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电脑申请书:醴陵李畋殿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2:18:27


花炮祖师故里——富里麻石

富里镇的麻石,虽是醴陵东北边境小镇,却给人民留下神圣、奇特,光荣的感观。

麻石神圣。因为她是李畋先师的故乡。据《中国实业志》载:湖南生产鞭炮“始于唐代,
发达于宋未及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平并、浏阳、醴陵……均为爆竹制造之中心地”。
醴陵麻石则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唐贞观年间(627-649),流传李畋用火着竹,为唐大
宗驱鬼治病的故事。后吴楚间瘟疫流行,李畋在麻石及其附近地区,用竹筒装填火药燃放,
以图利用其爆炸时产生的气浪和硝烟驱散疫瘅。李畋开创用火药做爆竹的先河,故被尊为
花炮业的祖师爷。醴陵东乡各花炮产地,历来有李畋先师会,并置有田产。农历四月十八
日,是李畋的生辰,每年这一天,花炮业均歇业,前往麻石,焚香秉烛,杀牲开祭。附近
萍乡、浏阳的同行,多前来拜祭。东乡凡花炮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家中,在正厅“天地君
(国)亲 师位”旁,均设有“李畋先师神位”。

麻石奇特,是因为两省共一街。它地处湖南醴陵市与江西上栗县交界处,且邻近浏阳。
武功山由江西进入醴陵,由大屏山尚湘赣界西北行,经笋屏、云峰岭,止于麻石。上栗县
的栗江水在麻石进入醴陵,西行约两公里,在双江口汇入渌水支流澄潭江。麻石的栗江两
岸,仍保留有古老的呆脚楼。湘赣两省共有的麻石老街,南边是醴陵的街市,北面是上栗
的店铺。作为历史见证的古老龙王庙,主体座落麻石老街北面上栗县境,而戏台则在麻石
南面的醴陵境内。以花炮为纽带,成为两省三县(市)物资集散交易的边陲小镇,已是千
余岁高龄的麻石老集镇,必将重新焕发青春。

麻石光荣,因为这里是萍浏醴起义的圣地。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1906年12月4日),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在麻石率先发难。1904年,黄兴准备借慈禧大后
生日之机发动起义,自任主帅。指挥刘揆一为便于联络会党,策动清军,掌握全局,受聘
为醴陵渌江高等小学堂监督(校长)。事泄,刘揆一与副指挥,湘、鄂、闽、赣四省会党
首领,醴陵瓦子街人马福益出逃。后马福益在萍乡被捕殉难。会众推举浏阳人龚青台继任
会党首领,在同盟会指导帮助下,继续筹划起义,指挥机关设麻石。起义檄文提出:破除
专制政全、建立共和民国、平均地权和享受自由平等权利等主张。设计组织萍、浏、醴三
县义军直捣长沙。1906年12月4日,龚春台率会众2万余人在麻石起义,李香阁、瞿光火文、
谭开基各率醴陵义军数千人响应。清政府调集湘、赣、鄂、苏4省军队5万余人围剿,相持
月余。起义虽然失败,但却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历史将永志麻石起义的光荣。



此主题相关图片


李畋

来源:  时间:2010年11月17日   作者: 阅读:121

  李 畋(621~? ) 唐高祖武德4年(621)农历4月18日生,“吴头楚尾”麻石(今属醴陵富里镇)人。自幼天资聪慧,精思创研。据传,唐初因连年战乱,吴楚间疫病流行,百姓苦不堪言。县人李畋在小竹筒内置硝磺,引爆后声震四周,硝烟气浪弥漫,驱散瘴气,遏制疫病流行。唐太宗李世民曾召李畋入宫,用此法为其“驱鬼祛邪”。此后爆竹逐被广泛应用于祛邪驱瘴。爆竹的生产亦渐成产业。继而易竹筒为纸卷,变单发为连响,屡经改进而成当今之鞭炮。

  李畋开火药用于“爆竹”之先河,故被鞭炮行业尊为祖师爷,称“李畋先师”。自古以来,制作鞭炮人家,均立有“李畋先师神位”,在鞭炮集中产区——麻石、潼塘、富里、南桥等地,普遍设有“李畋先师会”,置有恒产,每年四月十八日李畋生辰举行祭礼,以示纪念。这一规矩沿袭至今。为使后人世代不忘李畋先师的恩德,1999年,醴陵人民自发集资数百万元,在风景秀丽的市郊西山,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李畋殿”。并由市花炮总商会出面,专门注册了“李畋牌”花炮商标。


