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坚的秘书牟卫民:陕西力推引汉江上游水补渭河 湖北恐慌抗议(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0:18:03

陕西力推引汉江上游水补渭河 湖北恐慌抗议(2)

2011年06月16日 04:20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丽萍

字号:T|T
762人参与27条评论打印转发

 

动脉“补血”

湖北境内的汉江流域,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是湖北最为富庶的地带,区域内人均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南水北调中线和“引汉济渭”两大工程启动后,深受影响的湖北开始寻求“补血”源。它的目标锁定了长江。

2002年,湖北出具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内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果不考虑中下游治理,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的“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为缓解上游的“大失血”,湖北进而提出了应与调水工程同步实施的针对汉江中下游的四项补偿工程,其中之一正是“引江济汉”。

“引江济汉”,即调引长江水,弥补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具体方案是从长江荆州附近调水,经人工渠道于潜江兴隆注入汉江下游。渠道全长约67公里,将是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年平均输水37亿立方米,其中31亿立方米补汉江,6亿立方米补东荆河,改善汉江兴隆段下游270余公里区域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2010年3月26日,湖北得偿夙愿,“引江济汉”工程动工。

除了“引江济汉”,湖北省快马加鞭,还提出上马一项暂命名为“引江补汉”的工程,以进一步对冲巨量调水的冲击。这项工程初定方案为从湖北境内的三峡水库蓄水区巴东县神农溪引水,经多级提水、穿越巨型隧道引至汉江上游支流堵河,再汇入丹江口水库。据媒体报道,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引江补汉”工程规划任务书,已在2010年7月上报水利部;预计引水量也由原来的60亿立方米提至100亿立方米,与南水北调中线首期调水量基本持平。

若“引江补汉”顺利上马,将与“引江济汉”共同成为向汉江动脉补血的两条重要输血管。

“肝肠寸断”

在中国现当代的水电开发热潮中,江河就像一个个大蛋糕,每个地方都想切上一块。汉江流域堪称典型,汉江1000多公里的干流上,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就达15座,平均每座电站相隔不足100公里。在汉江支流堵河的源头,1-2立方/秒的小水沟也修起了小水电站。

有人因此打趣,在地图上,这条长江最大的支流将变成一串“冰糖葫芦”。

长江委早在1993年就看到了开发水电的契机,提出可在湖北境内汉江干流进行九级梯级开发。随后,丹江口水库下游30公里处王甫洲水电站开工,并于1999年竣工。

2002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后,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来到湖北,主动提出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方案,要求将汉江中下游建设成为现代水利示范流域。汪恕诚在2005年亦称,借着南水北调这个机会,可以搞一个汉江开发计划,类似多瑙河或是美国田纳西的开发规划,它将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田纳西工程,是美国上世纪30年代针对田纳西河流域启动的综合开发工程。在联邦政府下成立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通过在干支流上建起9个梯级共计54座水库,使得原本灾害频发、生态退化的这一流域得以起飞,并成为工农业较为发达的中等发达地区。

借“南水北调”之东风,这些平时不易立项的水电站,最终拿到了国家层面的通行证。目前,湖北设计的九级汉江大坝中,除华家湾因与兴隆水利枢纽在地点上过于接近,被国家相关部门否决外,孤山、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8座水电站都在建或已建成。

水电站带来的是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的巨大效益。卧揽汉江上游干流的陕西也丝毫不曾落后。陕西省也早从1997年开始,在汉江上游干流上兴建了黄金峡、石泉、喜河、安康、旬阳、蜀河、白河7座水电站。

被广为忽略的一点是,田纳西与汉江的区别在于不存在跨流域调水问题。而且,田纳西长达1450公里的干流上也仅有九个梯级开发,间距较长。汉江目前的开发程度,已大大高于田纳西河。

汉江流域支流的开发程度甚至比干流更加密集,据保守统计,汉江干支流上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总数超过900座。

十堰市博物馆“南水北调”展厅里,有一块“十堰市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的沙盘,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了十堰市200多个已建和规划中的水电站项目。该市下属房县、竹山、竹溪、郧西等小水电站更是遍地开花,层层拦蓄干支流河水。同样,2006年6月的统计数据亦显示,陕西安康所在的汉江支流已建成小水电站近400个。

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等专家曾就此情况向媒体表达过他们的忧虑:目前汉江上游在建、规划的水电项目普遍缺乏流域综合规划,基本上是全流域超负荷梯级开发。无节制修建水库蓄水极易引发汉江两岸的山体滑坡,对本来就稀疏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同时引发水质、泥沙和地质灾害等问题,甚至会损害丹江口水库的使用寿命,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造成影响。

专家们不是杞人忧天。由于未考虑生态因素,汉江水电开发过去已有深刻教训:上世纪70年代初兴建的陕西石泉电站,由于破坏了周围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入库,而兴建时未考虑冲沙设施,目前已被淤塞近亿立方米;1979年完工的石门水库运行仅20多年,水库超过1/3的库容已被淤积;2003年八九月间,汉江中上游普降暴雨,陕南、鄂西北等地汉江干支流水库先是惜水发电,超容蓄水,后见来水汹涌,便先后加大泄洪,致使水逼安康、十堰,汉江沿岸大量公路、民居被毁,直接损失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