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老婆:茅台酒香飘世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16:50

茅台酒香飘世博

 

    95年前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参与历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一届:中国展品获1218个奖项,在全部参展国中独占鳌头;仅用9万元建成的中国政府馆,也因其典雅华贵、超凡脱俗而被保留下来。这场让国人扬眉吐气的世博展中国团的领队是浙江青田人陈琪。

    1911年前后,美国邀请世界各国参展巴拿马世博会,派人赴华游说参展。北京政府将参展巴拿马世博会作为中国走向国际的大事,袁世凯责成由农商部陈琪处理。

    陈琪很早就认识到参加博览会对展示一个国家形象及振兴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虽说地大物博,但要参展,展览什么呢?最终他决定将能代表中国发展的精华带到美国,分成农业、园艺、美术、文艺等十类。仅中国参展的酒类就有数十个品种,茅台酒作为贵州省的特产参展。1914年12月6日,历经一年半的筹备之后,中国代表团终于启程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

    1915年3月9日,中国馆在旧金山正式开馆,10多万件展品分别摆在教育、工矿、农业、食品等9个展厅展出。当时在展会上,中国的酒瓶子外貌丑陋,都是土里土气的褐色陶罐。并且这中国政府馆正式开幕后,以农业产品为主力的中国展品一开始没有多少吸引力,每日参观者不是很多。茅台酒装在一种深褐色的陶罐中,不仅包装本身较为简陋,而且又是在农业馆,杂列在棉、麻、大豆、食油等产品中,一点儿也不起眼。

    茅台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台镇有上千年酿酒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茅台酒已经声名远播,“城西茅台村制酒,全黔称第一。”清朝道光时期的诗人张国华在竹枝词《茅台村》中也写道:“于今好酒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

    为了参加这届万国博览会,茅台镇两家最大的酒作坊“成义烧房”与“荣和烧房”各自精选了几十坛上等好酒,以“中国贵州茅台酒”的名义联合参展。因茅台酒有在南洋劝业会获奖的历史,很受中国代表团推重,于是有代表提出将茅台酒移入食品加工馆陈列,以突出其位置。

    搬动时,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此即后来演绎出的《怒掷酒瓶》故事来源)。陶罐一破,茅台酒酒香四溢。中国赴赛监督陈琪等人灵机一动,于是建议不必换馆陈列,只需取一瓶茅台酒,分置于数个空酒瓶中,并敞开酒瓶口,旁边再放上几只酒杯,任茅台酒挥洒香气,随专业人士品尝。此举果然非常奏效,博览会会场里的参观者们纷纷寻香而来,更有好奇者顺手拿起酒杯,争相倒酒品尝,一致交口叫绝。农展馆里因之一时人头攒涌,热闹非凡,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

    如今,新包装的茅台酒在包装盒里增加了两个酒杯的创意,也是受此启发,除有装饰和实用价值外,更含有纪念巴拿马世博会的文化意义。 

 

     对于中国当时在世博会上的表现,黄炎培在日记中借用了美国人傅兰雅的描述,“中国馆之规模为不足以代表中国,与之语,感愤之诚,溢于词色。”

 

  中国在此次世博会共获奖1211项,而“摔破茅台酒,酒香四溢,名声大震”的佳话,成为当时积贫积弱之国站在国际舞台上表露的唯一的亮色。

    按照中国人的常规理解,“金奖”二字意味着最高荣誉,但事实上,在巴拿马博览会的奖项设置中,直译过来的“金奖”(GoldMedal)只是排列第三类的奖项。在“金奖”之上,还设有“荣誉勋章”(Medalof Honor)和“首席大奖”(GrandPrize)。

    2004年,贵州茅台酒厂组成一支4人考察团,前往旧金山探寻茅台酒金奖的详情。茅台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双全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和同事先后前往旧金山一些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还四处寻访参加过当年博览会的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代,咨询当地的世博会专家。

     考察团最终寻访到一位收藏了几坛当年博览会上展出的茅台酒的美籍华裔收藏家。“酒是陶罐装的,坛口用一层猪尿脬封口,坛底清晰地刻着“成裕”(原文如此,即“成义”)两个字。”罗双全说,90年来,这几坛酒的坛口从未开封过,依然尘封着那段历史的记忆。

 

    95年之后,贵州茅台以高级赞助商的身份再次亮相这个舞台,身形和精神都焕然一新。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动情地说,贵州茅台集团公司签约赞助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为茅台酒的历史写下一笔浓墨重彩。百年回眸,再次携手,历史的荣耀和民族复兴的自豪在这里凝聚。

    据世博会组织方介绍,自2006年3月正式启动市场开发以来,上海世博会已有13家全球合作伙伴、11家高级赞助商和13家项目赞助商加盟。国酒茅台是惟一的白酒高级赞助商。

  此刻,“贵州茅台”已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世界上市企业500强。而承载茅台的中国,也早已告别往日的落寞与贫弱。



          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坛茅台酒摔碎后香气四溢,

       引来众多参观者。蒋立冬绘


             茅台酒在上世纪初使用的酿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