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武装之仁者无敌:我军破解"杀手锏"武器装备发展难题 改变未来战场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33:54

    

国产WS-2远程火箭炮 资料图片

徐才厚:努力开创军队人才建设新局面

强军之本——军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回顾与展望 

《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颁发施行

    核心阅读

    当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一次次把武器装备革新和军事技术发展推向前进,怎样发挥科研协作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军事科研战线快出成果、多出精品,更好地服务我军建设需要,更大程度地提高我军核心军事能力。

    一种全新的科研协作模式——总参科技创新工作站,印证了军事科研创新大联合大协作的必然方向。

    2010年深秋的一天,西北某演习场,一场红蓝两军高技术对抗演习进入高潮。信息对抗、战略通信、新型导弹、电子无人干扰机等一批新技术新装备大显神通,“战场”的格局为之一变。

    参演官兵告诉记者,演习所运用的创新技术成果,有许多来自总参建立的我军首个科技创新工作站。

    成立10年来,这个科技创新工作站已建成了以西安、南京、郑州等6个区域站为节点,以通信部等3个行业站为纽带,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矩阵式科技创新网络体系,创造了100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了数百名高精尖科研人才。

    1.把第一资源配置到战斗力建设最前沿

    “人才高地”崛起

    几年前,刘秋彩做梦也想不到,在不惑之年,事业会为自己打开一扇全新的门。

    作为总参某通信总站高级工程师,刘秋彩长期从事野战通信技术工作,有丰富的野战通信知识。过去受种种限制,只进行一些小革新、写些小文章。

    进入全军首个科技创新工作站以后,她根据“数字化战场”的需求,提出为野战通信车研制一套“应急机动通信分队自动化指挥管理系统”的建议,被批准立项。

    不久,一个有测绘、通信等领域8位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成立,刘秋彩任负责人。攻关小组只用8个月就完成了课题,科研成果迅速投放部队。

    “是创新工作站开拓了我的思路,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现在已是3个进站项目首席专家的刘秋彩,提起自己进站后的经历,感慨尤深。

    在科技创新工作站,有过与刘秋彩相似经历的科研人员比比皆是。百余名优秀进站专家,数百个实验室,万余台(套)先进设备,科技创新工作站成为人才成长的孵化器。

    总参某部的创新站,为攻克某国际性技术难题,选择了当时只有34岁、只是副研究员的陈晓担任首席专家,只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重大突破,陈晓也在实践中成长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总参通信部和军训和兵种部的创新站也先后遴选100多名45岁以下的科研骨干进站担任首席专家。

    合肥创新站进站专家、炮兵学院教授钱立志,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进站后,他不仅带领课题组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某新型武器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而且带出了一支人才队伍:参与该项目攻关的13人中,1人成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成为博士生导师,5人晋升为教授。

    西安创新站进站专家杨元喜,在站工作7年,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2008年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总参创新站共吸引进站专家4100多名,聚集军内外科研骨干2.3万多人,形成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