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需要些什么: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0:57:54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广泛、快速、连续、公开;内容和受众不限;传播者与接收者可以实时平等互动;
同时,还拥有一些新的特点:
传播要素的多元化,可以同时使用文字、音频、视频多媒体传播;反馈迅速且非实时要求;超文本的链接;等等。但网络传播的这些优点,也同时引来很多新的问题,如信息淹没,内容错误,网络犯罪,网上骗局,色情泛滥,电脑病毒,垃圾信息,社会舆论分散等等,本文借用通信系统的概念,将这些内容通称为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
这里的噪声含义比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含义更为丰富,既有客观性的内容,也有主观性内容,如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噪声所引起的网络传播中的噪声,属于客观性噪声,而网络传播内容中的政治、社会噪声,则具有主观性。而且,网络传播中的噪声是动态变化的,这表现在地域和时域在两个方面,如网络传播中的政治噪声因社会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概括而言,本文将网络传播中的噪声定义为:不适合在特定环境传播的信息。
二、噪声的类型及危害
从信息内容方面来看:
1、无用信息
无用信息指对特定受众没有意义的信息。传统大众传媒也存在大量无用信息,但受众容易鉴别,不会造成很大危害,而在网络传播中,由于信息量的巨大和信息源的广泛,有用信息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受众经常无所适从,产生所谓“信息迷航”现象,如在GOOGLE上搜索一下“网络传播”有关的学术内容,倾刻之间,便会得到成千上万的线索,但其中包含大量与网络传播学术无关的东西,使搜索者陷于茫然。
网络传播中的无用信息对受众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消耗了受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消耗了受众的时间资源;浪费网络资源和受众的经济资源;
会对受众生理上造成危害;
总之,面对海量信息,受众往往失去信心,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有用信息,进而使受众远离网络。
2、垃圾信息
与无用信息不同,垃圾信息是对所有受众都无用的网络信息,目前主要表现为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公害,一是浪费大量网络资源,使网络速度变慢,服务器堵塞,有人还预言,垃圾邮件将使整个互联网陷于瘫痪。一是浪费受众时间和精力,每日都要消除大量垃圾邮件,还要从中找出有用内容,使受众不堪忍受。
3、有害信息,包括虚假信息、谣言、色情淫秽内容、暴力内容、违法内容等。
虚假信息指与事实不相符的信息。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传播效果与范围有限。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谣言借助网络,传播范围更广泛,传播速度更迅速,可在倾该之间到达全球网络用户。
色情淫秽、暴力内容,在传统大众传媒中也广泛存在,但受到严格限制,而在网络传播中,则失去控制,泛滥盛行。
违法内容是指违犯国家和部门法律的信息。
有害信息的产生可以是个人行为、组织行为,甚至国家行为。
作为个人行为,可能使受众受骗上当,造成情感上伤害,经济上的损失。如近来屡屡出现的网络受骗案。作为组织行为和国家行为,则会对不同利益集团、国家,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危害,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4、计算机病毒、入侵;
病毒和入侵行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抢占有用的计算机资源,破坏数据,窃取机密信息,从而破坏社会秩序,给用户造成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损失。
从信息表现形式来看:
1、文字、语法的错误
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网络传播中的文字、语法错误更为普遍,经常出现一些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的错误。
这些错误的存在,会引起受众对信息内容的误解,甚至歧义。
2、表现形式不当、滥用
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词汇和表达方法,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是正常的,因为语言是发展的,但如果过多、过快、过滥,则会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符号系统的混乱,并由此而形成不同的受众群体,增加了它们之间交流的困难。
如,经常通过网络聊天的人,一见面,会致以“how r u﹖“(How are you﹖),分手时会说”886”bye bye ,GG(哥哥),MM(妹妹),等,这些表现形式,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才能理解,而对大众,则如天书。
从技术层面来看:
1、误码、丢码、信号串变等
网络传播过程中,由于信道各环节自身的原因,或外界干扰,会引起做信息载体的信号发生错误,或丢失,或改变;信息在复制过程中也会发生信息丢失、被干扰的情况;信号传到受者面前,受者接受了这些已经有损失、变形的信息之后,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译码还原,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符合者留存记忆,不符合者自然丢失,这个译码过程也会产生损耗与变形。这些变异的直接结果就是信息内容无法辨识,或与原来的意义发生了变异,受众因而要么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要么得到错误信息。
2、乱码,如汉字转换
乱码是网络传播过程中特有的噪声,尤其是非拉丁语系的文字,如中文,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辨识的乱码,使信息内容无法被受众理解。
三、噪声的来源及控制方法
由于网络传播的传播者与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底层技术复杂,所以,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网络传播中的噪声来源更为复杂。下面按申农的信息理论,从信源——信道——信宿各个阶段,对上述噪声的来源和控制方法加以分析。
1、无用信息
无用信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
互联网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开放的世界性网络,没有那一个组织甚至政府,可以完全控制互联网。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的物质条件,就可以成为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信源(传播者)、信道(传播过程)和信宿(受众)。因而,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信源数量、信道能力和信宿数量近乎无限,而且难以控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正是网络传播的魅力所在。
目前,控制无用信息的手段主要是搜索引擎,象GOOGLE、百度等都是这样的工具。受众通过这些搜索引擎,可以适当控制信源数量。
当前的搜索引擎还远不能满足受众的要求,搜索技术还有待提高,这一领域是互联网技术研究的热点。随着数据采掘与知识发现KDD 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人们有望进一步控制信源,摆脱“信息爆炸但知识贫乏”的尴尬。 
