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强个人资料:痛风发作了,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6:28
痛风的治疗原则
无论是原发性痛风还是继发性痛风,大多缺乏病因治疗。
临床治疗一般要求达到以下目的:① 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 防止关节炎复发;③ 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④ 防止肾脏的尿酸结石形成。
治疗痛风的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的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
一般认为,在这个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力求能够实现下列5项目标:
1. 尽可能迅速中止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防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与关节损害,保证关节功能正常。
2. 防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减少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从而纠正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防止或治疗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肾脏或其他部位沉积所引起的合并症。
4. 防止或治疗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肥胖等能使痛风恶化的疾病,以消防中风、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5. 防止肾脏的尿酸结石形成。加强各种治疗措施,防止尿酸盐在肾脏沉积而造成的损害,保持良好的肾脏功能。
总的来说,痛风的治疗措施包括:① 一般治疗;②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③ 间歇期的治疗;④ 慢性关节炎期及痛风结节的治疗;⑤ 痛风性肾病及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⑥ 治疗并存的疾病。

(三) 西医对痛风病的治疗
西医治疗可缓解症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且毒副作用较大,不宜提倡;现简要介绍较为常用的抗痛风药物:

秋水仙碱:
痛风急性发作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包括粒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局部pH值降低与尿酸盐的沉积有关。秋水仙碱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并减少乳酸形成而减少尿酸盐的沉积,起到减轻炎症和止痛的作用。
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有以下5方面:
1. 消化道反应: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大多数痛风病人在服用秋水仙碱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及腹部不适等症状。有的病人则因上述症状较为严重而终止治疗。
2. 骨髓毒性反应:主要是对骨髓的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肝脏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的可发生黄疸。
4. 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但引起肾功能衰竭少见。
5. 其他副作用:包括脱发、皮肤过敏、精神抑郁等。

q 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是当前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惟一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治疗痛风的原理为:黄嘌呤氧化酶是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和黄嘌呤转化为尿酸所必需的酶。别嘌呤醇是一种次黄嘌呤类似物,可主要被代谢为氧嘌呤醇。氧嘌呤醇亦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抑制作用,使其丧失活性而不起作用,于是黄嘌呤就不能氧化为尿酸,尿酸生成减少,从而使血尿酸下降,高尿酸血症消除。由此可知,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原理是抑制尿酸的生成。
别嘌呤醇常见的副作用有:
1.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 皮肤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
3. 骨髓抑制反应: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4. 肝细胞损害: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为转氨酶升高,少数可有黄疸。
5. 过敏综合征:是一种对该药物的免疫学反应,临床可有发热、酸性粒细胞增多、肾功能恶化、肝细胞损害和各种各样的皮疹。包括多形性红斑、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红斑性斑丘疹和剥脱性皮肤损害。此反应较为严重,但临床很少见,应加注意。

消炎痛、布络芬、扶他林等:
常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诱发溃疡出血,引起穿孔等;可引起头痛、眩晕、焦虑、嗜睡、精神行为障碍,昏迷、抽搐、惊厥等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有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泌尿系统反应有血尿、排尿困难、尿痛、尿频、肾功能减退等;偶可致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致视力模糊、听力障碍、水肿、高血糖、糖尿、高血钾、以及出血时间延长;尚可致过敏反应,如皮疹、哮喘、胸闷、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休克等。 (四) 中医治疗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 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 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 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 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本院痛风病专家组潜心痛风病的研究,借鉴多年的临床经验,凭着极深的医学造诣,成功开发出"健肾祛痛灵"系列组方。"健肾祛痛灵"以化湿、泄浊解毒、疏肝理气、益肾健脾、通络祛痛,使痛风病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和根治。
"健肾祛痛灵"得到痛风患者的赞誉、医药界的认可,获中国科学技术会、世界博览会金奖。
"健肾祛痛灵"在治疗痛风上具有见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用于临床,已使海内外众多久治不愈的痛风病患者摆脱了痛苦


