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钢拳2在线观看免费:《吕氏春秋》的别名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3:33

吕氏春秋别称什么?

《吕氏春秋》的别名是什么?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乃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下三千宾客,“兼儒墨,合名法”,编纂而成,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160篇,《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该书兼收并蓄,细大不捐,是先秦思想文化之总结,以儒家为主流,以道家基础,取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舍其消极避世的成分,旁采名、法、墨、兵、农、阴阳诸家之长,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各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同时保存了医学、音乐、天文历法农业等多方面的宝贵资料。文章明朗犀利,故事、比喻、议论有机结合,成书之后,曾布之于咸阳市门,有能增益一字者悬赏千金。盖吕不韦想藉此向世人昭示他一统天下和治理天下的政见。可惜志未申而身先死,其理论不能行于当世。汉兴起后,吸取亡秦教训,王霸并用,崇尚无为,与民休息,许多方面与《吕氏春秋》的思想一致。初,不韦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至贵为丞相,而遭杀戮;《吕氏春秋》,揉合百家,涵盖经史,其身世也传奇,其著述也广博,好古岂能漠视之?
  最早为《吕氏春秋》作注的是东汉的高诱,今人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是比较完备的注本。
  在社会历史观上,《吕氏春秋》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长见》)这就是说,历史的发展是一环扣一环的,今之视者,亦犹后之视今,无古不成今。了解过去,有助于了解今天。但是,了解过去并不意味着拘泥不变,恰恰相反,当时代变化了,相应的法规、政策等也应该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它还用两个寓言故事来说明这一道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入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救剑若此,不亦惑乎!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这两则寓言都见于《察今》。前一则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是讽刺那种泥古不知变的人,这也是生动地表现了《吕氏春秋》的历史观
  《吕氏春秋》继承了老庄的无为思想,主张巩固政权在于清静无为,“有道之主,因而不为”,“虚静以待”。(《知度》),只有这种“无为”、“虚静”,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境界。

  《吕氏春秋》还表现了一定的音乐美学思想。它将音乐的产生与宇宙万物联系起来,提出“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乐》),又从“心”“物”感应关系,论述了音乐产生的心理过程。提出了“适”的概念,强调要音“适”和心“适”,才能获得美的感受。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