2、垃圾信息
垃圾信息可由信源传播者人为制造或感染病毒的计算机自动制造产生。以垃圾邮件为例,主要是各种商业机构非经受众许可强行发送的广告。垃圾信息传播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电子信箱自动搜集机,和非技术的手段,如向某些电子信箱提供者购买等,获取大量用户的电子信箱,然后,使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群发工具,向网络发送。
垃圾信息的控制主要在信源和信宿两处。
信源控制可采用技术和法律两种手段。技术手段主要有:
封堵:对产生垃圾信息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封锁,禁止其与外部通信。目前,国际有关组织和各国有关部门都定期公布一些重要的垃圾信源的IP地址,网络管理人员和普通受众,可以据此设定自己的设备,拒绝来自这些IP地址的信息。
过滤:通过在信道各环节安装垃圾信息过滤器,来自动消除垃圾信息。
但无论那一种技术措施,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所以,还应该考虑技术以外的手段。立法,是一条重要途径,当前,各国都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以求通过立法手段,解决垃圾信息的产生问题,但困难在于垃圾信息的界定和信源的确定。
信宿控制主要由受众完成。通过在客户端计算机安装相应软件,可以适当控制垃圾信息,如流行的FOXMAIL,通过适当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邮件。
3、有害信息
有害信息来源复杂、多样,可以是个人行为、组织行为或甚至国家行为。有个人为经济目的,甚至好奇所建立的黄色网站、暴力网站,有公司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所发布的谣言,国家为了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所开展的网络信息战,等等。其传播路径极其复杂,控制也更为困难。
根据信源不同,对有害信息的控制可采用信源封堵、信道过滤、法律制裁和道德约束等多种手段。
技术控制手段目前主要有:
在信道各环节建造防火墙,主动过滤或将不良信息抵挡在外。
启用分级过滤软件,将网上的不良信息分成不同的级别,可人为设置过滤的标准,信息超标就不被显示。
法律手段主要是政府要加强对网络传播的法律和行政管理。
除此以外,加强网络社会的伦理建设,通过强化社会道德和网络使用道德对网络传播进行管理和疏导。
4、计算机病毒、入侵;
早在网络传播普及之前,计算机病毒和入侵行为就已经出现。移动存储、网络、电子邮件、网站访问等,都可以传播病毒,进行网络入侵。网络的普及,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入侵行为提供了便利,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此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于是好奇者、好事者、怀有各种目的者,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再加上网络传播过程中难以控制的匿名和隐秘行为,致使现在网络病毒泛滥、黑客横行,互联网成为高智能罪犯的天堂。
世界各国都将制造计算机病毒和入侵行为列为犯罪,通过法律手段加以惩罚。但法律的实施非常困难。一方面,网络传播是新生事物,并且发展迅速,相关法律措施不能及时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和入侵愈来愈烈,而且产生了很多自动化的工具,如利用病毒制造机,一个非专业计算机用户就可以大量制造新病毒,这使信息来源的定位产生巨大困难。这都严重阻碍了法律的实施。
在技术手段方面,对付计算机病毒和入侵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在信道各环节对病毒及入侵行为进行端口封锁,在信宿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
但无论技术手段还是法律手段,都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网络传播中,对计算机病毒和入侵行为的控制任重而道远。
5、文字、语法的错误
语言文字是网络传播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各种语言文字都有自己规范的词汇、语法和语义。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网络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者的广泛而导致的传播者水平相对下降,而且,对传播内容的处理也不再象传统大众传媒那样严格,再加上对传播速度的强烈要求,导致网络传播中的语法和词汇错误大为增加。
对此类错误的控制一是通过传统媒体的示范作用,加强引导,二是由政府部门通过相应法规约束。
6、表现形式不当、滥用
这类噪声产生的根源在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在使用的方便性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如计算机输入系统与人的自然习惯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汉字的输入,人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便采用了很多简化措施。同时,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也会产生很多新的表达形式。
对这些噪声的控制主要应依靠技术手段,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友好的计算机用户界面接口的出现,将会减少因使用不便所产生的表达形式滥用现象。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有责任号召受众,规范传播交流形式,同时避免自身受到影响,推波助澜。
7、误码、丢码、信号串变等
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伴随噪声,包括信道自身的白噪声和各种突发性的脉冲噪声。这些噪声的存在,使得物理信号产生畸变,从而使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控制方法包括:
采用先进设备,减少信道自身的噪声;改进信号编码技术,让信号系统自行检错和纠错;提高信息系统控制水平,让系统自行改正错误。现代的网络通信系统所采用的设备、技术、协议,已经非常成熟,基本可以避免网络层以下的各种物理错误。
8、乱码,如汉字转换
乱码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编码不统一。如汉字编码,在大陆地区主要使用GB2312,而港台主要使用BIG5码,基于政治、社会、历史的原因,迟迟得不到统一。不同的编码系统必须通过相应的转换才能被识别,而且可能是多级转换,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乱码。
乱码的控制主要应该依靠技术上统一编码标准,这一工作正在进行,而且,已经初见成果,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全球字符系统的统一编码。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人们还远未有效控制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噪声。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确实给传统的监控体制提出了挑战,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刚刚开始,对于网络传播的特点、规律认识不深,更主要的是INTERNET因有的缺陷所致。随着网络传播研究的深入,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下一代INTERNET(NGI)的应用,人们将会逐渐掌握网络传播的规律,实现对网络的完全控制。
作者单位:莱阳农学院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