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咏麟和刀郎唱的合:我特工人员智盗前苏联重型设备情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8:03

8*年*月**日,因为战备值班,春节过后才被允许休假回家,家在北方某个小县城。初春的北方天气异常的寒冷,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和家人团聚后,有一项事是每年回来必做的事,每次去都有种使命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仰慕某位老人,受他的嘱托要见一个神秘人物。
    事情是这样的,在部队有个习惯,每到春节前夕就会到当地干休所慰问老干部,其实我们驻地在南方靠海很偏僻的一个地方,那个干休所里只住了一位老人,对于他,周围的人都不了解,都叫他“老革命”。每次去我都带一些慰问的物品,他也很少和我们多说话,只是表面应付一下就过去了。
    记得有一年去看他时,我带去了自己家乡土特产,一种北方黄酒,他眼前一亮,问我是从哪里搞来的,当我说明酒的来历后,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你是**县人?”我如实回答:“是”。然后他给我讲了一段惊人的故事,并嘱咐我回家一定去看一个人,并要把一笔钱(在当时可能算是一笔巨款)捎给他的家人,我照办了,并且每次回来我都向“老革命”做详细的汇报。从他口中我才断断续续地知道了那人的一些情况,现在“老革命”已去世了,这看望的使命一直牵挂着我,我又一次上了路。
    要探望的人就在我们县城的城乡结合部,一条坑坑洼洼的县级公路把一个好端端的村庄分为两半,每次去一进村,在村头的茶馆外,一个废弃的石磨盘上都蹲着我要找的人,手里毫不例外地拿着一本翻烂的俄语书,目光呆滞地凝视远方,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手里到底是一本什么书。这次让我意外的事发生了,磨盘还在人却没了踪影。因为来过几次,所以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他的住处,破败的农家小院中央有棵直径如水桶粗的核桃树,那人家是他的一个堂兄弟,我要看的人有50多岁,因为精神失常被寄养在他的表弟家,看见我来,主妇惊恐的张开嗓子喊他丈夫,叫他出来见我,当见到那人表弟后我才得知,要看的人春节前因病已离开了人世,这个噩耗使我感到胸中有口气无法吐出……
    现在很多人不清楚,他们现在所使用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前辈用血和命换来的,此话并非言
    沧桑巨变离那一刻已过去有二十多年了,苏联解体,中国也早已加入了WTO,完全融入了国际社会,但人的道德水准却也发生了变化,对那些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军人渐渐地淡忘,有时退伍军人找工作也没人要。这种低劣的社会风气,让我这个曾经以军队为荣的人,心情难以平静,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我要为那些为了国家利益默默无闻的军人呐喊,要换取起码的尊重,有人一说英雄故事就漫骂,就如同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他们说是编造,长眠在地下的烈士是难以安息的。
过其实,故事我就讲给大家听。
    建国初期,一个经历了长征并且有较高学历,会多国语言,曾经在敌后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参加无数战斗的红军战士,被***指定参加苏联援华重点项目引进建设,火速调到总后从事军方代表工作,他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警卫员一上任,老革命就拿出战场作风投入到繁重工作中,为试验中国第一辆汽车他亲自从祖国的最北端一直跑到了祖国的最南端,因为他知道新中国没有汽车是无法保住自己的家园的。日本人机械化部队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横行杀戮,好多战友靠两条腿都倒在了日本人追击的路上,国民党的美式机械化部队虽说败在了我们的脚下,但强大的火力,迅猛的战场移动速度让他无法忘怀,他的孩子就在急行军时丢失,靠两条腿和汽车赛跑的窘境使其内心深处有种难以言状的痛楚。
    在中国援华的苏联专家,受到我们国宾的待遇,但傲慢的表现,肆无忌惮的侮辱让每个中国人印象深刻,我们什么都没有,有了也要在人家的控制下,拿汽车生产线来说实际就是组装生产线,所有东西还是要进口,深加工机械设备是被列入禁止的项目。
