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小说阅读网手机版:关于国父孙中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1:35

    一度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是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领导了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就职。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孙中山”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又该如何正确评价?  

    11月12日,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州香山,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孙中山的原名是孙文,可是中国人为什么普遍称他为孙中山呢?这主要来自他在日本时的的化名。

  1897年孙中山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流亡日本。有一天晚间,投宿旅馆的时候,旅馆是要填旅客姓名的。这时候他想到附近有一个叫中山家的一个住宅,这个家族中间的成员中山庆子又是明治天皇的生母,孙文是非常赞赏明治天皇所搞的明治维新的,因此在旅馆的登记册上,写上了日本姓中山。后来日本人和在日本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就称他为中山先生,以后又把孙姓加在前面,习惯就称他为孙中山。当然孙中山自己本人不用这个称谓,一直到去世他都用孙文的本名。而孙逸仙又是他的别名。因此外国人都习惯称他为孙逸仙博士(Dr.Sun Yatsen)。

     

  孙中山少年的时候看到清政府统治的黑暗,立志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孙中山从1895年开始组织广州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赶回国内,1912年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中国开辟了共和制度。此后孙中山又进行反袁护法的斗争,可是屡遭军阀反叛,孙中山在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他晚年最可贵的地方就是确定与俄为师,同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改组了中国国民党,执行辅助工农,开展军阀的国民革命。

     实际上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这个时候孙中山的健康已经很糟糕了,但是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内争端和实现统一,他就带病乘船北上。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进入北京,但是病情急剧恶化,到协和医院一诊断是肝癌,这种病当时是不治之症。到了3月11日这一天,他自知不起,在临终前,由夫人宋庆龄扶着手腕在汪精卫所代写的总理遗训和致苏联政府书上签字,后来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是孙山中留给国人最后的政治遗嘱。

   

    孙中山出身于农家,乳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在长期奔走革命活动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诺、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艾斯高野、阿罗哈(Dr Alaha)等。辛亥革命后始称孙中山,日本称孙文,欧美各国则称孙逸仙,在公文、函电中多自署孙文。

    其实孙中山祖籍广东省东莞县,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当时与从上海回乡的陆皓东相识,并成莫逆之交。1878年,得长兄孙眉的帮助,到美国檀香山就学达五年之久。回国后曾偕陆皓东到村庙,见病者求神服食香灰,二人不满巫医骗人,遂分头将神像捣坏,因而出走香港。

    他到香港后,受了洗礼加入基督教,并继续读书,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院,结识了三合会首领郑仕良。后又闻香港西医书院招生,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在学期间,除学习本科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

    当时因为他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其间曾致书濠头乡退休官吏郑藻如,提出禁鸦片、种蚕桑、办教育的主张。每逢假期回乡,就帮助农民选种施肥,改良水利,扩宽道路,并与乡绅商议改革乡政,制订预防盗贼的措施。有意以一村作示范,希望能够做出成绩推广向全国。

    在医学院毕业后,他曾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每天定时义诊赠药,故求医者门庭若市。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上李鸿章书》,并偕同陆皓东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但是不获接见,于是他转赴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几经艰辛,发动起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该会的誓词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且即时筹集资金伺机起义。 1894年6月,孙中山曾经在《上李傅相书》中,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惟有李鸿章断然拒绝。孙先生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且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其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经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先行创立了“辅仁文社”。因志业相近,孙中山遂与辅仁文社接洽,而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其后租赁总会所一处,托名“乾亨行”。同年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参加大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选出杨衢云为会办(President,当时译为“伯理玺德天”),孙中山为秘书。3月16日(阴历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随后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

    当时,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10月26日(重阳节)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那次起义以失败告终。陆皓东等多位重要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又译作“伦敦被难记”),孙中山被邀以英文写作出书,描述他的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1897年,孙中山徒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中山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当时的保皇派人物。

