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街2009年第25期:反思幸福感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9:50:30

多年来,经济学的公认智慧几乎与佛教一样:金钱不会让你幸福。(例如,见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9月7日至14日的系列文章“幸福生活的七大秘诀”。)

不过,我或许应该修改一下自己的说法。研究该主题的经济学家往往相信,只要超出某个最低限度,绝对收入对幸福就几乎没有影响。在任何指定的社会,富人往往比穷人更幸福,但富国的居民并不明显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居民更幸福,而且尽管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这个年龄时没有我们富有,但我们并不比他们更幸福。

这个发现一直被称作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以上世纪70年代首次注意到该现象的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的名字命名。对这个悖论的一个解释是:重要的是要赶超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伊斯特林从数据中发现的现象就容易解释了。

但是最近的两篇研究报告却提出了不同的结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表示:“必须调整幸福的概念。”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都聚焦于“生活满意度”——研究人员问人们是否总体上对生活感到满意。但卡纳曼研究的是情绪:人们是日渐感到满足、放松或欣喜,还是紧张、沮丧或失意?

 

卡纳曼和安格斯•狄顿(Angus Deaton) 8月份在《国家自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通过研究50万美国人对每日调查的答复,他们对这两种幸福标准进行了考量,结果发现:生活满意度与金钱有关,但如果收入超过约7.5万美元,金钱就不会改善你的情绪。因此,伊斯特林正确与否取决于你对幸福的定义。

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三位经济学家——丹尼尔•萨克斯(Daniel Sacks)、贝齐•史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和贾斯廷•沃尔弗斯(Justin Wolfers)——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对有关生活满意度的调查进行了补充。与生活满意度有关的不只是金钱,但无论他们比较的是同一国家的两个人(一个比另一个富裕10%);还是两个国家(一国人均收入比另一国高10%)的平均幸福感;抑或是一个国家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富裕程度提高了10%以后,居民幸福感的增加程度,他们得出的结果都说明,生活满意度与金钱有关。对幸福而言,重要的是绝对收入,而非相对收入。这就又提出了生活在富人世界的吸引力的问题。

贾斯廷•沃尔弗斯宣称,生活满意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你在社会科学跨国数据中所见到的关联度最高的数据之一”。如果是这样,那何以前并不明显?沃尔弗斯将问题归咎于较早的数据——例如,重新翻译了在日本所问的问题后就会明白,在经济繁荣时,生活满意度之所以会显得停滞不前,只是因为问的问题在不断变化。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急于否定伊斯特林的研究——他的成果经受住了多年仔细审查的考验。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安德鲁•奥斯瓦尔德(Andrew Oswald)指出,沃顿商学院的研究可能没有成功地将收入与失业分开——人们早就知道,失业是最令人沮丧的经历之一。

有一点似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美国人自身的生活满意度数十年来一直停滞不前。沃尔弗斯称:“这支持了伊斯特林的观点。”或许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一直在保持关注:三位幸福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贝齐•史蒂文森、与卡纳曼合著研究报告的艾伦•克鲁尔格(Alan Krueger)和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都在政府担任高级职位。或许他们能找到改善美国人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