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东西官网:三全其美不可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32:38

三全其美不可能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15期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18日 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当前国际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矛盾。化解这个矛盾的一种策略,是尽快实现人民币有条件的自由浮动黄益平

  今年一季度,中国的贸易平衡令人意外地出现了12亿美元的逆差,这是自200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季度性贸易逆差。这一最新数据,可能在短期内缓解国际资本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不过,高涨的通货膨胀,尤其是3月CPI有可能超过5%,则意味着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仍然需要进一步紧缩。

  即使在刚过去的3月,出口增速仍然超过进口增速,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口品价格大幅上升的结果。从全年来看,贸易平衡应该仍然会保持巨大的顺差,尽管顺差占GDP的比重可能会略低于2010年的3.1%。

  “十二五”规划提出国际收支逐步走向平衡的目标,任重道远。“十一五”规划也曾经提出类似的政策目标,最后并没有达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经济政策方面还提出了其他目标,比如保持人民币缓步升值的策略和尽量减少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

  事实上,国际收支平衡、货币缓步升值与外汇储备少增这几个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起码有一个是做不到的。因此需要在政策层面做出权衡,包括结合国内经济改革来推动国际收支逐步走向平衡。

三个目标互相矛盾

  2006年中央发布的“十一五”规划,曾经明确提出中国要争取在五年之内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最后结果不太理想。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从2004年的3%上升到2007年的10.8%,自那之后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在2009年与2010年仍然保持在5%以上。

  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了2007年以后比例的下降:一是从2005年年中开始,人民币稳步升值,二是从2008年起,全球经济经历了严重的危机。一旦全球经济强力、持续复苏,不能排除中国外部顺差再次反弹的可能性。

  自全球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衡被普遍地看作导致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巨大的失衡,意味着庞大的资本从顺差国家流向逆差国家,这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资本流动过多,容易出现流动性泛滥从而压低市场利率,资产泡沫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失衡过大容易引发国际经济争端,逆差国家甚至可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旦市场出现风险,逆差国家就可能面临“资本流入突然停顿”的风险,导致金融危机。G20会议开始讨论设立指导性指标,要求各国将外部失衡控制在GDP的4%以内,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中国的国际经济政策也已经在发生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收支逐步走向平衡,二是人民币保持缓步升值,三是减少新增外汇储备。

  这几条听起来都非常合理,国际收支逐步走向平衡是中国降低外部经济矛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尽管人民币面对升值的压力,但中国不愿意看到速度过快的升值,免得对国内经济造成过大的打击。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将近3万亿美元,足以应对金融风险。这些资本不但被廉价地借给了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本身保值也变得越来越难。

  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互相矛盾的。

  比如说,如果保持人民币缓步升值的势头,尤其是如果中国继续把出口作为追求高速经济增长的途径,那么要想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就比较困难。

  同时,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比较大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中国不愿意让货币更快升值,那就意味着央行将不得不继续大力干预外汇市场,无条件收购外汇,这样就无法避免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而央行又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储备投向美国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