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昵称怎么改:南方周末 - “就因为政府谋私利”——深圳房改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58:33
住房改革先锋政府保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 深圳早在1988年就在中国率先启动住房市场化改革,比中央提出的改革早了10年。为什么房改会在深圳起步?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深圳最先实现人才自由流动。当深圳大量调进国有企业的干部、党政机关各级领导以及事业机构的各种人才后,按照当时内地的单位住房保障模式,就必须大量建房子。当时,深圳最吸引人才的,第一是住房,第二才是工资。因为当时在内地,很多单位想分房得10年以后。但到深圳的话,工作1年就可以有一套房。然而因为人才是自由流动的,调来的人如果又走了,但房子收不回来,新来的人又没有房子,这是要害。要继续保证对新来的人的住房保障,如果继续由政府来背的话,包袱越来越重。与此同时,深圳又是第一个看到香港的房地产商业化模式——即使土地国有,但开发商交了地价款就可以盖房子卖钱——所以就自然而然想到何必要政府建呢,所有的住房商业化保障不就完了吗?然后让开发商来建,让企业来建,建完了以后卖,卖完了他赚钱,而政府只是批地,还没有任何责任。这是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房改的原始动因。深圳当时设计的房改机制是“双轨三类”,双轨指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两个轨道,三类是指给一般社会成员的商品房,给国企的微利房,以及给政府的福利房。为什么当时的保障房价格低?因为政府不收地价。 逆转拐点:福利房上市 为了照顾一小部分公务员的利益,但损失了整个深圳市住房保障30年的发展空间。我参与了住房改革政策设计的整个过程,当时只想保政府和国有企业,根本就没有讨论保没有户口的人。深圳当时城市人口七八百万,户籍人员只有100万,剩下那六七百万人口的住房保障,从来就没有讨论过。非户籍人员你再穷也不在保障范围内,这是深圳市住房改革政策设计的一个原始缺陷。为什么?因为这些人从来没有给政府惹过麻烦。政府免费供地、银行低息贷款,保障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的户籍人员的住房,农民村保障非户籍的打工一族,这个架构运行了十多年后,就被冲垮了。因为我们一开始设计就把公务员放在了保障房中。然后深圳在2003年福利分房一刀切后,政府决定已经建立的十几万套保障房可以自由交易。我参加了那次的市委常务办公会。台上那么多领导,都在想,我的房子能变多少钱,一两百万哪。我回来以后,气得在处里大拍桌子:完了,从此我们房改走上了不归路。当时深圳已经分下去的福利房微利房有十几万套。其实,深圳有20万套保障房就足够了。但如果能上市出售的话,政府每年再建10万20万套都没有用,因为不断地溜走。香港新加坡就没有这么多麻烦,因为人是流动的,但房子不是。政府就只要出点维修管理费就可以了。本来原始政策的小纰漏可以一点点修正,只要你不上市,我把福利房微利房合并、调价。然后廉租房做起来,和香港一样,就没有任何问题了,现在这个口一开全部完蛋了。为什么?全国都看到了,光卖一套房就发一笔横财,然后所有设计政策、执行政策的人都可以这样做。这是极可怕的。就是为了谋政府的私利,制定了这样的政策,实际上照顾了一小部分的公务员,但是损失了整个深圳市住房保障30年的发展空间。 教训保障房不能保公务员,不能上市 深圳房改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当初的福利房和微利房如果不转的话,现在就是公屋。你当初20万买的你可以住一辈子,你儿子也可以住,但如果你卖的话,只能卖给我,我按我的收购价买。比如你当初20万买的,政府现在出30万买回来。你白住了20年你还赚10万。新来的人,政府用40万卖给他。这是最合理的。深圳房改学的是香港,但有两点不学香港装糊涂。一是香港的保障房不保公务员,公务员只能买商品房;二是保障房不能上市交易。这样政府就不用老建保障房,没那么多负担,每年只需少量补贴一点管理维护费用。第二个更难的是带来管理困境,当微利房,或者福利房可以上市,就成了投资工具,就有无数的人,要做假买一套,只要我骗一套我就赚到了一大笔钱。香港为什么管理容易,即使你买到了你也卖不出去,你还必须在里面住,要是不住马上就收回来。那你骗这个没有意思。所以这个政策使得我们现在微利房的分配审核,陷入困境。有人做假你没法查。中国现在的私人财产是不透明的,你想把一个家庭的财产查公平了,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再怎么分配都不公平。如果这些房子不能上市的话就没有这些麻烦。(孙利平,原深圳市住宅局房改处处长)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