,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个梦,但对有些人却未必。

  杭州有多少身价越过4000万的富人?年龄层次如何?浦发银行杭州分行是杭州最早开展私人金融顾问的一家银行。该行私人金融顾问崔志鹏透露,30岁以上不管哪个年龄段都有,还不少。

  多年和富人打交道的小崔很有感触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并非是上名校,拜在哪个老师门下就可以,取决于个人素质和机遇等很多因素。当然,学历高,可能实现成功的概率会比常人高一些。对于处于研究生阶段、学业未成的人而言,去探讨“4000万身价如何炼成”,多少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

  昨晚,当事人董教授在电话中证实,最早这番话是跟学生做交流时说起的,本就带有调侃意味。他的学生都是研究生,日后大都是要进入商界打拼的。他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会是人人都成为巴菲特,但至少要奋斗到公司的中层。“我就是看不上有人老抱怨,这个贵那个贵,这个机会那个没机会。”但没有想到这个和学生的对话放到微博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