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服装加盟:从职业经理人到1号店的发动机:于刚一切归零的勇气从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7:47:35

从职业经理人到1号店的发动机:于刚一切归零的勇气从何而来?

商学院教授到跨国企业高管,再到创办1号店,于刚在创业之路上遇到了哪些挑战?
来源:
沃顿知识在线     发表时间:2011-04-14

  当于刚和刘峻岭在2007决定放弃在戴尔公司(Dell)的高管生涯,共同在中国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很清楚即将为之付出的代价。但是创业的回报更为巨大。经过两年半的发展,他们拥有了一家蓬勃发展的大型网上超市1号店,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又添重要力量。网站上销售的产品无所不包,从尿布到洗洁精,从服装到数码相机,几乎涵盖了所有消费品领域。

  原籍中国湖北宜昌的于刚上世纪80年代留学美国。在1990年获得沃顿商学院博士学位后在奥斯汀的德克萨斯大学任教。在15年的学术生涯期间,他共发表了 80多篇学术论文,4本专业书籍,获得了3项专利,并获终身教席教授。期间他还在美国创立了科莱科技公司,开发航空管理软件。公司在2002年被 ACCENTURE并购。同年,于刚回到中国,在北大,清华等知名商学院执教EMBA。两年后,于刚先后加入亚马逊和戴尔公司,成为其全球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副总裁。

  在戴尔公司,于刚遇见了刘俊岭,两人开始迸发出开创中国第一家大型网上超市——1号店的构想。2008年7月11日,1号店正式上线。经历了两年半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该网站拥有800万注册用户,10条产品线。营业额从2008年的417万元(64万美元)升至2010年的8.05亿元(1.23亿美元)。而于刚的目标是让1号店成为网上沃尔玛。

  从商学院教授到跨国企业高管,再到创办1号店,于刚在创业之路上遇到了哪些挑战?对于网上零售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业绩指标是什么?1号店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在与沃顿知识在线的访谈中,于刚畅谈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以下是经过剪辑的访谈内容:

  沃顿知识在线:您当时是怎么想到创办1号店的?

  于刚:创业的想法是峻岭提出的。当时是2007年,我们都是戴尔公司的高管,他是戴尔中国区总裁,我是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我对创业并不陌生,在德州大学任教时就有过一段记忆深刻的创业经历,从家里的地下室开始的,开发航空管理软件,发展到后来有100多员工,几乎美国所有的大型航空公司都购买了我们的软件。当时白手起家的确是一段很坎坷的经历,在美国,作为第一代华裔要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事实证明,我的付出是值得的,也基本上经历了企业发展的完整周期。

  有过那段创业史之后,再加上在亚马逊和戴尔任高管的经历,让我和峻岭可以用成熟的商业思维慎密地看待很多问题,也能够把一些复杂问题想的更透,更清楚,我们两人的合作也非常有默契,机缘巧合下,我们决定一起来做一件更大、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时他提出要在中国创业,激发了我的创业基因,让我非常兴奋。起步时我们一起做了大量市场调研,也研究了很多企业,包括百思买,STAPLES, 联华超市,家乐福,以及建材市场等等。最后,我建议要做电子商务。主要原因是我以前在亚马逊管理供应链的时候,也参与过对中国卓越网的收购,这段经历让我感觉到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但还没完全发展起来。于是,就确定了电子商务作为创业方向,之后一共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在一个10平米的房间里和峻岭面对面地坐着写商业计划书,期间经历了大量的求证工作,最后才推出了网上超市1号店的计划。

  沃顿知识在线:在制定商业计划过程中最大的争论是什么?

  于刚:我们分析市场时,发现当时绝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都是垂直型网站,针对单一产品类别市场,比如京东商城当时主要销售3C数码产品;红孩子重点在母婴产品,当当网以书籍为主。而综合性网站鲜有成功的先例。所以我们当时问自己:如果从一开始就做最难的综合性零售网站,是否可行?