    斯大林是个十足的军阀式人物,***到苏联的访问被斯大林设置了重重限制,老蒋无能丢掉外蒙问题是此次出访的主要目的,但被斯大林列入不与讨论的范畴,中国百废待兴,弱不禁风的国民经济急需外部援助,斯大林掌握了中国人这种心理,要谈领土归还就一切不要谈,他的蛮横是无可附加的,最后拿回的几十个援助项目也是仅限于一些苏联淘汰的旧生产线,***其实是空手而返。赫鲁晓夫上台后事情有所转机,他在苏联援建项目上增大了许多不说,并且允许大量的中国学生到苏联学习技术,连原子弹的样品也同意给中国一颗。所有生产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艰难地建设着,引进项目因为关系民生,不光军事就是任何一项工作也少不了这些基础生产项目。***亲自指派了得力人手,并指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事情办好。这句话在现在可能对每个人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当时的建设者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压力,比如汽车是出厂了,但零件我们除了一些螺丝钉,电线,其它什么都要进口,一个绳索牢牢的攥在别人的手心。不说大型机加设备连小型的都无法自行解决,引进的生产线是有小型机床加工设备,但大型设备是远无法碰的,更别说卖我们了。

老革命深知派他来真正的用意,就是彻底解决自主生产的问题,不久一份绝密的报告,放在***的案头,老革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很快***就批准了这项计划。
    一天老革命把跟随自己已有12年的警卫员姜智叫到了身边,向他交代了一项重要使命,去苏联“学习”。这个警卫员名是他一手培养的,多次在紧急情况下救过老革命的命,聪明绝顶,一米七八的个头十分英俊,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老革命的孩子在战场上丢失后,就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老革命会多国语言,言传身教不几年工夫姜智就掌握了英语、法语和俄语等多门外语,因为经常和苏联人打交道,他的俄语特别的好,警卫员因此接受了命令和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的其它几十名学员踏上了去苏联的路——去执行一项绝密的任务。
    姜智被刻意安排到了苏联重工业城市****市,学习重型机床设备构造技术,当时在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可以生产此类设备,曾经有我们专家要参观被苏方言辞拒绝,更别说买了,因为这些重型机床设备实际是生产汽车发动机、大型舰艇以及飞机发动机不可缺少的关键制造设备。
    这里要再次提到的人物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其实是在苏联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他与中国领导人的恩怨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在其上台的初期对中国十分友好,是斯大林所不能比拟的,不过其有些固执的观点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希望共产党国家建立联合舰队,也就是完全依靠苏联,中国只需要为苏联提供粮食等轻工产品就可以了。他的一厢情愿被中国人拒绝,因为中国有几百年被列强蹂躏的历史,中国人不愿意悲剧重演,因此上任后不久关系又逐步恶化了。
    姜智和其它三名学员被安排在一所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学校学习。这所学校集中了俄罗斯大量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图书馆储存有俄罗斯几乎所有与机械制造有关的书籍和工艺图纸,俄方对来求学的学员十分认真,一进校就进行了测验,姜智因为基础差一时无法跟上,所以没被安排进课堂,被安排先补习基础课。给她补习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这一阴错阳差的安排日后才让姜智的工作有了迅速进展,姜智聪明伶俐的特性深得这个漂亮俄罗斯小姐的喜爱,加上姜智对女性不同与俄国男人的尊重,很快这个姑娘就迷上了姜智,几乎任何问题一点就通,不到一个月,他就回到了教室。校方对于来自东方以及其它东欧各国的学员很苛刻,任何资料不可以带回宿舍,课堂笔记下课后要交给专职的保密人员,图书馆限时开放,他们本国的学员可以借阅有关图书,外国学员不可以带走任何图书,特别是实习课到工厂参观,他们本国的学员可以实际操作,但国外的学员根本没机会,除了手纸,身上不允许带任何物品。此时也许是关系有点变化,对中国人格外严格。
    几个月过去了,姜智已经非常了解机械制造的有关技术,这期间有一个学员因为生病还回了一次国,姜智的老战友也经常来看望他,还有老革命捎来一些国内特产,姜智夜以继日地泡在图书馆,那个俄罗斯姑娘如影随行,时常在姜智左右,大家看他们一定恋爱了,但这是这所学校所不允许的,那为什么校方又不管呢?
