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美女:《学习型社会中友善用脑的研究与实验》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6:53

《学习型社会中友善用脑的研究与实验》简介

  《学习型社会友善用脑的研究与实验》聚焦课堂,注重实效,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学会,解决了学生厌学,教师苦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思维。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把脑科学、心理学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策略,让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它以学生为本,很好地解决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教师由“主导型”向“指型导”转变,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强调“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如果学生不能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教会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 友善用脑提倡“欣赏和充分利用每个学生大脑的特点,研究和把握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学习。多感官教学、小组学习、音乐释压、补氧、健脑操、思维导图、冥想记忆、根据学生集中精力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适应孩子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不但遵循了科学规律,而且富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极大地吸引了教师和学生,也得到了家长的称道。

  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一、根据以人为本、“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了“创设场景、诱发思考、引导结论”的友善用脑教学原则。

二、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在广泛调查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益于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制定了教师上课时要把课堂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段落,使学生能够轻松记忆的教学流程。同时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允许学生上课喝清水,教师带领学生课上作有氧运动,给孩子补氧,因为氧气有益于孩子的大脑工作。多感官能刺激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学习。恰当的音乐有益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良好的物理和情感氛围是学生轻松学习的必要条件……等等,以此为依据总结归纳了《友善用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聚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学习的依据、友善用脑的教学原则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制定了《友善用脑教学流程》,流程明确要求教师:提前两分钟走进教室,观察并调整学生情绪,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上课开始的一分钟告诉学生课堂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计划,“安民告示”让学生学习主动;课堂教学采用形式不同的“三段式”(小学低年级可以采用四段或五段式),每段不超过15分钟,符合人的生理特征;把《友善用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用到教学中,开展小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者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并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思考,不断给予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流程还要求教师用巧妙的方式做好下课准备,让学生自己总结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准时下课。

四、编辑出版了《友善用脑提高学习成绩》音乐磁带,根据人早中午晚不同的生理周期,采用不同音乐打通人的神经通路,提高学习效率。音乐选曲以莫扎特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主,能平和人的心态,促进人的思考,同时经过了3000多人的实地调查。

五、提出了友善用脑教师要求,在友善用脑教师要求中,与传统要求不同的是增加了教师对脑科学的了解,并把生理学、心理学的知识转化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手段,要求教师掌握友善用脑教学技巧,如友善用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思维导图、健脑操、多感官教学等,明确提出:友善用脑的课堂不是教师夸夸其谈、独占讲台的课堂,而是学生为主、自我生成的课堂;不是平铺直叙、单一结论的课堂,而是悬念叠出、多元答案的课堂;不是统一模式、规范呆板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体味无穷的学习乐趣。

六、提出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的措施和方法。

七、制定了《友善用脑课堂评价标准(草案)》,《友善用脑课堂评价标准》依据新课改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贯穿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注意了与现行评价体系的衔接,同时又弥补了新课改现行课堂评价标准中缺失的内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习场景、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习结论,并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方法和教学结果四个方面考核教师,友善用脑教学评价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了教师基本素质的考量,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形成最终成果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温寒江

  “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初稿)》已于今年5月完成,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进行修改的过程中。
  这项研究是我主持的“八五”、“九五”、“十五”市社科规划项目“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的继续和深化。这项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脑科学国际研究的前沿成果为依据,历时近20年,在近千名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3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积极配合下深入地进行了诸多学科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验,获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已经出版的学术理论著作有5部,各学科教学实验专著有14部,共约300万字。另外,课题组还先后组织了6次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稿件1865篇。我们已将各次征文的一等奖分别辑印成册,共208篇,约100万字。这些成果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宝贵财富。
  以下仅就已完成初稿的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学习与思维——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体系作简要概述。

  一、本书提出的以思维为核心的基本概念体系
  1.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脑中的表征,即语言(概念)和表象,进行加工的一个认识过程,它既能反映、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又能预测、计划事物的未来。”
  思维的全面性:两种思维都要发展,思维活动包括思维材料和思维方法。
  2. 技能——“技能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外界信息经感官活动内化为思维,或思维活动及其结果通过感官活动表达出来的活动方式、方法。”
  在思维的全面性基础上,我们把技能的界定统一起来了。技能分内化技能和外化技能,技能活动包括感官活动和思维活动。
  技能与思维、技能与知识是协调发展的。
  3. 能力——“能力是顺利地或高质量地完成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技能高水平的综合。”
  能力与技能属于同一类性质的活动,都同思维联系着,是技能高水平的综合。
  4.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是两种思维新颖的、灵活的和有机的结合。”
  创新能力与能力属于同一类活动,是能力最高的表现。
  5. 记忆——记忆是生物体保持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其中工作记忆既是思维材料又是思维方法。
  以上以思维为核心的基本概念,体现了一种简单、明了、内在联系紧密的概念体系。

