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祭父赏析:邓小平的指挥艺术:一个决定确保了淮海战役胜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59:32
来自:新华网  23小时前


  资料图:南京军区某装甲团野外战术协同训练。


  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具体部署给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的电报 资料图片

  本文来源:中央电视台网站(摘自《回忆邓小平(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版),作者:张震系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原题:《张震: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作战与治军》

  1997年2月19日晚,我在医院与敬爱的小平同志作最后的诀别。回到家里,哀痛不已,心境难平,彻夜未眠,多年来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48年底。此时淮海战役越打越大,成为南线我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在以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领导下,中野、华野两支大军并肩作战,仗打得非常好。在战役进程中,我与粟裕同志在华野司令部,常收到总前委的电报指示,因刘陈邓首长的指挥位置在中野那边,所以还未能见面。

  我见到小平同志虽然很晚,但我对小平同志仰慕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红军时期。

  记得那是1933年6月,我们红三军团整编,下辖四、五、六三个师。那时我在四师十团工作,部队进军福建,我们常与第五师并肩作战。这支部队战斗作风非常顽强,不怕牺牲,敢打硬仗、恶仗,生活上也很能吃苦,有时来不及做饭,他们连生米都能吃。记得在龙溪口战斗中,五师十三团一举消灭了蔡廷锴部的一个主力团。蔡廷锴部在上海曾打退过日寇的进攻,但进攻红军时却遭到了惨败,连他们在淞沪抗战中所得的锦旗也被我们缴获了。那时我们都知道,五师是由小平同志等创建的红七军改编而成,五师的战友们也经常给我们讲起小平同志许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因而从那时起,我对小平同志就产生了由衷的敬慕。

  抗日战争时期,我和小平同志不在一个战略区,仍然未能谋面,但从中央发的给各根据地的战报中,可以经常了解到他和刘伯承同志领导的一二九师频传的捷报,了解到他们创建和领导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与发展。这些胜利消息,给我们战斗在陇海路以南的淮北地区的同志们以巨大的鼓舞。

  在淮海战役中,小平同志卓越的军事领导艺术,特别是他的慎思决断,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以后,第二阶段的歼击目标如何确定,是战局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一开始中央军委命令华野吸引邱清泉、李弥兵团东进,寻机歼其四五个师,尔后视情况围歼邱、李,或攻取徐州,或打黄维。但因邱清泉兵团不敢贸然东进,始终背靠徐州,我军无法将其退路切断。就在这时,小平等同志经过缜密考虑,及时给毛泽东主席发电,同时抄送华野,建议先打黄维,再打邱、李。中央军委很快就复电,表示“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兵团”,并指出“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歼灭黄维兵团的胜利,说明了小平等总前委首长的决心完全正确。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于浍河、淝河之间的战斗资料图片


  1948年12月中旬,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黄维兵团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啃掉,杜聿明集团也已成瓮中之鳖。考虑到平津战场的需要,为防止蒋介石下决心命傅作义集团南调,毛泽东主席要求淮海前线部队,在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12月12日又电示要总前委开一次会,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并将意见由伯承同志带中央。这样,总前委就决定在华野司令部召开一次会议。

  当时,华野司令部住在肖县东南一个名叫蔡洼的村子里。听说小平和伯承、陈毅同志要来,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粟裕同志带着我们一块到村边去迎接。我记得他们几个人坐的是一辆美式吉普车。小平同志一下汽车,就风趣地说:“你们住那么大的村子,不怕国民党飞机把你们炸了?还是要‘怕死’一点啰。”说得大家哈哈笑了起来。我赶忙插上一句话:“现在蒋介石搬家都搬不赢,顾不上来炸我们了。”面对淮海战役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军已成强弩之末的大好形势,大家笑得更开心了。

