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场:读书使我有良好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39:10
于丹教授用了许多浅显的故事,把一部《论语》说得通俗易懂。她认为《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教授认为,《论语》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书中的"头花""日本茶师"这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也许我们无力快速改变学生的成绩,但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心境!这个学生终于会做一道题了,而不是他还有两道题不会做怎么办。我们早就听说过标签效应的试验,被教授随便说说的所谓"天才"孩子,最后果真成为优秀的人才,而没有被指明的那些孩子却发展得很平庸。可见让学生在心灵深度充满阳光、自信,那是何等的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心中有一颗太阳,那样你的学生才会沐浴充足的阳光,健康成长。

       于丹教授认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就是我们教育的智慧。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会对学生提出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这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都符合""的基本概念。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呼唤民主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平等的重要性,教学民主化也同样得到提倡。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情引导学生,肯定学生的正确方面,不轻易给学生伤害性或压抑性批评,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奋学习。

       于丹教授认为"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有什么事老搁在心里放不下,对人对己的为害就可想而知了。《论语》讲了"仁者不忧",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就像我们客观的生活中:遭遇失业呀、婚变呀、朋友背叛呀、亲人离去呀,这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对你算大事还是小事?这个没有客观标准。"这就如同划个一寸长的口子,算是大伤还是小伤?如果在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她能邪乎一星期,"她老疼、老上药、老看着;"如果是一个粗粗拉拉大小伙子,他可能从受伤到这个伤好,一直都不知道。"所以,其实我们的内心究竟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粗粗拉拉大小伙子,这件事情靠我们的修炼就能做到。

     《论语》告诉我们,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常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满幸福感。

        仁恕为核心,这是孔夫子儒家理论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就是"爱人"。去关爱别人就是仁慈,去了解别人就是智慧,原来生活中这么简单就能获得快乐,何不去实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