建于1998年。该殿为纪念中国花炮祖师李畋而建。手畋,原名李世宗,生于唐武德四年四月十八日,系醴陵富里麻石人。他利用竹筒装上火药,通过引爆而成“炮竹”。李畋还利用他发明的炮竹为唐太宗李世民“驱鬼祛邪”,于是被封为“炮竹祖师”。由于李畋的创举,富里成为中国花炮的发祥地,醴陵被誉为中国的“花炮之乡”。李畋殿由广场、前殿与后殿3部分组成,全部是唐宋民族风格,大殿气势宏伟,内殿坐落有李畋文师塑像。每年四月十八日醴陵市四方花炮厂家必前往大殿进行祭祀活动,也成为醴陵市重要的新的人文景观之一。
从正面台阶走上去。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这就是“李畋殿”。殿前很开阔,有一块很大的前坪,其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松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殿门前有一对威风凛凛的大石狮,妈妈问我:“佳佳,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石狮有什么不同?”我一听,马上仔细观察起来,发现有一只石狮的脚下是一只小石狮,而另一只石狮的脚下则是一个石球。我说出了答案,爸爸妈妈都拍手叫好。进入正殿,中央就是“花炮祖师”李畋的座像。其座像甚是高大,须仰视才行,只见他目视前方,手里握着一个花炮,若有所思……三面墙上有花炮起源和花炮制作流程图,图下则是一排整齐的木柜,里面摆放着各种花炮的展览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

李畋——中国花炮祖师
李畋,湖南醴 陵富里镇的麻石村人。唐元和十五年(公元 820年)四月十八日出世。据《中国实业志》载:湖南生产鞭炮“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未及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平并、浏阳、醴陵……均为爆竹制造之中心 地”。醴陵麻石则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唐贞观年间(627-649),流传李畋用火着竹,为唐大宗驱鬼治病的故事。 后吴楚间瘟疫流行,李畋在麻石及其附近地区,用竹筒装填火药燃放,以图利用其爆炸时产生的气浪和硝烟驱散疫瘅。李畋开创用火药做爆竹的先河,故被尊为花炮 业的祖师爷。醴陵东乡各花炮产地,历来有李畋先师会,并置有田产。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李畋的生辰,每年这一天,花炮业均歇业,前往麻石,焚香秉烛,杀牲开 祭。附近萍乡、浏阳的同行,多前来拜祭。东乡凡花炮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家中,在正厅“天地君(国)亲 师位”旁,均设有“李畋先师神位”。传说先师曾潜心钻研《荆楚岁时记》中燃竹驱祟避邪之记,乐此不疲,终获妙语,始有火硝爆竹之首创。源远流长神奇美妙的 鞭炮烟花,为世人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和永恒之文明。始祖李畋功照千秋,福赐万代,世代花炮饮水思源,有口皆碑。
  据史载,李畋最初用燃烧竹筒的爆 裂声来驱除鬼邪,不料此举竟成神奇的发现。《骇闻录》载:“李畋居山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崇,畋令旦夕于庭中用竹置火中,鬼乃惊避,至晓寂静安帖。”后 来,人们用黑火药装进竹筒,获取裂声效果。再后来,以纸筒代替竹筒,装药后用引线连结成串,一发而百余响。这就是鞭炮的由来。
  李畋庙与醴陵花炮
醴陵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烟花鞭炮的发源地,生产烟花鞭炮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醴陵花炮生产始于唐而兴于宋,早在光绪末年,醴陵鞭炮就远销海外。 民国期间创制的“天鹅下蛋”、“百鸟出巢”等16种烟花,行销浙、闽、粤、豫等10多个省。作为传统的节日喜庆娱乐佳品,醴陵花炮经过一代又一代醴陵人的 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其形千姿百态,其色娇艳绚丽,其声清亮脆响,其味香馨芬芳”的独特魅力,在国际花炮界享有盛名。
  改革开放以来, 醴陵花炮外拓市场,内强管理,生产技术不断变革,花色品种不断创新,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醴陵花炮产业已经实现了由千百年的传统生产技术向继承传统生产技 术与吸收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的转变,由内销为主向出口内销并举的转变,由分散的作坊式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转变。花炮这一传统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 机,展现出时代风采,成为醴陵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醴陵花炮行业致力科技创新,重点开发大型盆花和升空类产品。1997年以来,相继开发出新产品600多个,其中大型烟花200多种,深受海内外客户的喜爱。醴陵花炮企业成功地举办了99,昆明世博会开幕式、首都国庆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等重大庆典晚会的焰火燃放活动,赢得了世人的由衷赞叹。2000年,全市有花炮生产、经营、检测单位300多家,产品达13大类、3800多个品种,其中名优产品200多种。全年共生产各类烟花鞭炮509万箱,产值达10亿多元,产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
  今年以来,醴陵按照“以整顿促发展”的思路,狠抓花炮生产安全秩序整顿,坚决取缔非法花炮生产,重新整合花炮产业,在全市形成了兴办花炮企业的热潮。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民间投资9768万元,新增花炮企业247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企业上的17家,500—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6家。醴陵花炮产业的规模正进一步扩大,整体竞争力正不断提升,醴陵花炮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在中国,每逢盛大的节日庆典,漫天绽放的礼花,五彩缤纷、璀璨夺目,将夜空点缀得流光溢彩,更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欢乐。可是,您知道这漂亮的花炮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在湖南省醴陵的李畋殿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古老工具:扯凳、引扒子,腰架,夭截饼等。这些工具就是古人用来制作花炮的,现如今都是机械化生产,古老的工具都已经进了博物馆,然而,我们在湖南醴陵富里镇的麻石村看到一位老乡仍在使用着这种古老的工具。
  在湖南醴陵看到的这些古老的工具,村里的老人都能为我们一一道来,扯凳是用来做爆竹筒子的,引扒子是用来作花炮引线的,而纺车则将土麻纺成细麻线,用来做结鞭炮的线。这里的老乡为什么能对这些稀奇古怪的工具如数家珍呢?原来,麻石村就是中国花炮的祖师——李畋的故乡。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李畋属地之争