    1900年,庚子国变引来八国联军,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李鸿章也答应和他会见。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却发觉一切不过是个清廷设下的陷阱。而后李鸿章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这次会面也就无疾而终了。

     

    同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起义失败,孙只得暂时返回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前往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来得到旧金山致公堂的保释,代聘律师之后,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接着,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的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

    1905年,孙中山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和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和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成为同盟会总理,再度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且把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也就是“民族、民权、民生”,跟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1906年,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新加坡由此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以一万五千元请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收款后,在当年3月离开日本。由于这事没有经过同盟会内部商议,于是引起会内分裂。孙中山赴南洋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人的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

    1907年 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和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由于寡不敌众,力战六天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自从1907年7月到1911年,孙中山多次授命给其他革命同志,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甚至经越南亲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最终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再度踏足中国国土。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在旅途之上,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里,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款项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且在1910年1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直到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革命才取得第一次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纷纷响应。

    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其他党派改组成立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袁世凯为掩盖罪行真相,还装腔作势,要严惩凶手。但调查结果表明,谋杀的指使人就是袁世凯,真相大白,全国舆论哗然。这时,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他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认识到“非去袁不可”,极力主张出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阻挠宋案的司法审判,一方面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达成了二千五百万英镑的大贷款,以充实军费。袁世凯的胆子更大了,先后罢免了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的都督职务,同时命令事先已集结在九江、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

    9月1日,南京被攻占,原来宣布独立的各省,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先后撤销独立。“二次革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败了。 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宣告与北京袁世凯政府对立。1918年5月因受西南桂系和政学系军阀的挟制,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发表所著《孙文学说》、《建国方略》。1921年4月,在广州重组军政府,担任非常大总统。

    1922年6月,陈炯明武装叛变,孙中山被迫退居上海,至1923年2月陈炯明被驱逐后,才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就大元帅职。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把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年11月,应冯玉祥电请北上“讨论国是”。在北上途中重申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主张,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当时孙中山在天津肝病发作,但仍扶病于31日由津入京,受到北京各界群众十万人的热烈欢迎,并发表了《入京宣言》。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不幸病逝。

      

     据统计,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二十九次之多,其实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据《凤凰周刊》报道,当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打工,因此并不知情,所以用孙中山的话来说: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  长久以来外界都一直以为孙中山死于肝癌,其实他并不是因肝癌去世,而是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原主任马家润找到1925年1月26日孙先生的病案(十三页的英文病例记录,编号为9954,上面的名字是“孙逸仙”,其中有几张器官标本的照片),证明原发病确是胆管腺癌。直到1999年海峡两岸学者交流孙中山事迹时,协和医院医生展示了这份报告,才揭示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的真相。

    香港的《华字日报》翌日报道了孙中山的死讯:孙文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其危险。克礼医生在左右看护。终夜不离。戴天仇为孙起草遗嘱。唯孙尚未签字。孙文病至十日晚大变。腹胀加增。克礼为之打针放水。今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钟逝世。当弥留时。戴天仇代草遗嘱。孙科急电粤国民党要人来京。

     同日,胡汉民饬令各地停止宴会:“十二日午一时胡汉民接汪精卫来电、谓孙中山于十二日上午九时四十分病终京寓,胡汉民即分饬各大小机关、由十二日起、下半旗七天、并令公安局分饬市内酒楼、即日起停止宴会、市民停止七天、在职人员则停止一个月、各机关用蓝印一月、兵士及各机关职停员缠黑纱一月。”

    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竟达七十四万多人,参加送殡者三十余万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治丧处成员,并敬献长挽联:“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1925年4月2日起,孙中山灵柩停放于北京西山碧云寺里的石塔中。北伐成功后,于1929年6月1日,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弥留之际,曾在两份遗嘱上签署。其一为《政治遗书》,其二为《家事遗书》,以下为遗书全文。

    政治遗书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家事遗书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附 孙中山先生名言集锦:

    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
  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