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全集 百度云:专 业 硕 士 招 生 遇 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46:36

专 业 硕 士 招 生 遇 冷

刘 尧

      2011年,教育部继续扩大专业硕士招生范围和规模,招生政策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不仅要求高校将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主要安排专业硕士招生外,还要从学术硕士名额中分出不少于5%的比例调至专业硕士。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规模占研究生总规模的比例将由现在的约30%增长到50%。也就是说,到那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各占半壁江山。可尴尬的是,这两年当高校继续扩招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时候,考生并不“买账”,报考人数偏少,甚至不少高校专业硕士招生要靠调剂才能补足生源。高校专业硕士招生热,为何遭遇考生报考冷的困顿呢?这是值得我们全面反思的问题。
      高校热衷于招收专业硕士
      在我国,专业学位从1991年建立,迄今已经基本形成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从2009年起,逐步加大了专业学位扩大招生比例、增设招生专业。目前,专业硕士学位达到39种、专业博士学位达到5种,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达到509所,累计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100万人。高校热衷于招收大量的专业硕士,主要是基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向应用人才为主转变的需要。
      一是国家发展战略。2011年3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有关会议上指出,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要根据“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为重点方向,加快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学术为主向以应用为主转变,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二是国际发展趋势。从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许多国家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美国很多行业把专业硕士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与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二战后,美国专业学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以上,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2008年间,英国每年授予的专业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三是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学位是专业化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研究生教育职能细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进入调整和转型时期,全社会及各行业对拥有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是社会发展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这次我国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招生政策,有利于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是大学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加。高校都在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承担起国家与社会赋予的专业学位教育重任。专业学位教育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深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另外,专业学位教育收费较高,扩大专业硕士学位招生比例,可以弥补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是教育发展需要。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对研究生进行分类教育,一方面,可以改变两类研究生“一锅煮”的现象,有利于高校因材施管、教师因材施教,使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专注于学术与应用问题探索,扭转研究生扩招以来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长期存在的高学历文凭效应,切实优化高层次人才结构,学以致用满足社会需求,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
      专业硕士报考遇冷
      由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还存在着对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定位不清,培养条件与经验比较缺乏,师资总体水平不高,专业学位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质量保证措施尚不完善,收费比较高等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改革过程。
      认可度不高。专业学位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很陌生。2010年11月26日《中国青年报》曾发文报道:一份大型在线调查显示,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认可度方面,只有27.4%的网友认为专业硕士有明显优势,超过5成的网友认为没有明显优势。一直以来,专业硕士招生的考试难度、考生人数、学习压力等都要明显低于学术硕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专业硕士还是比学术硕士“矮了一截”。另外,受中国传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旧有观念影响,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自然低于以学术为导向的学术硕士的认可度。
      时间短收费高。学术硕士是全日制学习体制,学业完成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专业硕士学习属于半脱产型或全日制,学制为二至三年。另外,两者在学费的标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学术硕士录取为计划内的享受免学费待遇,而专业硕士学费根据专业的不同,收费差别也有不同,尽管只是针对在职人员收费较高,应届生的学费与学术硕士学费没有太大差别,但还是给考生留下了高收费的阴影。
      特色与定位不清。目前,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特色不明显,对考生的吸引力自然较弱。主要表现是:高校没有自己的明确定位,行政一刀切让高校缺乏培养特色;专业硕士教育独特规律还在探索之中,也面临相适应的师资、模式、课程等一系列欠缺问题;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对接还处于摸索之中。另外,专业硕士生源有具备一定工作经历和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两类生源如何区别培养还有待探索。
      条件准备不足。教育部明确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现在很多高校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专业硕士教育需要双师型队伍,一些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少,也没有及时调整教师构成比例,吸收业界的人士为学生上课、辅导,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实习基地与实践考核体系也不够完善。所以,有人担心这样会造成专业硕士“学术上不如学术硕士,专业上也没有优势”的尴尬局面,最后变成了“本科五年级”,降低了专业硕士教育的质量。
      质量管理滞后。尽管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没有高下之分,但“两股道”区别对待的政策设计,使人对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产生疑惑。有人认为,现在一些高校举办的专业硕士教育,说白了就是赚钱。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宗旨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化,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我国专业硕士扩招有可能唤起一些人片面追求学历的畸形心态,扩大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不可避免会重现,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监控体制与机制还不完善,质量保障有待加强。
      专业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同等待遇
      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科门类已日趋多元化,学术硕士已经达到市场饱和。专业硕士授予比例逐年上升,反映了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需求正在日益扩大。如何解决专业硕士招生热遇冷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社会对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专业硕士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对研究生进行分类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有关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把其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
      落实专业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同等待遇。2010年起,教育部明确表示,除了扩大招生规模外,还要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配套政策。如:建立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奖励、资助制度;各招生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政策措施、经费投入、条件保障、学生权益、就业服务等方面要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大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属“同一层次、不同类型”,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等等。
      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方式。2011年1月,教育部《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高校为主体,依托企业和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完善专业学位体系,丰富专业学位的类别、层次。二是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三是探索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内容及方法。四是构建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五是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
      不断提高专业学位教育水平。专业学位具有与学术学位完全不同的培养要求,每个专业学位又有自己的特点,必须深入研究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在办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和较长时间的积累。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一定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必须以质量为前提,强化专业学位教育理念,优化培养过程,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来自《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14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