  在蔡洼,总前委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然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已经不是淮海战役本身,而是关于渡江作战的问题了。大家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和敌人的江防部署,对我军实施渡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各种困难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讨论了两大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兵力编成和部署,以及渡江作战的时机和协同等问题。会议休息时,总前委还在一起照了相,就是那张著名的五人合影,使今天的人们得以重睹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的战斗风采。当时,我们华野三大部门领导伺志在旁边,照相时总前委首长拉我们参加,但我们谁也没有靠上前去。今天想起来,真有点后悔,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纪念的历史镜头呵!会后,伯承和陈毅同志到西柏坡向中央汇报、请示工作,小平同志返回中野司令部。我们按照毛泽东主席的部署和总前委会议的精神,认真落实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以后,我们搬到了蚌埠以南的孙家圩子。记得是1949年3月25日,小平和陈毅同志到我们住地来,召集三野领导开作战会议。小平同志按照毛泽东主席、中央军委的指示,全面分析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长江防线,拒我于长江以北,以便等待时机、卷土重来的战略图谋和主要部署。当时,蒋介石有个计划,如江防被我军突破,反击不奏效,南京东西地段之兵力即撤守上海,皖南地区之兵力撤守浙赣线,以组织新的防御。针对这一情况,小平同志指出,我军渡江作战要达到如下战略目的:第一是不让沿岸敌人收缩到上海;第二是不让皖南敌人收缩到浙赣线。他要求三野部队集中研究怎样就地歼敌、不让敌人收缩到上海和今后如何消灭上海之敌的问题。为便于组织协同,小平同志还介绍了二野部队的编成和渡江计划。因粟裕同志当时在济南养病,由我向小平同志汇报了三野渡江作战的有关方案、部署和基本打法,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赞同。小平同志工作十分深入、细致。会议期间,他亲自找华野七、八、九兵团的主要领导同志谈话,了解情况,交待行动注意事项。当时,三野第十兵团在泰州地区,因距离较远,没有能去。会后,小平同志要陈毅同志将讨论的情况整理一下,陈老总又把任务交给我。我作为参谋长,多年的司令部工作养成了我起草周密细致的作战命令的习惯,于是我按照会议讨论意见,写了两个野战军渡江作战的计划、方案:主要讲的是哪个兵团、哪个军向哪个方向打,怎么打、怎么突破防线等等。小平同志看了之后说,这个文件对组织部队作战是可以的,但上报军委和指导战役全盘,就显得太具体了,作为总前委,应该站得高一些,更原则一些。于是他亲自动手写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这个《纲要》用我们司令部的电台拍发上报军委,军委很快就回电表示同意。小平同志这种简单明快的工作作风,高屋建瓴的领导艺术,使我深受教益。按照小平同志制定的《纲要》,我们在渡江作战中,采取了宽正面同时强渡和有重点多路突击的战法,迅速突破江防,占领了南京。接着,又采取中、东集团对进,分割包围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是小平同志的一篇重要军事文献,已经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今天,它对于我军高级指挥员学会如何把握战争全局,正确定下决心,仍有重要的启迪。我在国防大学工作时,曾把这篇文章印发给全军战役进修班,供高中级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解放以后,我于1954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任副院长。记得在学院工作期间,有次我向刘帅请教一个问题,即能否把挺进大别山作为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帅沉思了一下,表示同意我的意见。接着,他突然问我:“你看小平同志没有上过军事学校,为什么打仗决心那么正确?”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下子被问住了。我想起与小平同志的短暂接触中自己所受到的教益,想起跟二野同志一起学习时常听他们讲到的,——小平和伯承同志是一对团结战斗的楷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密切配合,亲密无间,就像一个人一样。二野打仗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小平同志下决心,伯承同志具体组织。小平同志平时话不多,不大开玩笑,但决心坚定,不会轻易改变。于是我就对刘帅说,可能是小平同志了解上级的意图、当面的敌情和自己的部队吧。刘帅颔首表示同意,并说道:“关键在于小平同志在实践中掌握了军事辩证法,因此善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断,这是最重要的啊!”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突破浓烟密火,直向国民党军的指挥所——鲁楼猛扑,最后歼灭敌人(资料照片)。