  二、本书提出的学习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体系
  1. 思维基本法则
  人脑在认识活动中,把客观事物在一定时间、空间的特征、属性等有关思维元素适当地结合起来进行加工的机制是工作记忆。思维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①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思维活动必须采取小步子;
  ②需要注意力集中,以维持工作记忆中思维元素的表征,防止串道,防止个别元素的同一性、确定性产生模糊;
  ③需要对无关元素进行控制,防止干扰。
  2. 学习的迁移原理
  学习的迁移原理是指先前的学习经验(知识、技能、能力、习惯)对以后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内容为:
  ①学习活动中,迁移是普遍存在的,迁移是人的认识活动、创造活动的基础。
  ②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主要为思维过程。
  首先,知识的迁移
  前后两种知识,若有共同的思维要素(思维材料、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就能产生迁移,共同思维要素越多,越容易迁移。
  其次,技能(能力、习惯)的迁移
  前后两种同类技能(能力、习惯),若有共同的活动方式,即共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就能产生迁移,共同的活动方式越多,越容易迁移。
  ③与学习活动相伴随的兴趣、情感、信心也能产生迁移。
  ④迁移根据其影响范围大小,可分为广泛的迁移和有限的迁移。常用的知识、概括化知识、基本技能、能力都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⑤迁移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3. 学习的基本过程原理
  学习的基本过程,根据认识论,可以表述为:“学习是一种认识过程,思维是这个过程的中心,技能(内化技能、外化技能)是它的两翼,知识是认识的主要结果。”这就是学习基本过程原理。它有丰富的内涵:
  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各种教学过程模式的基础;
  ②思维、技能、知识是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③阐明了学习过程的顺序,理顺了思维、技能、知识三者的关系;
  ④思维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⑤阐明知与行的统一;
  ⑥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认识过程中主客观关系。
  4. 发展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原理
  ①学习与发展是指在学习与实践基础上,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基本方法是发展能力。
  ②发展能力是实现学习和工作高质量的正确途径。
  ③能力的发展,从横向来说,是多元的、多侧面的,其中基本的能力有7种,即观察能力、语言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图像(绘图)能力、身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
  ④能力的发展从纵向来说,是多层次的,同一类能力分技能、能力、创新能力三种不同程度的水平。技能、能力、创新能力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思维是其内在联系的基础,能力发展的提升是可操作的,是通过思维训练实现的。
  5. 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原理
  我们综合运用上述学习的各项原理,就可以化解学习难点,使学习成为可持续的发展。简要概述如下: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思维的全面性和知识与技能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新旧知识、技能中,若具有必要而且足够的共同思维要素,通过有序的、步骤具体的方式,把新旧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加工,就能获得(理解)新知识,并通过练习形成新技能,使学习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原理。”

  三、本书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系统、完善的学习理论
  1. 简单、明了
  例如,学习的基本过程原理和发展的多层次性原理,都可以表示为:
  感知(客观事物)——内化技能——思维及其结果(知识)——外化技能——知识(物质化)技能→能力(高水平的综合)→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表现)
  这两条原理内涵丰富,涉及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在这里作出了简单而明了的表述。
  2. 系统性——概念与原理之间内在联系紧密
  我们把概念体系和原理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研究,不难发现其内在联系是紧密的,说明如下:
  ①学习的迁移原理,实质上可以从思维的定义及其两个属性(思维材料、思维方法)推导出来。
  ②学习的基本过程原理,可以根据认识论和思维与技能的定义推导出来。
  ③发展的层次性原理,可以从思维、技能、能力的概念推导出来。
  ④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原理,是在学习的迁移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3. 全面性——对现有教育理论的完善
  以上述基本概念体系和原理体系为框架的新学习论(《学习与思维——学习中思维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抓住了思维(两种思维)这个纲,全面阐述和回答了现有教育理论存在的八个问题。这就表明两种思维的学习理论是全面的,是对单一(抽象思维)学习理论的根本性突破。
  目前,课题组正在着手准备明年的结项事宜和总结20年来课题研究的成果,项目结项时,除上述这部理论著作外,还将推出三本成果。分别是:1.《教学改革的回归与创新——“学习与思维”课题研究20年》;2.《化解教学难点,教会每一个学生》;3.《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