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效应3推倒女记者:CPI破“五”之后咋养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57:43

CPI破“五”之后咋养家

 




    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从同比指数看,11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8%,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贡献率是18%;这两项相加,贡献率达到了92%。既然食品与居住价格上涨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那么这两种价格为什么上涨这么快呢?盛来运认为,11月物价上涨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季节性的变化有关。食品方面,进入冬季后,居民对肉、蛋、菜的消费量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居住方面,进入冬季后,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价格在11月份涨幅的扩大,对CPI贡献率达到18%,比上个月扩大了1.5个百分点左右。(12月12日人民网)


    在四周一片“涨”声中,相对于中低收入的百姓而言,正在痛彻体肤地感受着通胀给点滴生活带来的变化。白领们说上班有了意乱的感觉:要算计每月扣除“三险一金”、个人所得税、公积金、还房贷、养车费、双方父母赡养费等不能减少的开支外,还剩下多少钱养家。还能不能让家人过上以前的生活?自己抽烟零用钱该咋压缩?人情往来的应酬已经变成了恐惧;低收入家庭本来就一直算计着过日子,现在什么都涨价,物业管理涨价,水、电、气涨价、普通电视费都从14元/月涨到了20元/月(成都),衣服可以穿旧,用电用气可以艰省,但蔬菜、肉、禽、蛋和柴米油盐总不能不吃不用,一片涨价,日子过得心慌慌紧巴巴。于是精打细算又成了过日子的王道。人民网都在介绍“过日子抠门成时尚市民晒省钱秘笈”:“进入冬季,空调调低1℃,如果按每天开10小时算,1.5匹空调机可节电0.5千瓦时;煮饭时,淘洗过的米浸泡10分钟后再煮;煮同量的米,700瓦的电饭煲比500瓦的更省时省电……”。这心情又不免有些许酸楚。


    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了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由于各地贯彻得力,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蔬菜及有些主副食品价格稳中有降,百姓怯惧浮燥的心渐趋稳定。不是么,从新中国成立起,毛主席就宣布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所以60多年来中国人就一直“吃的政策饭”,什么时候政策紧贴民生,又能落地生根,什么时候百姓就得到幸福。然而,现在物价才刚见稳定,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官员们就又一再散布言论,说什么我国农副产品涨价会是长期的必然趋势,特别强调“近期不需行政干预物价”。笔者知识浅薄,不解这“不需行政干预”是何含义。难道国务院16项措施不叫“行政干预”?每一项经济政策本身就是“约束经济行为”的,约束就是干预,就是划定“框框”,一切商务行为“自由度”也就划定了。联系到房价高企惹得民怨极大,地方政府为幕后推手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十条、国六条都不管用,是不是跟这“不需”的指导有关系?近年来发改委官员老爱提“指导意见”,结果房价一再调控一再飙升,不法商人恶意囤积、变相涨价、合谋涨价,才生出了“逗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不用行政手段严厉打击,他们岂能主动停止投机钻营?国16条一出,鸡蛋价格下跌,难道是12月比11月鸡还肯多生蛋了?是季节原因吗?


     我们国家现在既要保增长,又要控制通胀预期,这是个两难选择!能挣工资的人寄托于快涨工资,但不拿工资的人(尤其是农民)不指望稳定物价还能指望什么?我们期盼正在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能有好政策出台,让房价、物价都能在多年“加法”后,适当做些“减法”,以缓解老百姓的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