  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平同志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离开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那时,我也被“造反派”关起来了。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我恢复了工作,到武汉军区当副司令员,但随即在葛洲坝工程搞了两年,从1973年起重新接触军队工作。看到部队由于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一些非常好的制度、传统和作风丢掉了,训练也很少有人抓了;军政素质下降的情况,内心感到非常焦急和忧虑。就在这时,小平同志出任军委领导职务,明确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小平同志的指示抓住了整军治军的关键环节,使我们这些同志的精神为之一振。有了小平同志的支持,大家把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办教导队,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部队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1975年7月,我接到军委的通知,来北京后,粟裕同志代表军委与我谈了话。他说军委决定我到总后勤部工作。我感到很突然,表示自己没有做过后勤工作,怕做不好。粟裕同志讲,这次工作调动是小平同志点的将。因为现代条件下作战,后勤问题越来越重要了,你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到总后正可以发挥你的长处。他还介绍了当时周恩来总理病重、毛泽东主席批评“四人帮”以及“四人帮”加紧夺权的政治形势,我表示在小平同志领导下,一定要干好工作,同时也对时局深感忧虑。果然,我到总后勤部工作不久,“四人帮”就发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小平同志领导的各项整顿被迫中断,形势发生了逆转。在这期间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看到了小平同志,他虽然沉默寡言,但表情依然十分坚毅。我问他身体好吗?他说,还好。我说,你多保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小平同志沉思着,没有吭声。我想,他一定明白了我话中的意思。

  粉碎“四人帮”之后,经过一段曲折,小平同志终于重新主持军委工作,大家都由衷地高兴,感到我们军队有了希望。十年动乱,对军队的破坏太大了。总后勤部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重灾区,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的工作一度阻力重重,进展缓慢。针对这一情况,1977年底我曾写信向小平同志请示,建议在揭批“四人帮”罪行的同时,解决林彪反革命集团遗留的问题。小平同志马上打电话给我,表示同意所提建议,第二天又作出重要批示:“我已电话答复同意。总后多年来一直解决不了问题,不再这样办,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建立一个较好的班子,都不可能”。小平同志的批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总后系统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是对总后党委工作的有力支持。我们按照小平同志的批示精神狠抓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工作,使总后的形势很快有了明显转变。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缴获的美式山炮 资料图片


  小平同志对后勤建设十分关心,经常听取汇报,打电话作指示。记得1978年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前夕,他专门把王平政委和我叫去谈话,对后勤工作讲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其中专门讲了军队生产经营问题。小平同志明确强调:“军以下部队坚决不办工厂,要断这条路。为了搞材料,四处派人拉关系,这样有的坏分子也混进来了。军办工厂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就是戈壁滩或边远地区的部队也不准办工厂,有困难可以搞点合法补贴。需要办的,经过批准应集中在大军区、军兵种办。”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邓小平同志就明确地提出这一问题,可以说是慧眼独具。后来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的指示完全正确,他确实比我们看得远。党的十四大以后,江泽民主席领导全军进行生产经营整顿改革,规定军以下作战部队不再从事经营性生产,不再搞各种劳务活动,提高经费标准,使部队从创收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战备训练。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正是贯彻了小平同志的思想。

