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药治面瘫:名师大课堂(六):熟语(成语)的规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28:02

名师大课堂(六):熟语(成语)的规范

(2011-02-24 21:42:03)转载 标签:

文化

郑渊洁

美伦

成语

熟语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

 

     1、夜色如何算“阑珊”

    如今,媒体常常误解误用成语,造成了不良影响,其直接后果是混淆大众的判断。“阑珊”一词的错用,是一个典型。前年春节,为了烘托气氛,某省一家地市级电视台就拿城市夜景来做节目,并且把文字报道贴到网上。网页上,展示了该市灯光璀璨、雍容华美的除夕夜景,的确很美。报道的标题为《灯火阑珊不夜城》。作者怀着美好的意愿,原本想更深地感染读者,却把“灯火阑珊”这个经典词语用错在了标题中。除此之外,还曾经在报纸上见过诸如“五一长假期间,游客们意兴阑珊”之类的句子,在电视上听那些主持人说“现在整个城市夜色阑珊,市民们在广场上尽兴地游玩”等话语。实际上,这些句子都误用了“阑珊”一词。

“阑珊”共有五种含义。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二是形容灯光“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是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意思指春天渐去渐远。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五是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意思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从这些解释来看:“阑珊”没有一种义项可以表示灯火通明、兴致很高。

尤为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阑珊”二字为零落之意,辛弃疾词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元夕灯会的高潮已过,灯火零落,游人稀疏,而相约的人还在等着他,可有些人聚会时偏偏要拿“灯火阑珊”来形容聚会气氛很好,实在是错得离谱。

    2、一个滥用成语的笑话——

    2008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博客写北京当年高考作文,寥寥800字写得挺精练动人,但是却有学者认为郑渊洁在作文里用错了一处成语,该扣分。郑渊洁昨天对上海《青年报》记者说,这所谓的出错,正是他作文里"最出彩"的地方。

    在那篇名叫《我坐杯子飞行》的高考作文里,"童话大王"准备给自己的论述下一个结论了,他写道:

"倘若原有的东西还在,愣装,结局是什么?借用一句另外含义的话:满招损。或者叫满招儿损。"

    郑渊洁别出心裁地用了"满招损"来形容往瓶子里不断填塞东西所必然造成的可怕结果。

    很显然郑渊洁不可能不知道"满招损"的本义与自满有关,"童话大王"曲解了"满招损"的含义,利用"满"的多义项,人为的把"自满"偷换为"填满"。表面上看问题不大,仅是耍了一次文字"噱头",但一旦和规范严谨的高考挂钩,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高考考纲明确规定正确并能规范地使用成语,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能辨认成语使用正确与否,再次学生在作文中能正确规范地运用成语。郑渊洁既然写的是高考作文,我们就不应看身份打分,坚守公平公正客观地原则,用高考的评分标准扣去这一分。一者,告诫"童话大王"今后创作中应规范使用成语,切忌乱创新;二者,为考生做一个曲解成语的反面教材。

    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梁教授说:"对于有历史渊源的成语,当然应该使用其本来的含义,不能随意添加新的内涵。"的确成语是汉民族语言璀璨不朽的瑰宝之一,成语故事短小而寓意深刻,修辞和谐而优美动听、激人情怀。因此,我们理应把成语当作文化遗产来保护,任何误解和曲解成语的做法,都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导致文化的流失,该受到一定的惩罚。

    高考中,就“正确使用熟语”而言,可不能这样随便使用。作题时,在熟语选用上要严格遵守熟语使用原则,因为它主要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既然强调“正确”,自然要按照有关原则使熟语使用规范。既要“规范”,就要了解熟语的特点,即熟语来自古代汉语中文化典籍、诗词文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词素(文字)固定,结构固定,意义固定,感情色彩固定,大家不能随便去书写,去调整,去望文生义,去傅演感情色彩。所以,要想正确使用熟语,就要“勤读、勤查、勤积累”,牢固掌握熟语的文字、结构、意义、感情色彩等,这是基础。

   成语是高考考查的重头戏,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3、“恶搞”成语,实谓“其祸不远”!

    前几天,翻看孩子的作业本时,忽然看到他摘抄的一些“趣解成语”,如杯水车薪———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一车的工资;有机可乘———出国考察时有飞机可乘;知书识礼———光读书还不够,还得学会送礼……

    看到这些不伦不类、滑稽搞笑的另类成语解释,我先是被逗乐了,接着便“怒从心头起”:这是谁解释的“成语”啊?这不是坑害孩子吗?把孩子叫过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和同学们一起从网上摘抄下来的。还说现在校园里非常流行这种“趣解成语”,学生们都把它作为课余的谈资。

   上网百度一下,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网络中早已把“恶搞”成语视为一种时尚,出现了很多“恶搞”成语的帖子,很多网友趋之若鹜,奉为时尚。我越看心里越沉重,因为在我看来,这不仅不是时尚,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毒瘤,亟待纠正和铲除。

    汉语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和汉语中的文字精华。而今,有些人在网络上将一些成语以“愤青”和“幽它一默”的面目和口吻予以“恶搞”,名为博取噱头,实则是对汉语文化的一种亵渎,对青少年的一种误导,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污染。

    “恶搞”的成语,大多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但是,现实自有其固定而恰当的概括语言和形象描述,没有必要去篡改成语以博一哂;社会时弊赫然而陈,单单凭借几条“恶搞”成语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还需从法律制度、社会体制等根本上加以纠偏和疏浚,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游戏”的层面上,不仅于事无补,还空耗了很多人的聪明才智、时间和精力。

    随意篡改成语语义,一旦形成风尚,势必会误导青少年,使其对汉语文化产生误解和歧义,如不对这种社会现象给予断然的遏制和杜绝,必将对汉语文化造成污染和蚕食,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这种深远的破坏力,远远重于“针砭时弊”这一作用,实谓“其祸不远”!

    4、广告语任意化用成语

    当下许多广告语任意化用成语的做法同样严重,为了标新立异,为了最大限度推销自己的商品,产品只要与成语中某字谐音,就故意写错(引号里为错字)。

    如药品广告:"咳"(刻)不容缓;补品广告:"鳖"(别)来无恙;空调广告:终生无(憾)"汗";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欲)"浴";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见)"键";涂料广告:好色之(徒)"涂"等等。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其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别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一鸣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默默无闻)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无可替代)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一往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情有独钟、一见钟情)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随心所欲)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终生无憾)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以貌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依依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万事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步步高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一步到位)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乐在其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百依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稍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贤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以貌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事)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见)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徒)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先)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随遇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闻鸡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领先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理所当然)

   31、饭店:君君有味(津津有味)

   这些不计后果的做法,赢得了短暂的商业利润,丢失的将是传承至今的祖宗文化。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是历代群众创造的一种语言财富。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ì,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