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欧2013款三厢:例谈“发现学习模式”的问题情境创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53:23

例谈“发现学习模式”的问题情境创设

洋泾中学   姜石林

 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J.S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模式”是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模式,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高度评价。“发现学习模式”十分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它的第一阶段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然后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因此,如何提出问题,引起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便显得相当重要。

 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形形色色的符号,常使学生感到厌烦,如果教师设问时平铺直叙,如:

a.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如何求它的前n项和Sn?

b. 已知数列{bn}是等比数列,怎么推导它的求和公式?

c.数学归纳法中有哪两个步骤?

d.排列组合中有一个重要方法叫“插空法”……。

 这种教法让学生觉得平淡,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效果自然不好,然而,若换一种方式,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有趣的故事中引出问题来,情况就大不一样,如:

 a.在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之前讲数学家高斯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个故事,他的老师出了一道题 1+2+3+…+98+99+100=?当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算时,高斯很快就说出了答案。然后问大家,你们能很快地算出来吗?这样的提问诱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家,热爱科学的兴趣,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气氛活跃,不久就有学生报出答案 5050, 接着有学生补充 5 0 *( 1+ 100),进而有学生说首尾对应两项相加都等于101,共50个101,老师再因势利导,马上设问,怎样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进一步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思考并渴望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适当地指导,不但能够顺利地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而且探究出了一种可迁移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b.在讲授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之前也可以从印度太子西拉漠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家讲起,印度太子西拉漠打算奖励国际象棋发明家,让他自己选择奖品,发明家考虑了一下,请求道:只要在国际象棋盘的第一个方格上放一粒麦子,第二格中放两粒,第三格中放四粒麦子,以下每一方格的麦子粒数是前一格的两倍,一直放到第 64格,太子不加思索满口答应了,谁知计算下来,发现将全印度的麦子全拿出来,也不能满足发明家的要求。教师这时设问: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有一种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的心理,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正是等比数列1、2、4、…的求和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再迁移到一般的等比数列,由此自然地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探究了另一种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c.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对它的可靠性也产生怀疑,教学时教师可先讲古代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故事,并辅以积木做示范。教师一边讲一边按恰当的距离将积木在讲台上摆成一长串,然后推倒第一块积木,使其打倒第二块积木,第二块积木又打倒第三块,以此类推,最后所有的积木都倒了。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提问,如果第一个烽火台没有被点燃(即没有推倒第一块积木)能传递信息吗?如果其中一个烽火台上的哨兵没有坚守岗位,看到上一个烽火台的烟火后,没有点燃烟火(教师拿掉其中一块积木)能将信息传递下去吗?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要使信息传到朝廷(推倒全部的积木)必须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设问,学生很快地总结出其中的原理,即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同时也领悟了数学归纳法的本质,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方法。

 d.在讲排列组合的插空法时,先闭口不提什么是插空法,而是先提出问题:四位男同学三位女同学排成一排照相,女同学两两不能相邻,有多少种排法?并请四个男同学三个女同学上台协助,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安排。这种生动的情境,自由的气氛,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内部动力发挥尽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有趣的故事,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情绪是使用“发现学习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个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设问,能激发情感的波澜,鼓起思维的风帆,让学生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