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传破解版:乡居小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5:01
文 / 简约之美

 

    在照顾母亲之余,我特别愿意感受乡村的生活,我希望寻找到心目中古老的乡村和淳朴的村民,希望看到那梦幻中的竹篱茅舍,犁耙耕牛,虽然,我知道这一切早已消失了,但是,还是希望能找到些踪迹。

 

 


    我住的村庄,村里几乎没有耕地,每家仅有的一点地,也就是种些玉米,种上就不用管了,人们不以务农为主,家家都有在城里上班的,人们的生活很富裕。


    现在的村庄,在农家平房小院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小别墅,还有更多的人在大兴土木,把平房变成楼房。村里还盖了很多单元楼房,卖给村民。我曾应邀到住在小别墅的村民家中参观,也去过刚结婚的年轻人的单元房,无论是装修、厨卫设施还是家具比城里一点都不差,其住房的宽敞,生活的安逸却是我们渴望而不可及的。但不管平房是多么破旧,楼房是多么气派,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大多数家都还有炕,人们还是愿意睡热炕,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习惯,到现在看都有科学道理,一时是改不了的。


  这里的人家取暖、做饭有蜂窝煤、灌装的液化气,但还有一些人更愿意烧柴火,特别是冬天。他们会到不远处的松树林里收集落在地上的松针,一车一车地运回家,码放在院子里或门外的空地上,用于烧炕、做饭,据说这种松针有油性,特别好烧,还不冒烟。暮霭中,村子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空气中混合着草木灰的气味,这种久违了的气味让我感到亲切,我丝毫不会认为这是污染的空气,我倒觉得这是梦幻中乡村留下的唯一踪迹。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样生活,这是一个原生态,物尽其用。其实环境污染更多的是工业化带来的。


    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但路边堆着农家的柴火或其他杂物,路又窄又乱,有时连一辆汽车都过不去。街上有很多狗,个个都脏兮兮的,或在垃圾堆中觅食,或嬉戏追逐,见到人会狂吠不已,开始,我怕这些狗,不敢一个人走,慢慢的胆子也大了,我体会到,见到狗,千万不能躲,你越怕它它越追你。
    村外的大街上,饭馆、银行、信用社、超市、网吧、美发厅样样都有,移动的营业厅旁,必有联通的营业厅。
    街上也有小贩摆摊卖各种东西,但在街上买菜,很少能买到村民自己种的,卖的大多是从批发市场批来的,馒头、面条也有卖的,没有人养猪,猪肉也是买,村里有养鸡专业户,人们吃鸡蛋或上专业户买,或到超市买,想买到一家一户散养的鸡蛋很难。


    农村的年轻人,穿着很时尚,头发也染色,从衣着打扮上你分不出他们,中年女人也一样时髦,很舍得花钱买衣服,和他们一比,我们反而老土。不仅年轻人,大家都亦步亦趋地跟着城市走。
   村民们以买着吃、买着穿为时尚,人们还热衷于在外面下馆子,给我们家帮忙做饭的就曾不屑地说,你们还吃棒子面啊,我们拿白菜帮子包包子吃,他们说,你们城里人真会过,我们才不吃这个呢。他们追逐的是城里人十几年前崇尚的生活,我记得当年有一个统计指标就是居民在外面吃饭、娱乐的消费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这个比例逐年增加,以此来说明居民收入提高,也说明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现在城里人和农村人正好反了个个。城里原来为改善生活,减轻家务劳动而去下饭馆的很多人,重新又回到自家厨房做饭,食品的不安全早已让人们心惊肉跳,防不胜防了。


  我每次来都会走20几分钟到街里,到村里人开的几家超市去转转。说是超市,和城市大卖场不可同日而语,很小,只是一两间屋子大,吃、穿、用的东西应有尽有,敞开售货。货架上东西放置很乱,而且没有明显的分区,拆开包装的衣、物随处可见。在卖塑料制品的货架前,会堆着几袋面粉、大米、花生和其他的土产。粮食旁边是一大袋子棉鞋,各种号都在一起,要想买就得在里面扒拉着找。尽管这样,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购物热情,店里人流不断。虽然我没有必须要买的东西,但每次来都会买些,为的是高兴。夏天来,我会买双塑料鞋,样子很时兴,红的绿的,煞是好看,冬天来,买双棉鞋做棉拖穿,比棉拖暖和多了,也跟脚,还不贵,穿一冬可以了。我还看到街上摆摊卖的花秋衣、秋裤,是过去农村人最喜欢、最侉的那种,虽然质量、做工都不行,但我还是买了一件穿上,希望越侉越好。我还想买一把用秫秸做的扫床笤帚,但没买到,只好买了一把塑料的。


  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赶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至今还没有赶过一次集,据说这个集规模很大,我特别渴望能够赶上这个大集,一定会有机会的。

 



  看来,农耕时代的乡村确实已经消失了,已经变成历史,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现实的乡村,说是农村不像农村,说是城市不像城市,这可能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要经过的阶段吧。农村有农村的生活,如果你用心去体会,还是会体会到很多在城市生活中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