  饮水思源。为缅怀李畋先师妙手制炮竹、泽被后世的功德,醴陵花炮产区普遍设有“李畋先师会”,每年农历4月18日李畋生辰,各地都要举行祭礼,至今未废。1999年,醴陵各届筹资400余万元,在仙山公园内建起了一座占地2公顷的金碧辉煌的李畋殿,以缅怀先师功绩,弘扬花炮文化,振兴地方产业。

  8月上旬,记者一行来到了坐落在城区西山山腰绿荫丛中的李畋殿。

  站在渌江之滨仰望西山,只见群山怀抱,大殿气势雄伟,雕梁画栋,红墙碧瓦。拾级而上,依次可见两旁松柏茂盛,进正门左侧“李畋殿记”碑文醒目,右侧是李畋古墓,大殿中香火旺盛,祖师李畋高大的塑像矗立在中央,此外,殿中两侧还供有各路神仙、祖师。

  行走间,一个萦怀已久的疑问再次闪现。

  有人认为:花炮始祖李畋,是醴陵富里麻石人;有人认为是浏阳大瑶东风界人氏;

  也有人认为是江西上栗人。那么,李畋到底是哪里人?

  三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言之凿凿,都说李畋是他们的老祖宗。

  三处各有李畋塑像,李畋殿,李畋墓。每年阴历4月18日,三县(市)人们都要杀猪宰羊、烧香拜祖,用传统方式来祭祀这位伟大的老人,同时也向先师祈求赐福,以保清泰平安。现在,李畋成了相邻两省鞭炮烟花企业争相向外界炫耀的品牌。李畋的故居也由两省边民共同出资修缮。

  记者以为,正因为李畋属地之争是有着民俗的、商贸的契机,所以,三方各不相让。不管怎么争论,但爆竹业的飞速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

  1999年,醴陵花炮总商会注册了《李畋牌》花炮商标。目前,醴陵全市共有各类烟花鞭炮生产经营企业1000多家,产品30大类,4000多个品种,其中名优产品500多个,年销售量700余万箱,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花炮祖师李畋没有想到,他为驱邪避瘴而捣鼓出来的“爆竹”,如今已成家乡的一大支柱产业。

