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伦罗德里格斯的种子:隆回县山界回族乡清真西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1:03:49

隆回县山界回族乡清真西寺

  山界回族乡清真西寺座落在山界回族乡架枧村,始于清道光十六年,当时只建有礼拜大殿一座。至光绪6年间又修建南北两厅及前门牌楼,同时修建南北宿舍各一栋;民国二十八年又修建横寺一座,约130平方米。经过这几次的陆续修建,形成了一个四合院式的清真寺。四合院落内有操坪,面积约1500平方米,整个清真寺大院共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但所有建筑都基于当时的时代和经济状况,其结构都比较简陋,四周围墙下部是青砖,上部全是土砖,墻体由石灰,砂浆混合材料粉刷而成。房中间设木柱,上面架横梁,地面隙地栽有花草、竹林,环境十分幽雅、清净,是穆民礼拜活动的好场所。
当时,清真寺大殿的主修人有:马永恒、马老将、黄生发等。后来参与修建横寺、南北厅、前门牌楼的人数增多,主要有:马盛聘、黄光耀、黄光祝、黄景春、黄景英、郑所以、黄景厚、马盛芳、黄景灏、黄景俊等十余人,他们为清真西寺的建设献计献策,献粮献钱,并不辞劳苦,积极向外地清真寺及乡老教亲们募捐,为建寺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自清真寺建成后,本寺穆民就有了自己的礼拜和开展教务活动的场所了。据忆,该寺初期的站寺阿訇是马朝信,接着有郑联生、马道成、马付成和马良旭几位阿訇,也分别在本寺站坊培养了阿语后继人才。
历届主持修建西寺的乡老代表还有:马有桂、马道桂、郑大田、黄赏金、黄元庆、马又庭、黄生伟、郑巨恩、马爱成、黄玉祥、马昌韵、马南海、马昌又等人,他们在建西寺中是立下汗马功劳的虔诚信士。
因年久失修,清真西寺大殿于1991年3月倒塌,寺管小组迅即向各级政府上报反映情况,省财政及时拨款3000元,当时全村穆斯林1200余人又自愿捐款达1万余元,还向广西桂林穆斯林募捐2000余元,本地市各个清真寺也给予了支援,历经几年的筹备,共筹集了资金20000余元,正当着手重建大殿时,1996年7月,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再次把原有横寺冲垮,面对一无所的的西寺,全村穆斯林心急如焚。此时村支委、村委急穆民之所急,解穆民之所难,开会研究决定,从紧张的经费中拨出8000元用于重建清真寺,并按每人交纳2元的集资标准再次在全村村民中进行集资,这样又集得1万余元。虽然所筹积的资金离建寺预算还差很远,但为了让穆民正常的教务活动还耽误太久,西寺重建工程于1996年9月开工,村支两委和寺管委员会成员齐心协力,精打细算,于当年底工程竣工,竣工后结帐公布,缺口差额5000多元,这些差额,后由寺管会向银行贷款结清。
西寺重建以后,恢复了本寺穆民正常的礼拜、学习等活动。在每年的三大节日里,都举办了庆祝活动,穆民喜气洋洋在清真寺聆听阿訇讲“卧尔滋”,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勉励穆民爱国爱教,大大增强了穆民的凝聚力,加强了民族的团结。
西寺原来所有的文物保留完好,直到“文革”十年动乱时期才遭到了很大破坏,大殿礼拜厅上的《古兰经》文被造反派用石灰浆涂得面目全非,11块石刻古典纪念碑现只幸存一块,刻载了光绪年间修建寺院的事宜。现还尚存30本“古兰经”一套。
西寺原有穆民捐献的寺产田18亩、土4亩、林地10亩。这些寺产在当时基本上可以保证清真寺正常开支。但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全归集体所有了。目前寺里资金来源极少,如要保证特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本寺寺管会和广大穆民有待集思广益,共同想方设法开辟新的财源。
西寺现任寺管会成员有:马南海、马昌艳、马文华、黄玉祥、马昌健、郑巨恩、马秋华、黄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