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重生:作文教学的一次革命——“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0:26:44
作文教学的一次革命——“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记实文博豪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2003年02期


    1998年9月,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县区市的中学,对初中作文教学开始了一项实验,这项实验的全称叫“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3年多过去了,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今,该项实验已在遵义市的13个县区市普遍推行,有200所中学的近7万名学生参加。2001年3月17日在广东汕头市召开的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实验经验交流会暨成果展示会上,遵义市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获单项类一等奖,综合类二等奖,受到与会专家评委和老师的好评。著名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国正先生对这项实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文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美好途径。”
      作文的现状
    遵义市教研部门对1998年以前的几年间中专考试(全市统一试题)作文得分的统计是:优秀率不到5%,平均分在及格线下,字迹潦草、语句不通、层次混乱、错别字多的作文不下30%,平均分不及格——这就是作文的现状。
    中学作文教学水平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状态。教师难教、学生怕写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部分教师和专家一直在探索作文教改的路子,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就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而言,仍然是不够景气不容乐观的。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应景性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作文教学的无序和枯燥,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该写什么的无奈与苦恼,以至对作文失去兴趣,从而产生一种厌恶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能够提高?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必须来一次革命。
      作文教改方案的出台
    1997年7月,中专考试评卷之后,一位中年人为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开始动这个脑筋:他叫潘泽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他下乡下县,与很多语文教师、中学校长及各县区市教研室教研员探讨作文教学的出路,把自己准备搞实验的想法告诉他们,征求意见。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经过对作文教学深刻反思的情况下,一个作文教改的方案形成了,潘泽远把它定名为“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并建立了有多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参加的课题组。1998年8月31日,遵义市教育局以遵市教发(1998)62号文件的形式,发出了在全市部分学校开展“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的通知。9月1日,贵州省教科所、贵州省中语会同意了该实验方案,并把它列入“贵州省作文教改”子课题,1999年12月28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项目总课题组审察批准该项实验为总课题的子课题,希望遵义市“在探索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方面作出新的成绩”。
    方案出台后,培训实验教师就是实验的重要工作。在实验期间,潘泽远深入23个实验单位,进行了13次县级培训,10次校级培训,共培训实验教师1600余人次。
      作文实验的核心内容
    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进行作文素质训练,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潘泽远用四句话进行概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表达训练”为基础,以“分解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思维训练”,是训练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创造等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表达训练”,是训练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分解训练”,是一次提出一个要求,训练一个重点,然后进行综合,从而形成由分解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系列化训练。
    为了具体实施教改方案,课题组编写了《实验教程》(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教师进行“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设计操作程序,创设了6个环节:指导、积累、写作、评改、小结、补救。每次作文,都规定了训练目标、训练范围、训练时间、训练步骤以及材料积累,为学生提供系列化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对作文批改也进行了彻底改革:当堂作文,当堂批改,当堂讲评,及时反馈信息,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把教师从批改作文的重压中解放出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减负。
    《实验教程》使用三年来,受到实验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
      分解训练是手段
    有老师提出,《实验教程》以分解训练为手段,这会不会形成框框?因为作文不是工厂生产的产品,作文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按一种模式训练下去,会不会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
    潘泽远对分解训练有一个比喻。他说,训练篮球运动员,开始是分动作训练,接球、带球、传球、过人、投篮,一样一样地来,最后才是综合训练。武侠小说中的拜师学艺,先是一招一式地教,然后是连贯起来运用,最后是无招胜有招。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达到创新。基本的不会,创新只能是口号。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综合训练。其实学习都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作文也不例外。分解训练正是抓住了这个规律把它运用到作文中去罢了。
    我们的作文也是这样,先有框框,然后鼓励你打破框框,要去创新,最终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创新,正是这项作文教改的目的。
      材料积累是关键
    《实验教程》规定积累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下一次作文的范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阅读,把过去空泛指导的积累变成细致的积累,这就便于学生有话可说,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学生作文无非是两条:写什么?怎样写?就作文现状而言,怎样写解决得好一些,写什么却一直没有解决好。胸中无墨,自然不能泼洒成文。这也是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又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直接的和间接的积累,才能解决写作之源这个关键问题,学生作文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余庆县白泥中学的石培华老师说,学校为配合作文素质训练,募集资金,花了两万余元,购进4000余册图书,还有针对性地订了部分可供作文素质训练的报刊,在办公大楼前新开设23个版面的报纸张贴专栏,同时利用围墙、办公大楼的墙体修建了近100平方米的黑板报专栏,进行宣传、指导、交流。