烟花丝绸之路从麻石街起步

  一街跨两省,清晨走三县。麻石街,街南是醴陵市富里镇麻石村、街北是江西省上栗县金山镇小水村,走过一片田垄,则是浏阳市。

  漫步在昔日繁华的麻石街,古老的麻石板路已被现代的水泥路所取代,南北相向的古旧屋宇及刺向狭窄天空的屋檐已显出些许的破败。浮华总是过眼烟云,宁静的小街仍在继续着它的日子,他们的后人们仍然在此生活着。  

  在麻石街,一位退休干部告诉我们:清朝光绪年间,外国列强的铁蹄在中国大地上横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然而,就在这时,富里麻石街炮庄业主谢陵丰却将鞭炮销出了国门,远销到日本、美国、英国等。据《中国实业志》载:醴陵鞭炮“头二等之顿边,八扣、七扣销于粤、闽、香港等地,三等货专销于南洋、新加坡、旧金山、安南等地。”

  醴陵花炮真正开始大规模销到国外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据记载:1980年,醴陵花炮出口首次突破20万箱,出口到美国、日本、挪威等20多个国家。

  自此之后,醴陵与国外的文化、经济、技术交流就靠烟花“丝绸之路”连接起来,使醴陵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将花炮这一传统产业提升为优势产业,近年,醴陵市委、政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科技注入传统花炮产业,引导其向安全型、环保型、高空型发展。2004年,与我国最高级别的民爆材料研究机构南京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烟花鞭炮产学研工程中心”。据统计,“十五”期间,醴陵烟花出口总额突破10亿元,占全省烟花出口总额的40%,占全国烟花出口的百分之30%。

  农民推动花炮“安全大革命”。

  从原始的爆竹,到绚丽的烟花,再到环保烟花,可以说,醴陵花炮产业的每一次提升发展,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植入和应用。

  在醴陵烟花的发展史上,农民易显云书写出新的传奇。

  今年56岁的易显云,是南桥镇清水村易家组人。自1974年开始,20多岁的易显云便在村上担任鞭炮厂厂长,30多年来,他与火药摸爬滚打,早已熟悉了火药的脾气。这30年也给老易的记忆中埋下了一个又一个恐怖的回忆。在他的记忆中最不能忘记的已经不是死人的事故,而是十几年前在废墟中爬出的一个孩子,腿已经没了,他的母亲也疯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中,老易产生了一定要发明出安全火药的念头。为了这个在痛苦中产生的灵感,老易付出了5年的时间来研究它。

  老易在村里真算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在这搞火药研究的5年里一共花了200多万元,实验用掉的材料有几十吨。2002年9月27日,安全火药终于问世。老易又有了奇想,这火药要做到既无污染,还要有香味儿。为此,他开始了新的进军。

  艰苦的付出,换来的是应有的回报,如今他的安全芳香环保火药被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推广到全国。2004年,投资商汤永乔看准了他的发明,投资2000多万元来生产、销售安全火药。老易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入主公司,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有关专家表示,安全火药是中国烟花爆竹史上的一次“安全大革命”。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鞭炮制作全过程。(老相片翻拍)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回一楼


此主题相关图片

回一楼


此主题相关图片


17

此主题相关图片



1

此主题相关图片

..

  麻石村,位于醴陵市富里镇东北边陲,东界江西上栗县,北邻本省浏阳市,自古号称“吴头楚尾”。境内麻石河(又称栗江)布满坚硬的麻褐色卵石,历经千万年流水冲刷而成。“麻石村”及“麻石河”由此得名。一座挂满青藤的单拱石桥,在村头横跨此河的一条分支小溪,长一丈二尺,宽约七尺,墩脚古碑曾镌“吴楚桥”三个篆字。民国县志载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吴楚分疆远溯则可至春秋战国。足证此村历史的悠久。

