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房产经纪人手机版:评论:热钱汹涌第二轮互联网泡沫将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05:1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2日 19:47  新浪科技
文/阳光 作者系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十年之痛,余波未平,新一轮互联网泡沫已在酝酿中。日前,过来人搜狐CEO张朝阳直言,搜狐不排除趁泡沫机会,将其旗下的视频和搜狗业务均分拆上市。张朝阳给的理由是:当年若不是上市,搜狐早就被新浪吞并。当然,这只说出了一半实情,资本泡沫通常都是一种“搏傻游戏”——就像美国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所谓泡沫,就是太多的资金追逐某些资产,然后大量制造出那些资产,再需要找一个更大的傻瓜去买下它们。”
君不见,2010年视频网站优酷赴美上市,就是这样一个游戏的翻版。古永锵系“资本家”出身,谙熟这类游戏的本质,虽然中国的视频行业虽然面临盗版严重和全行业亏损的窘境,古永锵还是抓住了上市这一救命稻草, 优酷2010年前三个季度亏损高达2500万美元,但依赖其“中国版Youtube + Hulu”的故事演绎,上市首日即大涨161%,公司市值达到惊人的34.27亿美元,创下了5年来美国IPO首日涨幅之最。也许只有古永锵一个人深知:国内网络视频行业可以全军覆没,但无论如何,一旦有雄厚资本支撑,尤其成为上市公司,那么优酷最坏的结局,也将是最后一条沉船。
第二轮网络泡沫的背后,是美国经济经历2008年次债金融危机之后的投资转向。在美国经济齐唱哀声之下,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自然更加受到追捧。一时,多少热钱齐刷刷地奔向了中国。2010年39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占据了当年美国市场IPO数量的近1/4,而美国2010年表现最好的10大IPO中,就有4家都是来自中国的公司。来自清科资本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互联网VC的投资金额近7亿美元,几乎是2010年全年互联网投资金额数量。在继优酷、当当、搜房、易车、麦考林等2010年赴美上市之后,今明两年内,土豆网、人人网、网秦、盛大文学、世纪佳缘、开心网、迅雷、淘宝、凡客诚品、凤凰网、和讯、56网、京东商城一个个将前赴后继,登陆美国股票市场。这一次,热钱汹涌之势,比起十年前的2001年.Com泡沫,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人们为这些公司上市而欢欣鼓舞时,实际上也掩盖了另外一种隐忧。这些被美国风险资本催熟的中国高科技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真正能分享到公司成长和投资收益的却只能是VC、承销商和美国投资者,更大的隐忧在于,一些公司“负伤”上市,实质上是不得不满足风险资本“出货”的需求,因而泥沙俱下,损害的是行业持续性繁荣。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海外上市潮曾经经历过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是第一波,以新浪、网易和搜狐的第一代门户为代表,它们曾经的榜样是当年的雅虎;第二波大抵出现在2004年之后,以盛大、百度等为代表,旗帜性的行业代表是网络游戏;从2010年优酷、当当为代表的上市潮为第三波,其中当以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为潮流。与前两波不同的是,第三波上市潮中的企业行业分布更加多元(不再像门户和网络游戏那样高度集中),这其中既有当当这样十年磨一剑的有着深厚行业背景和价值的公司,也有搜房、易车这样的行业垂直网站;其次是其网络概念与行业业务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因而商业模式和运营状况更加健康和直观,不像第一波中的只是兜售概念和第二波中许多公司向网络游戏或者无线增值业务的一窝蜂扎堆。当然,在高概念包装和拷贝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模式上,这10年来,国内互联网行业因袭依旧,创新严重不足,因而在资本市场上,依旧热衷于10年前的“讲故事”法则,优酷讲的是“中国版Youtube + Hulu” ;奇虎讲的是“ 中国版Facebook”,世纪互联则是搬来了最时髦的“云计算”概念。