  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这些垂直型网站在起步之后,要向更广泛的产品市场扩张比较难,总会遇到扩张的瓶颈。而在类似于网上超市领域,有企业尝试过,但是没有成功。我们分析过他们失败的原因,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物流,是供应链管理。而我正好长期研究过供应链管理,在沃顿商学院读的是运营管理,又教了10多年的运营管理,也从事了近10年的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工作,所以我们有信心可以克服这方面的挑战。同时,虽然起步阶段会比较难,但是后来经过不断的讨论和调查、实践,我们发现一旦越过一个坎,后续就会简单很多。

  沃顿知识在线:您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融资,还是人才管理,还是其他?

  于刚: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融资。早期我们自己投了钱,后来进行过融资。资金不是最缺乏的。就如刚才所提到的,最难的就是供应链管理。网站刚开始就有3000多个商品,几百家供应商,发展到今天已经有7万多个商品,2000多家供应商。因此商品的管理、包括库存管理、质量控制、商品描述、图片展示、价格管理等,这所有一切从无到有,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库存管理,非常重要,预估偏少就缺货,进货过多就占用更多的资金和导致商品的滞销。

  因此,我们从一开始花了大量时间开发系统,1号店基本上除了财务软件之外的所有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整个系统包括会员管理、仓库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等等十几个模块。我们从2008年2月份开始组团队,开发软件,我和峻岭参与早期概念、结构和功能需求的框架建设,整个IT团队日以继夜地工作,1号店网站得以在同年7月11日上线。

  沃顿知识在线:公司在早期创办的过程中,依靠什么来凝聚人心?

  于刚:早期,每个员工都是我们一个一个招来的。创业就是这样,没有很高的薪水,我们靠自己对事业的激情和企业的前景来吸引大家。还有什么能吸引这些年轻人呢?我和峻岭两个人什么都放弃了。作为戴尔的外派高管,公司给我们租的豪宅、车、司机,等全都放弃了。我们在企业刚起步时工资也不拿。

  跨国企业高管,相对是一个大螺丝钉,拧在那个地方让大机器可以高效运转。而现在我们是发动机,要用我们的愿景,领导力和经验,去驱动这个企业的成长,要想各种方法,不断去创造价值。在网上超市领域,我们是第一家。所有的商业模式、规范、流程,制度都没有可效仿的对象,我们是这个市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就像看着一个婴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长,这个过程是让人非常兴奋的。

  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2010年初只有180人,目前已经有1800人,今年还将新招3000多人。但是,企业的迅速规模化扩张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从企业文化到内部体制、从库存管理到售后服务,还有很多问题都不断地出现瓶颈,我们每天都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我不怕,我认为这是“幸福的烦恼”。

  沃顿知识在线:从外企高管到个人创业的转型中,您是否适应?从您的博客上,看到您的心态特别乐观?

  于刚:是的,我的性格是比较乐观。我不怕困难,我把困难看做是游戏的一部分。当时在美国创业那么艰难,都过来了。要往好的方面看。这种性格可能比较适合创业。而且这种心态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头等重要。

  今天我可以以非常成熟的心态来面对困难,接受挑战,而且我很清楚,我要完整地走过全过程。首先,要把自己归零,以前任何辉煌的成绩都归零。一切从头开始。在戴尔和亚马逊任高管时,可以呼风唤雨,可现在,为了我们的事业,我可以放下姿态,登门拜访供应商,一遍不行,两遍,直到成功为止。

  1号店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自己住的小区里派发目录,当时还拉了一个美国的教授朋友,让他和我一起送。等到傍晚的时候,每人背个学生包挨家挨户往信箱里面投递广告目录。结果被保安发现了,追问我们,是干什么的?还不准我们往别人信箱里塞广告。我笑呵呵地解释:我就住这个小区,等保安掉头之后,继续投广告,几次三番,结果保安只好一直跟着我。

  我还去过仓库里去拣货,盘点,去配送。很多人都说由奢入俭难,但我不在乎这个变化。如果你要创业,你就要能“放的下”,否则怎么重新开始?别人不会再记住从前的你,以前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仍然要靠自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