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不喝酒,不吃动物内脏(例如肝、肾、脑、心、肠等)和肉类的汤,少吃海产品,并且喝充足的水分,其他食品均可适当食用,但如果因某种食物过量摄入,确实曾引起过您的痛风发作,那么也应加以限制。
1. 总热能:休息者热量每日按每千克体重25-30 kcal供应,体力劳动者则为30-40 kcal。
2. 嘌呤摄入量:每日不宜超过100-150mg。
3. 糖类:糖类的摄入应加以控制,痛风患者每日按每千克体重4-5g为宜,约占总热量的50%-55%。
4. 蛋白质: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8-1.0g 为宜。
5. 脂肪:脂肪每日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6-1 g为宜。
6. 盐:对合并高血压病、心脏病、肾损害者应限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6 g为宜,一般控制在2-5 g。
7. 蔬菜、水果:蔬菜类除香菇、豆类(如扁豆)、柴菜和菠菜不宜大量食用外,皆可食用。
8. 饮料及调味品:中医强调避免刺激性的饮料。碱性饮料,如可乐、雪碧、汽水、苏打水等可以碱化尿液,有助于尿酸排泄。
9. 水:应多饮水,每日饮水量推荐2000-3000ml,可起到增加尿量(最好每天保持1500ml左右的排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及避免尿路结石形成的作用。
10. 禁酒:痛风患者须禁酒,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11. 豆类制品:可以适量吃一点。

◆ 痛风参考食谱:
根据嘌呤含量,将食物分为低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25mg)、中等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25-150 mg)三类。但这只是个原则性估计,在临床实践中需按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1. 可吃的低嘌呤食物
① 主食类:米(大米、玉米、小米、糯米等)、麦(大麦、小麦、燕麦、荞麦、麦片等)、面类制品(精白粉、富强粉、面条、玉米面、馒头、面包、饼干、蛋糕)、苏打饼干、黄油小点心、淀粉、高梁、通心粉、马铃薯(土豆)、甘薯、山芋、冬粉、荸荠等。
② 奶类:鲜奶、炼乳、奶酪、酸奶、麦乳精、奶粉、冰淇淋等。
③ 肉类与蛋类:鸡蛋、鸭蛋、皮蛋、猪血、鸭血、鸡血、鹅血等。
④ 蔬菜类:白菜、卷心菜、莴苣菜(莴笋)、苋菜、雪里蕻、茼蒿菜、芹菜、芥菜叶、水瓮菜、韭菜、韭黄、番茄、茄子、瓜类(黄瓜、冬瓜、丝瓜、南瓜、胡瓜、苦瓜等)、萝卜(包括胡萝卜、萝卜干等)、甘蓝、甘蓝菜、葫芦、青椒、洋葱、葱、蒜、蒜头、姜、木耳、榨菜、辣椒、泡菜、咸菜等。
⑤ 水果类:苹果、香蕉、红枣、黑枣、梨、芒果、橘子、橙、柠檬、葡萄、石榴、桃、枇杷、菠萝、桃子、李子、金柑、西瓜、宝瓜、木瓜、乳香瓜、葡萄干、龙眼干。
⑥ 饮料:苏打水、可乐、汽水、矿泉水、茶、果汁、咖啡、麦乳精、巧克力、可可、果冻等。
⑦ 其他:西红柿酱、花生酱、果酱、酱油、冬瓜糖、蜂蜜。油脂类(瓜子、植物油、黄油、奶油、杏仁、核桃、榛子)、薏苡仁、干果、糖、蜂蜜、海蜇、海藻、动物胶或琼脂制的点心及调味品。

