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雷达捕鸟器视频:刘植荣:用马克思理论指导工资分配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4:20:03

刘植荣:用马克思理论指导工资分配改革

发布时间:2011-03-14 11:49 作者:刘植荣 

  写在前面:今天是马克思逝世128周年纪念日,本文用马克思理论阐述中国的工资分配改革之路,以资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全世界劳动者的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强调,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要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指导中国的工资分配改革。


  工资可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来衡量,以货币表现的工资就是名义工资,把名义工资换算成购买力就是实际工资。劳动者更关注实际工资,即拿到手的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的多少,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当我们谈论劳动能力时,绝不能撇开必需的生活资料。换句话说,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由劳动力的价值表现出来”。


  人的劳动能力并不是终生的,小时候不具备劳动能力,年老时则丧失劳动能力,所以,人只有通过繁殖,才能保障社会上所有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总供给。为此,工资必须能够负担得起劳动力家庭的生活资料,而不仅仅是劳动者自己的生活资料。


  还有,劳动力的生产需要教育培训,为维持劳动力的连续产出,劳动者本身还需要医疗保健,所以,教育和医疗成本也要分摊到工资里去。如此分析,要想保持一个经济体有充足的、富有活力的、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就必须给劳动者足够的实际工资,满足他们的生活资料、教育和医疗需求。


  所以,工资调整一定要参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根据CPI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名义工资,避免因物价上涨而造成实际工资降低,导致劳动者生活水平下降。


  工资与CPI挂钩是为了使劳动力保值,但它不能反映劳动者分享社会财富的比例。要想让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就必须引用另一个工资调整参数——国内生产总值(GDP)。


  工资与GDP挂钩是表达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也就是相对于资本收益的工资。假如GDP增长了10%,工资却仅增长了5%,虽然名义工资或实际工资有所增长,但却没有依照与资本利润相同的增幅增长,相对工资实际上是下降了,即劳动者分到的社会财富的比例减少了,这是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根源之一。


  马克思早就论证了劳动量与工资的辩证关系:“劳动力价格越低,工人为了确保得到那点可怜的工资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劳动量,或者说更长的工作时间。劳动力价格低廉必然刺激劳动时间的延长。”为了挣得足够的生活资料,中国一些企业工人经常加班,甚至劳动压力过大出现“N连跳”。


  在国家没有法律强力保护独立工会和工人罢工权利的情况下,工人与雇主集体协商工资标准很难达成一个公平的协议。因为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来购买生活资料,长期没有工资,就无法维持生计,而生产资料占有者即使长期停工也可以依靠积累的资本生活得很滋润,所以,在工资集体谈判中,工人总处于劣势地位,企业主则处于优势地位,最终大多情况下是工人做出妥协。马克思在论述工人与资本家的角色关系时生动地描述道:“原来的货币占有者,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在前面趾高气扬地走着,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其后跟随。一个是目空一切,得意洋洋,一心琢磨着发财;一个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就像到集市上出卖自己的皮一样,除了遭受蹂躏外没有任何指望。”


  因此,要想让劳动者生活得有尊严,就必须用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马克思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维持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劳动者繁殖后代和新老更替的费用;劳动者本身的教育费用。


  马克思也承认劳动力价值的差异性,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即“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原则。


  从市场供求关系可知,稀缺劳动力的工资自然就高,过剩劳动力的工资当然就低。另一方面,根据人的“趋利避害”本性和经济学上的激励原理,如果一个行业吸引的劳动力过多,说明这个行业的工资过高;反之,如果一个行业吸引的劳动力不足,说明这个行业的工资过低。中国每年千军万马争抢公务员职位,说明中国公务员的工资福利过高,才吸引那么多人往里挤;中国每年闹“用工荒”,说明农民工的工资过低,才导致民工弃之而去。


  劳动强度或危险性大的工种其工资应较普通工种的工资高,这是因为前者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损害大而使劳动者过早地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这就要对他们的未来生活和所扶养的家庭成员的生活给予弥补。根据马克思工资理论,对那些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人,对那些强体力劳动的人,对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的人,对那些到外地工作的人,必须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损害和正常家庭生活损失给予弥补。


  综上所述,马克思工资理论虽然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刻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但它对社会主义工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它揭示了工资的本质,提出了工资除了包含劳动者生理要素外,还包含社会要素,由此奠定了劳动者体面生活、尊严做人、其收入应与社会经济同步增长的工资理论基础。(本文发《新金融观察》2011年3月14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