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网游关闭了吗:要教父不要国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27:49
国父不好当,这是杨恒均先生最新的观点,事实也诚如所言。国父授予的传统来源于罗马时代,某人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或者在维护其祖国(罗马)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元老院会向其授予国父这一表示敬意的头衔,在近代则意指对于当前国家的缔造有特殊贡献之人。列奥.施特劳斯指出现代社会的本质是“诸神共舞”,每一个人都是标榜自我的神仙,因此现代性一个重要特征是消解历史和他人的宏大。开创国家辉煌历史的人,在被后人敬仰的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多质疑的目光,即便你叫华盛顿、孙中山,也难逃吹毛求疵的非议,谁叫你高高在上,不是被画像就是被雕像;而那些开创糟糕历史的人,如: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父亲”希特勒,罗马尼亚曾经的“国父”齐奥赛司库,“苏维埃”的“国父”列宁,北朝鲜的“国父”金日成……至今享受世人的谴责远远多于敬意,国父这一称号反而成了窃国者愚弄国民的罪证。这些对国父的质疑与解构也可以看做平等自由人对历史的一种现代化解读。
已逝的国父都不好当,何况活着的人,所以,想当国父的人只怪你生错了时代。在一个越来越平的世界里,任何戴在偶像头上的神秘魅惑都已经被地球村、互联网、维基解密所驱逐,这种诞生于古罗马,以英雄主义为基础的国父传统越来越变得不合时宜。国父原本就凤毛麟角,除非一国发生山崩地裂、沧海桑田的变革,否则受万人敬仰的国家父亲的产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作为一个当下活着的男人,你能当好你孩子他爹就已经很不错了。中国现在还有多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成为自己孩子榜样的爹,没有人做过详细的统计,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家庭悲剧在于父亲自己本身不能,却一门心思强迫自己的孩子要很能,结果是孩子在不能爹的引导下越来越不能。既然你自己都不能,你的孩子怎么能就在你的教育下变得非常能呢?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父亲承受了很大的责任,然而很多人却不具备成为父亲的能力。
如果从哲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国父讨论,回归教育学的通识,我们发现另外一种非血缘关系的认父传统是可以被关心教育的人们所继承的,这就是产生于基督教的教父传统。对于每一个在上帝面前都平等的人来说,孩子不仅是亲缘关系中的孩子,也是上帝的子民,所以教父的存在实际上表明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早就是一个公共空间中的人。现在的中国人恐怕很难接受这样的观念,再加上中国政教合一的传统,特别是1949年之后,政府垄断教化,凡涉及到民间自治的教化,都被打上负面的封条,是以我们没有这样一个传统。没有不意味着我们绝对不需要,尤其是在如何教育孩子的方面是很好的借鉴。
教父原意是指为婴儿或幼儿洗礼并保证接受宗教教育的人,或是在制订、阐述宗教教义方面有权威的神学家。教父产生之初就扮演着人们宗教教化的角色,不仅仅把福音作者所写的有关耶稣的言行的文字传给后人,更是把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对福音的了解与体验传给他们的后代,在后代人之中产生教育启发的作用。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启蒙人和引路人。但这个词在其后的演变过程中走了样,大约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的风靡,再加上同名电影的影响,教父在公众心目中开始与“黑手党首领”同义。当前,这个词又产生了一个新义,指一个领域的创始者或该领域最有影响或最具权威的人物。然而,我们发现该词无论如何更新,有一层意思一直没有变化,即教父对于未入门的人来说,承担着引路人的责任。
如果只谈教育,不涉及黑社会和成功学的新义,我们不仅就会想,为什么教父能够承担这一职责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教父呢?首先,教父必须是当地德才兼备之人,深得周围之人的信任,也许我们会说这样的人难得,但是绝不能说没有,即便找不到绝对的完人,相对较好的人总是存在的;其次,教父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养,既可以是熟读四书五经的儒者,也可以是西式学人,关键在于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所教所学是否对板。这样一来,教父的介入对于亲生父亲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既是道德上的补充、也是学识上的补充。对于那些自己本来就不能的人来说,与其让孩子痛苦挣扎,还不如选择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父充当孩子的引路人,事半而功倍。当然,前提是不要因为盲目崇拜教父而让孩子加入黑社会。
相对于大写的、象征意义的国父,教父更为现实有力。“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意大利西西里有句俗话:世界太危险了,孩子必需有两个父亲才行。教父不是生父,没有私爱心,更多的在于“教”,在于引导,在于精神层面的支持,一个人活着难免会孤独与迷茫,难免脆弱与悲伤,一个思想上更为成熟的父亲,不仅能给孩子安慰和力量,其建议也能够让孩子少走许多弯路。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后孩子生父母请求当地有威望有权威的人(朋友)来充当孩子的教父,这不失为孩子启蒙教育的老办法、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