2. 宜限量的中等嘌呤食物:
① 豆类及其制品:豆制品(豆腐、豆腐干、乳豆腐、豆奶、豆浆)、干豆类(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豆苗、黄豆牙。
② 肉类:鸡肉、野鸡、火鸡、斑鸡、石鸡、鸭肉、鹅肉、鸽肉、鹌鹑、猪肉、猪皮、牛肉、羊肉、狗肉、鹿肉、兔肉。
③ 水产类:草鱼、鲤鱼、鳕鱼、比目鱼、鲈鱼、梭鱼、刀鱼、螃蟹、鳗鱼、鳝鱼、香螺、红鲙、鲍鱼、鱼丸、鱼翅。
④ 蔬菜类:菠菜、笋(冬笋、芦笋、笋干)、豆类(四季豆、青豆、菜豆、豇豆、豌豆)、海带、金针、银耳、蘑菇、菜花、龙须菜。
⑤ 油脂类及其他:花生、腰果、芝麻、栗子、莲子、杏仁。

3. 禁忌的高嘌呤食物:
① 豆类及蔬菜类:黄豆、扁豆、紫菜、香菇。
② 肉类:肝(猪肝、牛肝、鸡肝、鸭肝、鹅肝)、肠(猪肠、牛肠、鸡肠、鸭肠、鹅肠)、心(猪心、牛心、鸡心、鸭心、鹅心)、肚与胃(猪肝、牛肝、鸡胃、鸭胃、鹅胃)、肾(猪肾、牛肾)、肺脑、胰、肉脯、浓肉汁、肉馅等。
③ 水产类:鱼类(鱼皮、鱼卵、鱼干、沙丁鱼、风尾鱼、鲭鱼、鲢鱼、乌鱼、鲨鱼、带鱼、吻仔鱼、海鳗、扁鱼干、鲳鱼)、贝壳类(蛤蜊、牡蛎、蛤子、蚝、淡菜、干贝)、虾类(草虾、金勾虾、小虾、虾米)、海参。
④ 其他:酵母粉、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痛风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  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类。原发性痛风除少数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某些酶缺陷外,大都病因未明,并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痛风是继发于白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病I型等。某些药物 如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区林、对氨基水杨酸)及烟酸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痛。此外,酗酒、铅中毒、铍中毒及乳酸中毒等也可并发继发性痛风。临床诊疗工作中习惯把"原发性"省略,我们通常所说的"痛风"一般都指原发性痛风而方。
治疗痛风
(1)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

①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 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道反应时停用。一般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胃肠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 ~2 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 ~8小时后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副作用为秃发、白细胞降低。

②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每日3次,连续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出血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

③消炎痛: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初剂量25~30mg,每8小时1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 3 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禁用。

④布洛芬:每次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2~3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偶有肠胃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⑤炎痛喜康:每日20mg,1次顿服。偶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⑥萘普生: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副作用小。

⑦ACTH与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分次肌肉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每日3次,以防止“反跳”。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因长期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二者尽量不用。

(2)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及药物

①一般处理:饮食控制,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肥胖患者应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②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 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用排尿酸药;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可二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因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故不宜在急性期应用。

a.羧苯磺胺(丙磺舒):为排尿酸药。初用0.25g,每日2次,2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约5%病人发生皮疹、发热、肠胃刺激、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

b.苯磺唑酮:为排尿酸药。自小剂量开始,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病患者慎用。

c.苯溴马龙:为排尿酸药,每日1次25~100mg。可有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

d.异嘌呤醇:为抑制尿酸合成药。每次100mg,每日3次,可增至200mg,每日3次。个别病人可有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应立即抢救治疗。用药期间也可能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③秋水仙碱的应用: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虽经上述治疗,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每日0.5mg或1mg。

④其他: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伴发或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锻炼。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3)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药物: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9mg/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过食(特别是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劳、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血尿酸过高应予异嘌呤醇治疗。

(4)继发性痛风的治疗及药物: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对痛风的治疗原则同前述,降低血尿酸以异嘌呤醇为首选。但由于尿酸生成和排出较多,排尿酸药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