    原来这个姑娘是校方安排监视外籍学员的“积极分子”,每天都要向克格勃系统的人汇报包括姜智在内的留学人员情况,因为他们怕这些学员会涉足一些比较敏感的技术地带。姜智与姑娘的亲密关系,加上测验成绩很差,他们认为姜智在补习功课,所以没有引起校方注意。姑娘也没有发现姜智有特别举动,只是他对于资料的贪婪到了疯狂的地步。巧合的是这个姑娘的姑母就是这里的图书管理员,被限制的图纸书籍是不允许中国人看的,但毕竟不像制造武器的绝密图纸看的如此严密,俄罗斯姑娘可以看,在姜智渴求的愿望下坠入爱河的姑娘,拿出大量的东西给姜智看,心想你就是看也休想拿出图书馆,就姜智的水平恐怕也不会记多少,就这样机会被姜智充分把握,他阅览了几乎所有主要重型机械设备的图纸……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形势突变赫鲁晓夫撕毁合同勒令援华项目下马,撤回工程师,露出了沙俄丑恶本质,中国人被这个老大哥再次戏耍,不但撤人而且要中国归还所有援助贷款,许多人以为那些援助肯定不要钱,和中国对外援助是一个性质,其实不然,说到援助就要提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从苏联得到的援助都是要付费的,哪怕是一颗子弹都要计算在内,当然说实话对方价格比国际市场要低一点。那个年代,老百姓经过老蒋折腾已穷得没有任何积蓄,但大家从牙缝里挤出粮食,省出钱还苏联的帐,政府主要还帐的方式是卖能源。“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这句话不假,盛产宝石,象现在顶级的红宝石,成车皮地向苏联送,廉价得难以想象,苏联一点不含糊,连农产品也都要,但要求非常严,象苹果达不到国际优等品标准的就退货,因此糟蹋了很多农产品,因为一打推回来就过期变质了,所有贷款逼迫必须如数归还,为什么说中国人有骨气,硬是一分不差的还了苏联人的帐,所以我们得来的任何东西都明码标价,用中国人的真金白银换回了一点物资。
    我们回来说姜智他们,形势变化很快苏联政府已经开始强令中国人离境,就在这时校方以姜智等人涉嫌盗取机密资料为名被隔离,不准予其离境。
    大家应该猜到所发生的??图纸一张张盗出,校方又难以察觉,这就要从姜智聪明的大脑说起,姜智的记忆力超群,几乎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老革命向我说过一件趣事:有一次姜智和“老革命”一起到白区(国民党占领区)去执行任务,因为情报工作都有密码等高度机密和危险的资料,出发前一天,为使其妥善保管安全到达目的地,想了很多办法,但都行不通,为此牺牲的共产党人不计其数,保护密码真是比生命都重要,姜智说给他来带,保证不会有问题,让老革命第二天检查。第二天出发前检查真没发现密码本,老革命惊讶问他怎么处理的,姜智回答:“烧了”,并指指自己头说:“都记脑子里了”,此事非同小可,老革命立刻测验,发现一字不差,所以才知道这小子有超常的记忆力,一夜竟然把一本绝密的密码全部记完,从此姜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绝密邮件”载体,安全完成了无数次的“邮递”任务。
    老革命经常送来国内特产,其实就是行动计划,让姜智把国内急需的**重型机床图纸搞到手,每天一进图书馆姜智就用利用俄罗斯姑娘的掩护,拿到图纸后凭借超常的记忆力记下图纸参数,而庞大的图纸不像文字好记,有些是姜智不明白的,所以需要辅助工具,而相机是根本无法带入的,唯一可以出入的就是手纸,姜智利用上厕所的机会用指甲把无法记忆的符号及图形刻画在手纸上,回去结合记忆,再由国内配合的机械专家“学员”绘成详细草图,定期由接头的留学生以及其他学员秘密地带回国。刚开始很慢但随着姜智积累的机械制造知识增加,他达到了可以一次记录几页图纸的海量,很少出差错,令国内的专家惊叹。
    就在姜智回国前夕,老革命送来了姜智家乡的土特产一种北方黄酒,命令姜智设法得到国内无法生产的大型龙门刨床的生产图纸,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类图纸是不允许让俄罗斯姑娘看的等级更高的图纸,要看必须通过图书管理员。
