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敏名字怎么样:脑梗塞的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2:47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很快即出现坏死,若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则可避免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渐扩大,缺血半暗带区逐渐缩小。大部分缺血半暗带仅存在数小,80-90%的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栓塞性闭塞所致,因此溶解血栓、尽快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恢复或改善缺血区的灌注是急性脑梗死的根本性治疗方一法。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对大面积脑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清除脑水肿。对一般梗死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死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神经功能的锻炼,降低致残率。

  脑梗死中西医综合治疗

  脑梗死中西医综合治疗原则

  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应以西药治疗为主,及时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最大限度减轻脑损伤。对一般脑梗死病人应用西药如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同时,可配合中医辨证分型用药,并可静点中药川芎嗪等药以及配合光量子疗法等。患者进入恢复期后,按中医辨证施治,并配合针灸、按摩疗法,并鼓励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后遗症期患者主要以功能锻炼以及服用中成药以巩固疗效。对脑栓塞病人在进行中西药治疗脑栓塞时应重视引起脑栓塞的原发病的治疗。

  西医治疗

  1.急性期治疗(1)脱水剂:对较大面积的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每日2~4次,有心律紊乱者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外可选用10%甘油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0~14次为一疗程。有心、肾疾患者慎用。此外,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30~50mg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3)钙拮抗剂:是一组能够阻止各种原因导致钙离子(Ca2+)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药物,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现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血管扩张剂:根据局部脑血流测定的研究,近年来有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血管扩张药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类药不能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病后两周以内),因血管扩张药可引起“脑内盗血”现象,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危险。(5)血栓溶解剂:关于血栓溶解剂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在理论上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应用时疗效欠理想,其原因可能是血栓溶解剂使血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的同时,血液内该系统也被激活,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量明显下降,破坏了正常的凝血过程,易引起全身出血;其次,溶血栓剂治疗仅适用于发病的早期,血栓老化后血栓溶解剂则难以发挥作用,当脑组织因梗死后供血恢复,脑功能也难以恢复,且易导致梗死区的出血,即出血性梗死。

  辨证治疗(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本方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代赭石、龙骨、牡蛎相配,降逆潜阳、镇肝熄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滋阴柔肝熄风;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三味,配合牛膝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肝气之郁,有利于肝阳之平降潜镇;甘草调和诸药。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法: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本方以祛风通络为主,兼用血药气药以调里,使风邪外解,气血调和,则手足健运、舌本柔和。方中以秦艽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等辛温之品祛风散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气能生血,以助生化之源。黄芩、石膏、生地凉血清热,以防风邪化热。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中医治疗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动脉管壁病变或高血压等致使管腔陕窄或闭塞,进而形成血栓的疾病,相当于中医学“中风”的“中经络”范畴。

  一、气滞血瘀型: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有头痛、眩晕、睡眠不好,或多梦纷扰,舌质紫晦而黯,或舌中有瘀点,脉不流畅。治以行气化瘀通窍,可用:川芎8~10克,当归尾10~12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丹参20~25克,毛冬青30克,水蛭(蚂蟥)粉3克(分2次吞服),桃仁10克,红花4.5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如病见好转,可用下药研粉,混匀装入0号空心胶囊,每次服3粒,每日3次。不仅可节省药费,而且可免除每天煎药的麻烦。药用:川芎、地龙干、丹参各30克,水蛭20克,当归尾20克,赤芍25克。共研细末,混匀,装入?0号空心胶囊,以温开水送服。随症加减:血压高者,于上方煎药中加地龙15~20克,夏枯草20克,牡丹皮12克;大便秘结者加草决明15克,胡麻仁12~15克(或松子仁15克);多梦或言语蹇涩者,加石菖蒲10~15克。二、风痰瘀阻型:症见半身不遂,偏瘫侧手足举动不便,对侧口角歪斜,舌体歪斜,语言不清,口黏多痰涎,舌苔厚而黏腻,脉弦滑。治以搜风通络,化痰去瘀。药用:羚羊骨15克,羌活6克,法半夏、胆南星各10克,九节菖蒲12克,竹沥30克,天麻8克,白附子4克,全蝎6克。煎服法同上。

  针刺治疗:可加强疗效,缩短病程。选取尺泽穴,最好在凌晨3~5时以针灸刺入1.5~2厘米,捻转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连针7~10天,见效后休息3天,再继续第二、第三疗程。尺泽穴在手臂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左右手臂共2穴。

  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塞灶直径小于2mm者。本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积极治疗高血压,预防脑出血,注意压不能过快过低。

  (一)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溶栓:①链激酶。②尿激酶。

  4.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5.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6.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①肝素。②双香豆素。

  (二)恢复期: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

  大面积脑梗死治疗

  手术适应证和时机常规内科治疗历来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对一部分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虽经积极内科治疗,仍因颅高压而病情进行性加重,若不进行减压手术,病人有可能死亡,因此许多学者将此时进行的减压性手术称为“救命”性手术,是常规内科治疗的必要补充[1~6]。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可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亦可酌情给予脑细胞活化剂。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经过1~2周治疗后,若病人意识障碍消失,颅内压已恢复正常,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及活血化瘀药物。但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瘀药物,一定要掌握用药时机,不能盲目使用,不能使用过早,否则,将会产生“盗血综合征”,使病情加重。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由于脑组织受损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多发性脑梗死高。而预后决定于梗死的部位、范围大小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轻重等诸因素。一般而言,预后相对较差。

  脑梗塞的食疗

  脑梗死为老年常见多发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发生药物反应也是常有的事。食疗验方的优点是对身体有利而无害,可以长期食用,且少毒副作用。患者不妨留心观察,照方试用,以验证疗效。处方:瘦猪肉50克,大蒜瓣20克,猪尾菜6克,黑木耳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精盐4克,味精2克,加水适量煮烂熟。连汤食用,每日一顿。

  汤匙即成供食。主治:元气亏损,久病心脑气虚,神失所养,虚风内动,上扰侵犯脑海久则脑脉经络气不足无力推动,循环障碍,血瘀脑窍,阻遏清阳,不通则痛所致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言语蹇涩,气短懈言,语声低微,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疲乏力,手足麻木,肢体无力,面色黯晦,唇甲不华,半身自汗,口角流涎,舌质紫淡体胖大有齿印痕苔白,舌下静脉怒张青紫或瘀斑,脉象弦细涩无力,多见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栓塞,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萎缩,脑出血,手术后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功能:益气补脑,平肝息风,通络祛瘀,止痉开窍。

  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

  颅脑损伤患者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A)含量明显增高,阿片肽不但有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对神经感觉传入通路甚至包括运动传出通路均有直接抑制作用。纳洛酮能拮抗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通过对中枢、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及自由基释放,保护神经细胞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抗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激活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发挥中枢催醒作用;纳洛酮不仅能抑制内源性阿片肽的产生,而且还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通过抑制蛋白水解,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脂质氧化,稳定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等,改善细胞代谢水平。同时,纳洛酮还能逆转内啡肽对神经感觉传入通路及运动传出通路的直接抑制作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中指出,不规范使用阿斯匹林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使用剂量不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为每天75mg-150mg(毫克),但我国有六成以上的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低于75mg,这就导致其预防作用被大大地减弱了。此外,使用率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美国冠心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5%。而在我国,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使用率仅为14.38%,在卒中患者中的使用率还不到14%。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副作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不适,对此,专家建议患者使用肠溶制剂,可以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60%。对于高血压患者,专家建议必须把血压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后(小于150/90mmHg),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