  1980年初,我到总参工作。当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军队要搞现代化,必须从加强院校建设抓起。我军的院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的破坏尤为严重,1958年“反教条主义”,刘伯承元帅挨整,许多从事院校教育的同志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到了“文化大革命”,林彪一伙更借机大砍军队院校。因此,对于恢复院校,不少人背着思想包袱,顾虑重重,担心再批教条主义。很显然,如果不从根本上分清是非,院校建设就没法前进。带着这些问题,杨得志总长、杨勇副总长和我来到小平同志的家里,向他汇报请示工作。小平同志讲了当年批判教条主义的一些情况,他明确指出:1958年“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并说,那时我是领导小组组长,迫于毛主席的决定,进行了批判,但我还是保护了一些人,特别是刘帅。根据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精神,我们在第十一次全军院校会议上,对建国以来院校建设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拨乱反正,批判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破坏院校建设的罪行,彻底纠正“反教条主义”的错误,给许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期从事军事院校工作的同志恢复了名誉,为新时期我军院校的恢复与发展,进一步加强院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81年9月,我军在华北地区组织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在我们国家和军队处在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进行的。小平同志要亲临现场检阅参演部队,并作重要讲话。总参作为职能部门,要为小平同志准备一个讲话草稿。建议小平同志讲些什么呢?大家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我军刚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要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全面提高我军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军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我们根据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围绕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这个主题,具体地提出了军队要抓好政治思想建设,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军政训练,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扎扎实实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等方面的要求。草拟的讲稿送给小平同志后,他充分肯定了这个稿子,并在关于军队建设目标的提法中亲笔加上了“正规化”这一重要内容。这个讲话,第一次形成了我军新时期建设总目标的完整表述,对于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军队高级干部的培养。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把我军高级军事人才的培养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1985年他亲自批准将军事、政治、后勤3大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当时军委决定要我负责筹建工作。为了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综合性的高级军事学府,根据军委的指示,经过调查论证,我们筹备小组就学校的性质与任务、建校方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重大问题,写了一个筹建方案,即国发[1985]139号文件。这是尚昆同志反复修改后,在文字上又由胡乔木同志进行加工定稿的。小平同志同意这个文件,并在签署成立国防大学的命令中明确指出,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国防大学要担负起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军官,高级参谋,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并进行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的重任。他还亲笔为国防大学题写了校名,这些都给予我们以巨大的鞭策和鼓舞。后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时,我请他老人家题写院名,小平同志很快满足了大家的愿望,表达了对培养军队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激励着我们把国防大学办得更好。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于浍河、淝河之间的战斗资料图片


  党的十四大前夕,小平同志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的高度着眼,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深刻思考,谆谆嘱咐我们,军队要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他关注着十四大军队人事安排,在给中央的信中也谈到这一问题,要求我们老同志要搞好传帮带。依据小平同志的指示,十四大后,军委及时作出了《关于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这几年,江泽民主席和军委在领导军队建设过程中,也一直在下大力抓这个问题。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小平同志的指示,抓住了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治军的关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小平同志对军队选拔、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十分关心。在十四大闭幕接见全体代表时,小平同志走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亲切地问了我的近况,交代要协助江泽民同志,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保证各级领导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党的十四大以后,根据小平同志的嘱托和江泽民主席的指示,军委搞了一个《关于加强军以上领导班子建设的三年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培养干部的目标和选拔干部的标准,要求选拔培养优秀的年轻干部,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搞“五湖四海”,防止和克服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坚持干部交流和能上能下,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坚持党管干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充分走群众路线,公道正派地选用干部。选拔的对象,一要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二要有能力,包括有知识,有实际工作经验;三要有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坚持原则,民主作风好,关心部队,廉洁奉公。《规划》还规定了一些年龄界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这个文件送给了小平同志,尽管他退下来以后表示不再看工作性文件了,据王瑞林同志告诉我,他老人家还是看了这个《规划》,表示完全赞成。

  小平同志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为党为军队建立的功勋彪炳千古。我有幸在小平同志领导下经历了淮海决战,百万雄师渡长江,特别是新时期治军的长期实践,深感受益良多。现在小平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地贯彻十五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周围,为把我们党和军队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坚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武装,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描绘的国家和军队现代化的蓝图,一定能够成为辉煌的现实。献身并努力推进这一事业,就是我们对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