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夸奖的成语:谢国忠:吓坏了 董登新:利好 李大霄:看好蓝筹股-更新中-[中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48:49

谢国忠:吓坏了 董登新:利好 李大霄:看好蓝筹股-更新中

时间:2011年04月17日 17:27:04 中财网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央行去年以来连续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四次上调,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20.5%,创下历史新高。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会产生什么影响?

  导读: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历史新高 通胀压力是主要原因
  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
  郭田勇:预计未来准备金率上调仍有不小空间
  潘向东:上调存准意在抑制通胀
  吴晓求:控通胀要增供给准备金频调会影响经济增长
  王小广:调存准效果不明显建议加息
  申银万国李慧勇:提高准备金率完全符合市场预期
  郭田勇:预计未来准备金率上调仍有不小空间
  李稻葵:提高存准率为收缩商业银行流动性
  左晓蕾:现在准备金调整基本一个月一次
  谢国忠:老百姓被吓坏了 控制房企贷款 等于减少地方政府资金(
  李大霄:上调存款准备金在预期之中 看好蓝筹股
  牛刀:看来明天股市又要微幅低开
  李迅雷: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激增导致存准率上调
  秦晓斌:上调存准率影响有限 看好周期性蓝筹股
  向威达:两因素使央行上调存准金 A股走势复杂
  东吴证券:上调准备金对A股影响不大
  信达证券:货币政策频繁调整 大盘面临短线调整
  董登新:上调准备金实属无奈 利好中期股市
  秦晓斌:提高存款准备金影响有限 银行股仍有冲高动能

存款准备金率调至历史新高 通胀压力是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自2011年2月24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央行去年以来连续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二次上调,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9.5%,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这距离中国央行上一次公告加息仅仅相隔9天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是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尽管1月份4.9%的CPI比预期有所回落,但前期抑制物价的一系列措施在中期可能逐渐失效,届时物价仍有反弹压力。"
  近期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中国国内也面临"南冻北旱"异常天气,这推升了农产品涨价预期。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054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072万亩。虽然2月中旬黄淮、华北地区出现弱降雪,但对旱情缓解程度有限。
  "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惯性,可能需要6-8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消化。"刘元春说,"而短期密集出台紧缩政策,有助于坚定市场对货币政策回调的判断,推动通胀预期回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博士则认为,非食品价格目前涨幅正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加上此次中国上调CPI中非食品价格权重,将会推升未来CPI上涨压力。数据显示,2010年9月到2011年1月,中国非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从1.4%扩大到2.6%。
  另一方面,货币信贷的压力也是促成央行加息之后紧接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4万亿元,M2增速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是仍然高达17.2%。
  "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很多新项目和新规划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虽然加息已经抬高了资金成本,但是各地政府对信贷的需求还是很大。相对于加息而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控制信贷的作用更为直接。"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说。
  此外,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央行对公开市场的连续净投放也给流动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可以缓解公开市场对于流动性的回笼压力。
  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连续14周净投放,仅2011年以来,累计净投放资金就达到了6350亿元。
  "考虑到今年一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超过1.6万亿元,外汇占款增势不减,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依然倒挂,仅凭公开市场操作难以完成资金回笼,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预期。"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邱志承说。
  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也提醒,由于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时滞性,市场消化大约需要3-6个月的时间。因此,货币当局在出台紧缩政策时也应注意前瞻性和稳定性,节奏不宜太急。
  "此外,物价上涨并非只有流动性过剩一个因素,市场供给、自然灾害等都可能推高物价。因此,抑制通胀不能单一依靠货币政策,还需要配合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和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吴晓求说。(.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