另一方面,和10年前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狂潮有着相同的症状,这一轮资本运动同样离不开全球市场上新的商业概念炒作和狂热资本驱动。唯一的区别是10年叫做“.Com”“新经济”,今天则是Facebook和Twitter代表的“社交网络”和“云计算”。有好事者进而概括出每一轮网络泡沫的10大经济特征:某些“新科技”已无法用现有的方法估值,“傻钱”开始为这些“新科技”间并购的可能性买单;聪明人已经看出泡沫开始形成,而那些科技“新事物”的倡导者们,比以前更卖力鼓吹新的商业概念; 新创公司的创始人只要具有引领“新科技”的“血统”,就会毫无缘由地得到大把资金;大量投资基金公司涌现;一些公司不需要拿出任何产品,凭借着PPT就可以空手套白狼获得投资;MBA们从纷纷离开银行和学校创业;出现“超大市值”公司上市;银行开始炒热“新科技”概念,然后将养老金用来炒股;出租司机和鞋童纷纷开始向你推荐股票;“新科技”公司开始用疯狂的价格收购传统公司,这时,好日子就要到头了。这其中,新科技概念的炒作和领头公司的出现尤为重要,10年前的“新经济明”星曾经是雅虎和思科,10年后斗转星移,Facebook和Twitter成了新的旗手,在Facebook这样的“新星”面前,甚至连Google这样的佼佼者也风光不再。不管怎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结果是创立于2004年的Facebook还没上市,受到风险资本的狂热追逐,其估值一度达到830亿美元(超过了波音的523亿美元和时代华纳的395亿美元),成立才五年、还不知道如何盈利的Twitter,公司估值被热炒,已经超过100亿美元,Groupon的估值达到200亿美元,社交游戏网站Zynga估值达100亿美元, 甚至连IDC这样的过气市场,也扯上“云计算”这样的时髦概念死灰复燃,2010年亏损高达2.47亿元的世纪互联包装“云计算”概念登陆NASDAQ,上市首日居然大涨35%,市值超过了10亿美元。
平心而论,像Facebook代表的社交网络概念和云计算等等,一如当年的“.Com”运动,的确开辟了全新的商业市场。以社交网络为例,从当年雅虎和Google开创的“信息的互联网”,到今天Facebook倡导的“人的互联网”,社交网站不仅打破了传统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专家垄断地位(如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和信息处理加工人员),更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平台概念,树立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崭新人类社会交往模式,这样的新商业概念成为明星并不为奇,但在大量的热钱追逐之下,资本汹涌,难免泥沙俱下,良莠并行,本来商业和投机就是一体,过度的资本驱动之下,只能是公司价值和资本泡沫共舞,投资行为和商业运营都会趋于扭曲。过去10年中,一些严重依赖投机主义的互联网公司因为缺乏商业创新的天然基因,如当年门户概念中的中华网、TOM;短信增值服务概念中的空中网、华友世纪和今天网络游戏业中的一些暴发户明星,即便上市之后,都是家业难守,面临着或湮没无闻或苦苦挣扎的尴尬地位。
以今天资本市场的发展势头来看,泡沫之兴和泡沫之灭,都是自有渊源,难以阻遏。2010年国内有39家高科技公司赴美上市,2011和2012年陆陆续续排队等候的也将近20家,尤其是2011年3月31日,兜售“中国版Facebook”的奇虎在纽交所上市首日大涨134%,市值近40亿美元,更是为后来者打了一针针“鸡血”,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概念和高科技如此饥渴,此时不去追逐泡沫,在泡沫中狠捞一把,更待何时?有专家估算,2000年前后第一轮网络泡沫时美国上市的有VC背景的高科技公司大约中200家左右,而2010年和2011年,VC驱动的高科技公司IPO也分别中45次和50次左右,相信随着Facebook等明星公司上市进程日趋逼近(一说是在2012年),酝酿中的泡沫气氛只会越来越浓。
回想10年前的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从5132.52的高位表演“高台跳水”,一路向下,从2000年3月到2002年底两年多的时间里,IT业市值缩水5万亿美元,进而连累至10年之后,Nasdaq至今都未能从中恢复元气,依旧在2000点徘徊。当时的领头羊公司思科更是将其巅峰时的5000多亿美元市值整整蒸发了80%!每一轮泡沫都是行业整合的前奏,迎泡沫而上,是嗜血资本的天然禀赋。这一次,就让泡沫来得更加猛烈一些吧,不管怎样,对于那些热衷于追逐泡沫的风险资本和互联网投机者来说,不在泡沫中冒泡,就只能在泡沫中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