  罗霄山支脉武功山从江西萍乡杨岐山逶迤西行,至大屏山入醴陵境,再转折向北腾跃20余公里,至麻石村嘎然而止。登山揽胜,但见丘岗苍翠,水秀山青,田园阡陌铺锦,村街古风犹存。一条石板古巷傍河而建,绵延到庄重古朴的“龙王庙”附近,形成长约一华里的街道。居住着村里2个联组的居民,人口约1000。各式店铺鳞次栉比近百家。以街心为界,街南归属醴陵,街北则为江西上栗,有如回归前深圳蛇口之“中英街”,形成湘赣“两省共一街”的奇特景观:古街狭窄,门对门人可相握;店铺相望,南与北乡音有别。就连一座“龙王庙”也自古界限分明:“龙神殿”位于街北上栗,属江西,古为“吴”地,“大戏台”却建在街南麻石,属湖南醴陵,古为“楚”地。所以戏台前的石柱上镌有这样一副楹联:“鲛女吹箫,贝阙珠宫流逸韵;湘灵鼓瑟,吴山楚水答清音”。每年农历4月18日,附近民众必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李畋先师祭祀庙会,纪念烟花爆竹行业的创始人李畋先师生辰。而麻石正是这位“花炮祖师”诞生的故乡。所以逢会之日,这里就人山人海,香烛缭绕繁盛,热闹非凡。当地自古流传的口号:“爆竹天下皆无,就此麻石一家”,见证了麻石作为醴陵 “花炮之乡”渊源的历史地位。而李畋在麻石的遗宅故址,当地父老言之凿凿犹能指认;他的故事和传说,至今还在这一带民间广泛流传。

  相传李畋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四月十八日。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被“山魈”闹鬼缠扰日夜不宁,四处张挂皇榜访求高人驱邪。李畋因受“真竹着火爆之”可惊山鬼的启发,已研究发明花炮的制作,名曰“爆竹”,即后世所称之“炮竹”。于是揭榜进京,以一百个装填好硝药的小竹筒,在山怪又出现时一齐燃放,终于惊走山魅,治好了皇帝的病。唐太宗极为赏识李畋,下旨封他为“爆竹祖师”。令其荣归故里,以编爆为业造福万民。李畋遵旨回乡,把技艺毫无保留传授与乡邻,世代绵延相传。邻近上栗和浏阳的乡民,也荷蒙福泽纷纷仿效,终于使这一方土地的子民家家能制鞭炮,户户皆是作坊。麻石全村人口近3000,水田不足1200亩,花炮生产自古就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目前在厂从业者就有1000多人,占三分之一以上。所以这一带成为花炮制作策源地和生产中心,历来为世所公认史有明载。《中国实业志》称:湖南编爆生产“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及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平江、浏阳、醴陵……均为爆竹制造之中心地”。而李畋作为众所尊崇的“花炮祖师”,更使醴陵和麻石引为光荣和骄傲。因为醴陵自东汉初置县已历1900多年,自唐迄今也有1300多年,其间朝代虽屡有更迭,上所归隶大者为荆楚,次曰湘州、长沙、潭州,名称不同地域实一;下所辖境虽或有并入划出,富里镇和麻石村,却一直归醴陵所管辖。由此判定李畋出生籍贯在醴陵无疑。

  麻石,还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光荣的一页。公元1906年农历是丙午年,震惊中外的萍浏醴大起义,首先是在这里树旗发难,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的一次壮观的预演。这次起义由同盟会革命党人黄兴、刘揆一、宁调元等策动和指挥,著名会党首领马福益、龚春台、李香阁、姜守旦等先后参与领导,指挥机关就设在麻石老街龙王庙。这年12月4日,龚春台率会众2万余人宣布起义,明确提出废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国等主张。以最原始的刀棒锄剑敲响清王朝的丧钟,各地义军纷纷响应。清廷大受震撼,调集湘、赣、鄂、苏四省优势的装备和兵力,进行血腥镇压和围剿,起义最后不幸失败,但麻石山民以血肉之躯英勇搏杀的大无畏气概,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坚毅强悍敢为人先的雄风。麻石河畔保留至今的那一幢幢古老的吊脚楼,见证过他们这一幕幕悲壮伟烈的历史活剧。

  2000年5月21日,又为农历4月18日。在风景秀丽的醴陵仙山公园,大型仿古建筑“李畋殿”经过历时一年的建设,终于顺利落成,并首次举行隆重的各界公祭典礼,由政府首长恭读祝文。这既是对李畋先师诞辰最好的缅怀,也是醴陵市和麻石村的无尚光荣。众所瞩目的“李畋牌”花炮商标,也在这一年由市花炮商会出面,注册成功。

使用古老的工具!(实物)

此主题相关图片

回一楼


 
2

此主题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