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陈伟霆跳舞歌曲:百年清华:从留学预科到红色政治家摇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5:30

1911年春日,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更名为“清华学堂”。百年清华的彷徨与辉煌,自此发端。

最初,清华学堂被视为“留美学生之制造厂”,与中国命运及前途有莫大关系,如梁启超1914年一次讲演所言:“纵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在这次演讲中,梁启超以《易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定义他心中的理想学子,这八字后成为清华校训,传承至今。

如果清华一直仅仅作为“留学预科”而存在,它的百年辉煌很难成就。使清华从“留学预科”成为真正的大学,有三位校长功勋最卓。

第一位校长是不太为人知的周诒春。1916年7月,他上书外交部要求“以原定学程上,分年扩充增加,俾于数年之后,得完全成一大学本科之程度,以应时势之需要”,获得批准。此后数年,他致力于将清华打造成一所富有现代气息的学术重镇,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均是在他任内落成的。1918年,他因“大兴土木”而为恶人驱逐,被迫去职,但离开前,他已为清华奠定了成为日后中国最高学府的规模基础。

第二位校长是曹云祥。他自1924年秋开始筹备改制,设各学系及著名的国学研究院。他请胡适主持设计国学研究院并担任该院导师,胡适没有同意当导师,而是推荐了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章太炎不肯受聘,梁启超、王国维先后于1925年春加入,随后赵元任、陈寅恪从欧洲回国加入。此四人均为学贯中西的一时之选,史称“清华四大导师”。由四大导师开山而冯友兰、潘光旦、陈岱孙、费孝通等继之的“清华学派”,兼重人文与科学,开风气之先,成为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瑰奇群景。

第三位校长是梅贻琦。他的名言是“大学之大,谓之大师,而非大楼”。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在“教授治校”而非“行政治校”、“金钱治校”的理念下,清华汇聚了第一流的教授学者,他们享有其它国立大学未曾有的治校权力,以厚实严谨且极富原创性的校风,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优秀毕业生,其中不少后来成为中国当代各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梅贻琦主政清华的1930年代,被称作清华的“黄金十年”,此期间所推尚的学术自由、通才教育、中西会通等理念,也成为清华百年精神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若将清华百年精神浓缩为一句话,我以为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十个字出于陈寅恪1929年发表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原话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有此十字,观堂不死,陈氏不死,清华不死。

清华也有过抗战内迁的艰险,但终于不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铭语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建国初期的院校调整,却使清华有了更多的曲折。如今说起清华大学,常人第一反应就是,它是科学家的摇篮——华罗庚、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周光召、朱光亚、陈省身……;公务员的第一反应则是,它是红色政治家的摇篮——胡锦涛、朱镕基、吴邦国、习近平、黄菊……

从1911年的留学生制造厂,到如今力争2020年“世界一流”,清华的百年曲折,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曲折。我人坚信,只要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摆脱意识形态、官僚行政、学术科层制等控制与束缚,清华仍将屹立在世界顶端。


[它山之石]


黄会青:9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3位总统和首相、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影响着整个世界。有意思的是牛津的官方宣传资料中几乎看不到这些,这所英国最古老的大学甚至没有举办过像样的校庆,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让她无视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