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豪个人资料:素馨——被遗忘的羊城“市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18:56
素馨——被遗忘的羊城“市花”
金羊网 2008-04-14 14:28:29

                                                图:有关素馨花的历史遗物,仅余“花洲古渡”石牌坊一座

 

·纪念广州建城2222周年

□陈棠

广州现在的市花是木棉花。广州以前也有过一种花,诗人说它“种传香国无双色,品是珠江第一家”,名叫素馨花。明清时期已远近闻名,历代的州、府、县通志的植物部,均把它列在前茅,且占大篇幅。清范瑞昂说:旧时广州七门有花市,所卖只素馨,无别花,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可见素馨花在当时广州人眼中的地位。

素馨花在广州已种植了两千多年。据说南越王赵佗在广州欲称帝,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到广州劝降,陆贾携带了圣旨和各种礼物来广州,其中有一种是从波斯胡人得来的植物,名叫“耶悉茗花”。赵佗受降后,命人将这种花植于河南庄头村中。经过多年繁殖扩种,耶悉茗花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一种产业。清黄绮云《广东花木记》中记载:素馨一名耶悉茗,一名河南花,来自波斯,珠江之南有庄头村,十里均植素馨,名为花田。

素馨花是一种藤本蔓生的小灌木,花白如雪四瓣外开,冬夏均开花,花朵中含有一种挥发得很慢但又浓烈的香气,花农在花朵含苞时采摘,以减少香气的挥发。此时的花苞仅如一支火柴梗,天未明时即采之,以湿布覆盖以保鲜,集中运往花市、香精厂出售。

素馨花有许多用途,第一是制香精用,旧称“龙涎香”,明清时已是外贸出口商品。解放后,统一由芳村百花香料厂收购并制炼;其次是供妇人佩戴及供奉神佛前。卖花女(珠女)用彩丝、竹签等编串为花串,主要供妇人伴髻,有诗句云:“半夜发香人梦醒,银丝开遍素馨花。”居巢说:“珠女至今颜色好,一生衣食素馨花。”

素馨花另外一个用处是食用和药用。素馨干花可以熏茶、熏酒,清香宜人;心气痛患者亦可用干花加水煎服,数服可愈,还有人用以煮水沐浴,遍体生香。旧广州民间就有“残花尚带香”的说法,可见它即使花干了也有价值。

素馨花其貌不扬,其花虽香,但花朵薄而小(直径不过三厘米),本不足为贵。然而,它在旧广州名气甚大,冠于其他香花。宋元明清及民国初的诗人墨客都青睐它,咏唱的诗词歌赋不可胜数。因为素馨因人而得名,人因花而益彰,历千年而不衰:

据说一千年前,在残唐五代的时候,中国大乱,十国中的后汉国刘陟盘踞广州称帝。传到后汉后主刘釨时,他残暴荒淫,鱼肉百姓,到处修建宫室庭苑,以供享乐。刘釨有一宫人名叫素馨,年青病死,葬于庄头村耶悉茗花田之畔。美人冢上的雪白香花,引来后人一番凭吊,因耶悉茗拗口,表达不出花的名实,既有美人既素(白)且馨(香),故将此花改名为素馨花。

由此十里花田成了广州人郊游踏青的好去处。庄头村人也种植其他花,在水溪两边种满姜花,屋前屋后种白兰、鸡蛋花,走道过廊种藤蔓夜香花,还种了彩色的朱槿、佛桑等。在一片雪白的素馨田中,装点得姹紫嫣红。清道光年间评“羊城八景”时,就以“花田夜月”之名评上;后河南评“海幢八景”时,又评上“花田春晓”之景。

如今,庄头村已没有花田。因素馨花而得名的历史遗物,就是花的集散地“花渡头”,留有“花洲古渡”石牌坊一座。上世纪70年代改造滨江道时,将渡口改掉,石牌坊移到晓港公园内,可惜只有牌坊而没有素馨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植物香精根本无法与合成香精相比,“龙涎香”的香精怎能与巴黎之夜、蜜丝佛陀等香水比?同是香花,素馨花由于种植难,产量低,也远比不上同等功用的茉莉花。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广州市工业大发展,规划海珠区为工业区,一条工业大道直穿庄头村而过,一座座工厂楼房拔地而起。庄头村最后一片花田于上世纪60年代末因建设珠江医院而消失。

50岁以下的广州人,恐怕都不知素馨花为何物。罗国雄先生在编撰《海上明珠浮沉录》时说:“曾闻市有规划,拟辟庄头公园,并拟培植素馨花为主。笔者期待已久,望早成事。斯时,倘原来真有素馨其人,料亦含笑九泉。”庄头公园已于2006年中基本建成,对游人开放。笔者多次前去游览,但发现公园只种了几丛其味不香的黄素馨。

嗟乎,素馨花已经如白鳍豚、华南虎一样稀有了?消失了?心里总不是味道,胡诌几句哀歌,以告罗先生:

庄头历史是花田,素馨十里任流连。沧桑几度家园改,名花芳冢两不存。……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