    一天姜智和俄罗斯姑娘下课后进了图书馆。里面人很多人,姜智有个“胃痛”的老毛病,那天又犯了,痛的脸上直冒汗,俄罗斯姑娘象往常一样寻求她的姑母的帮助,图书室只有管理员有一个小小的炉子用于取暖,可以煮咖啡,供来这里阅览的内部教员热饮。平时姜智只要喝点热咖啡也就好了,怕影响其他学员看资料,和往常一样,被俄罗斯姑娘的姑母安排进了只有学校教授才可以进的高级图书阅览室,因为是夜里,教授们一般只在白天才来这里借书阅览,晚上都回到的自己的家里休息。学员恰恰相反,晚上才可以进图书馆阅览,每次给姜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这个阅览室与高级资料储存室只有一墙之隔,为便教授们取阅,开有一个小门,里面的资料经专职的图书管理员登记才可以取阅,有严格的制度,当姜智查完图纸索引一看编号就傻了眼,这图纸太大了足足有上百页,按他的最快速度要最少半月才可以消化,从老革命的话语中得知时局发生变化,暗示他们也许会回国。此事非同小可,必须要拿到它,但如何提高速度尽快拿到?姜智决定冒一次更大的风险。
    姜智想到的就是相机,但相机是难以带入学校的,更不要说带入进出都要检查的图书馆,中国人有吃中药的习惯,俄罗斯姑娘的姑母住在校外,姜智想出一个通过俄罗斯姑娘姑母把相机带入学校的方法,姜智告诉姑娘自己胃病很严重,从国内给带来很多的中药需要熬制,但学校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机会,能不能通过她用其姑母在图书馆的咖啡炉加热,姑娘不加思索就答应了,并告诉了她的姑母。
    不久在老革命的协调下,迅速通过我们在苏联工作人员搞到一部俄国产微型谍报用照相机,然后让他们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电加热壶,把相机隐藏在内部,连同中药拖人送到了俄罗斯姑娘姑母家,她的姑母就把中药带到了图书馆,因为图书管理员是不需要检查的,电加热壶一通电无法使用,被姜智‘检查’后,底座被弃置一旁,用水壶部分熬制中药,就在这时姜智拿出了相机和胶片,俄罗斯姑娘浑然不觉熬药的时候,姜智把需要的重要部分偷拍了下来,并把缩微的胶片用早已准备好的包装套吞入了胃中,随后他把相机分解抛入了卫生间的马桶,带出了图书馆,当天夜里吃泻药排出的胶片,由其它人配合最快的时间传递出校园,被安全递送回国。
    异常的举动难以逃脱克格勃的监控,他们的行动很快就被克格勃破获,姜智等人被捕后所有参加行动的情报人员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姜智受到克格勃严酷的折磨,在政府大力营救下,他们最后终于回国,姜智与老革命见面的时候,让老革命无法接受的是,姜智已成了一个目光呆滞的废人,几乎生活都无法自理,老革命把他当亲儿子一样抚养了起来,但国内如火如荼的运动老革命受到牵连,军内走资派的帽子迫使他被发配到祖国西北最边远的地方——新疆,临行前老革命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尽最大努力把姜智交给了他年迈的父母,并把他仅有的一点积蓄,全部给了他们,要不是***的关照,他也许难于平反再回内地干休所,回内地后老革命已经因为疾病行动不便,他的最大愿望就是接姜智同他一起生活,但由于他妻子怕他本已虚弱的身体,无法承受见面的刺激,就一直拖延着,谁知无意间遇到了我,才有看望姜智的过程。
    苏联政府因此事件曾发出了强列的抗议,很多在苏联工作学习的人被勒令立刻回国。中苏关系在嘈杂的争吵中解体,冰冷的两国关系,发展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几十年都是敌对状态,苏联为珍宝岛事件甚至闹到了想动用核武器地步。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新华社经常公布了一些令世界震惊的大事件,我们的卫星、原子弹、核潜艇在那样困难的年代相继诞生,其中有西方海归人士做出的杰出贡献,更多的其实是姜智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情报战士,用生命换回的情报,使我们落后的基础装备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摆脱了重装备瓶颈,生产出当时比较先进的关键设备。
    姜智他们的行动,在当时苏联强大的情报部门面前,是难以施展开的,他们主要得益于苏联当时以共产党老大哥形象自居,特别对于其它共产党国家的留学生以及走访人员,采取有别于西方政权的极端对抗政策,所以宽松的政治氛围加上老革命等中共高级情报人士,抓住了这个良好的情报搜集时机,果断的取得情报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