    仁怀市教研室的周宗伟老师说,农村学校可供阅读的图书资料非常少,一般学校仅有几百册陈旧图书,学生每学期要完成1万字的读书笔记根本没有可能。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1999年,仁怀市教育局筹资400万元,配置图书341544册,还为学校订了部分报刊,这就解决了学生阅读量的问题。桐梓县四中,对材料积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并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和两位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课题组,拟定了材料积累的实施方案。举个简单例子:方案中有一条是举行材料积累评比活动与展览会,每学期结束,学生交出材料积累登记本,分年级进行评比,并设一、二、三等奖,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由学校给予奖励,下学期开学后,举办材料积累优秀作品展,供学生学习借鉴。该校副校长杨兴满说,没有搞作文素质训练前,没有一个学生在报刊上发表过作品,也没有一个教师在报刊上发表过论文,从1998年9月搞作文素质训练后的三年间,学生在省内报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参加省内外语文学科各种赛事获奖近80人。语文教师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老师们都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的教法主动迎接教育改革。
    以观察、阅读、摘抄、背诵等等形式进行的材料积累活动,不仅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和积累习惯,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是非观念强、善恶区分明的好品质。学生写作时,情到文至,思到章出,一改过去作文时的那种“无米下锅”的窘迫境况。
      作文汇报课震动大厅
    从1998年9月到2001年6月中考,这项实验满一个周期。为了交流经验,展示成果,今年4月26日至28日,在酒都贵州省的仁怀市召开了一个“全国第三届读写新思维研讨会暨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成果展示会”的全国性会议,来自陕西、湖北、山东、广西、上海、重庆,贵州省的贵阳、毕节地区、黔东南州、六盘水市以及遵义市的13个县区市的4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听了经验交流,看了成果展示,感到振奋,感到了作文教学的希望所在,但总是“耳听为虚”,需要“眼见为实”,方能信服。为此,会议安排了仁怀市育人中学在会议大厅进行了一场初三作文现场汇报课。这场汇报课与我们见过的任何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都不同。
    汇报课是在仁怀宾馆的会议大厅进行的。时间是4月27日下午2时至3时30分。容纳4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拥满了当地前来旁听的教师。主席台靠左,安放了一块长黑板以及可供40名学生上课的桌凳。执教老师陈勇,中教一级,三十多岁。上课开始,执教老师向在坐的代表征求作文题,一张张纸片递了上去,按纸条的先后顺序,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5个作文题,要求学生考虑两分钟,然后作文。
    过了不久,一女生交了第一卷,作文仅用了16分钟,写了760字,题目叫《我是谁》。又过4分钟,又一女生交卷,写了820字,题目叫《你姗姗走来》。又过2分钟,第3个学生交卷了。到30分钟,40名学生的作文全部完成,都在600字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0字。
    作文交齐后,老师请交前三卷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每当读完一篇,台上台下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群情激动,议论纷纷。之后,教师请全班同学对这三篇作文发表评论。一个接一个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独自的见解。台上台下又响起了一阵接一阵的掌声。继而,教师请三名学生谈谈自己作文的体会。这之后,教师又请与会的代表、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上台点评。面对学生,余先生显得特别激动,连呼:“太好了!太好了!简直没有想到!”然后,余先生对匆忙看过的七八篇作文作了精当的点评,台上台下掌声更加热烈。最后10分钟,由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并写出评语,从而结束了汇报课。
    汇报课结束了,但代表们仍然处在兴奋状态之中。不少外地代表说,这样的作文课让人大开眼界,让我们看到了作文教改巨大的生命力。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的赵金莹老师说,我们学校是上海市的区重点中学,但我们同级的学生达不到这个水平。对育人中学这样上作文课,我真的从心里钦佩。我要把这里的经验带回去,在我们学校搞起来。
      作文素质教育结硕果
    在“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成果展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项实验带来的骄人效果。这些效果是:
    1.激发了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学生作文,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厌作文、怕作文为喜作文。遵义市十二中的姚瑜老师讲,有很多学生听到这节课是作文,有的鼓掌,还有的高呼万岁。航天中学的唐禄永老师说,有个学生家长对我说,你们搞的作文教改,弄得我家娃儿几乎天天都在翻作文方面的书,又是抄,又是背。还有个家长说,我家张植现在对作文特感兴趣,一个假期就写了两本,锁在柜子里,还不让我看呢!仁怀市有所学校于去年对一个班的4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初一喜欢作文的人数为9人,不喜欢的为31人;初二喜欢的达35人,不喜欢的仅5人;初三喜欢的38人,不喜欢的只2人。据很多学校介绍,凡参加实验的班级,95%以上的学生课内课外都乐于作文。
    2.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2000年5月,仁怀市有关部门对育人中学进行全面评估,去了很多人,加上来宾和学校师生,热闹非凡。评估项目中有一项是现场作文表演,由评估团随意从初一、初二学生中抽30人,现场命题,现场作文,作文题目是《激动人心的……》,并由评估团为学生作文计时。第一个交卷的是13岁的初二女生,仅花了6分27秒便写了一篇600字的作文,最晚交卷的也在规定时间内提前10分钟完成,且都达到600字以上。第一卷的题目叫《激动人心的一句话》,那句话就是毛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上向世界宣布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评估团的一位同志大声朗诵这篇作文。全场鸦雀无声。朗诵完,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老教师激动得喜泪涟涟,连声慨叹,说教书一辈子,第一次亲眼目睹在6分钟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作文,难得呀难得。
    参加第一轮实验的学生,中考语文成绩在同校、同县都是最好的。以遵义市五中为例。2班和6班为实验班,2班中考语文及格率为98%,平均分为92.7分;6班及格率为100%,平均分为86分。如果作文成绩不好,语文绝对是低分。
    遵义县一中副校长唐德远介绍,今年在校内举办了一次作文竞赛,高中组的各项等次,几乎全部由高一学生获得,而获得奖项的高一学生,全部是由本校实验班升上来的学生。他说,作文的现状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作文写不过高一。
    3.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是非观念,培养了健全的人格,提高了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又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文风,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增强了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作文素质训练,学生养成了多种能力,并把它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使学生素质能得到综合发展。政治老师说,实验班学生回答论述题能抓住要点,恰当概括,条理清楚,阐述清晰。数学教师说,实验班学生解题方法有创新,学习提纲列得规范,知识点也突出。英语老师说,学生的口语对话水平大大提高了,内容清楚,句意完整。
    5.形成了互动双赢的局面。作文素质训练,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教师而言,面对这项作文教改,是一种探索,一种教研启示,要搞好实验,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群体效应,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这项教改,也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文中解放出来,能腾出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



相关文章 从四个方面把握高中语文“阅读目标”
语文教学对语文学术资料的选择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提高实效?
片言居要 百意烛照——谈“文眼”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从高考说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