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解除继子女关系:谈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抓取细节画面--传媒--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7:46:07

心里有底 眼中有数 手上有活

谈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抓取细节画面

 徐 攸

2011年01月26日15:20    来源:《新闻记者》     留言 0 条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一个好的细节画面,不仅能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而且能生动地传达新闻价值,从而增强电视报道的可看性、信息量,甚至升华电视报道的主题。2001年,上海电视台关于中国加入WTO的电视新闻短片《从后排到前排 15米走了15年》摘取中国新闻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报道的点睛之笔,是当所有目光都聚焦WTO主席一槌落下宣布中国胜出时,镜头却摇向台下,准确地抓拍了中国代表从后排走向前台的步伐。这个镜头,出神入化地反映了中国加入WTO“15米,走了15年”的自信和自豪,播出后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也因此赢得了评委会的称赞。

  细节画面对于电视报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抓取表现细节的画面,是摄像记者责无旁贷的工作任务,也是摄像记者业务素质的重要体现。一名优秀的摄像记者,必须具备一双灵活机智的眼睛,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事件线索,看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细节,并及时、准确,富于技巧地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成为文字记者和后期编辑的图像素材。那么,怎样通过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去提升细节画面的抓取能力呢?笔者力图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通过提高观察力来提升细节画面的抓取能力,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电视报道的细节画面。细节画面是指由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抓取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包括一些人物的微小动作与表情,或是一些带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甚至一些人们容易忽略却在特别时刻具有特别意义的符号等等。高明的摄像记者都知道,拍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去抓取这些细节,这些细节画面会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去体会蕴涵在新闻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主题。细节画面是记者用以表达主题的有效载体,它能细致地表现环境的特殊性,还能通过表情、情绪等细节拍摄来刻画新闻人物的思想性格,能使新闻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更具灵气。但是抓取这些细节画面的难度也非常大,这不是简单地给个特写镜头就可以解决的。

  由于新闻拍摄时一些场景的不可知因素以及情景的不可再现,要能够及时抓取细节画面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个时候就要求摄像记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在最适合时机出现在最适合的角度,在最恰当的时间开机。所以说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观察力的强弱标志着一个摄像记者业务能力的高低。

  摄像记者在对新闻事件现场、采访对象进行拍摄的时候,要对整个新闻事件的进程不断地查看和思考并获得线索,从而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拍摄计划。本文开头提到的《从后排到前排15米走了15年》这个报道,摄制组就做了大量前期观察,光是到会议现场查看场地就不下四五次,最后才发现主办单位把即将加入WTO会议的主角中国代表团的座位同时安排在会场非常靠后的一排和相当靠前的一排。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会议的议程之一:由于此前中国还不是WTO会议中的正式成员,位置应该被安排在后面几排。会议期间,中国在被宣布正式加入WTO之后,位置则向前调整,中国代表将从后排走到前排入座。如果中国胜出,中国代表将从后排走到前排入座,那是一个多么有标志意义的细节啊!有了这个预判,在现场拍摄时才能围绕这个设想进行准备,前期观察所确定的拍摄目标和拍摄预案,也使摄像记者做到心里有底,就能冷静、沉着地处理现场情况,把握时机算准角度,及时进行观察拍摄。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也必须时刻保持全面、仔细、镇定的观察状态。要知道,有些重要会议现场的拍摄条件相当恶劣,往往是全世界上百家媒体挤在一个会议厅里,而且保安人员还要不停地阻止摄像记者。摄像记者往往一边和保安人员周旋,一边要密切观察会议的进程,抓住最佳时机、找准最佳角度,果断出手进行拍摄。有时候,过早地等候以及频繁地穿插在会场,只会引起保安的注意,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以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观察、思考和拍摄:

  1.寻找视角,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细微之处。常见的有新闻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习惯,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表情等,这些都能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些小细节可能在平常人的眼中没有太大意义,但通过摄像镜头的聚焦和放大,往往在电视报道中表现出潜在的新闻价值。

  2.仔细观察新闻事件发生,以及新闻人物所处的环境。注重于环境的细节拍摄非常必要,这些镜头能给观众以非常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报道中如果有环境中一些“细枝末节”作为呼应,一方面可以烘托气氛,另一方面也可渲染情绪,增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