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画之塔1 迅雷下载:聚焦艾比湖湿地卤虫 巴丹吉林沙漠探秘:卤虫的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3:11
聚焦艾比湖湿地卤虫 - 科学探索 - 春秋中文社区 军事 春秋 历史 ...
聚焦艾比湖湿地卤虫 湿地, 艾比湖艾比湖又名哈齐湖,被国家确认为湿地保护区,面积达580平方公里,属新疆精河县管辖。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世界五大风口之一的...
bbs.cqzg.cn/thread-396183-1-1.html 2011-4-4 - 百度快照
聚焦艾比湖湿地卤虫
湿地, 艾比湖湿地 艾比湖
比湖又名哈齐湖,被国家确认为湿地保护区,面积达580平方公里,属新疆精河县管辖。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世界五大风口之一的阿拉山口大风口就在它的西北边,全年160多天8级以上的大风不偏不移正对着艾比湖湿地吹过。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艾比湖卤虫的发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1986年7月,青岛海洋大学卞伯仲博士首次来新疆考察卤虫,拉开了新疆卤虫研究的帷幕。卞伯仲博士考察了新疆的艾比湖、巴里坤湖、乌鲁木齐的达坂城盐湖等3个高盐湖泊,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艾比湖湿地卤虫资源量最大。
随后,天津水产养殖公司、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先后派员专程赴艾比湖考察,了解艾比湖湿地的卤虫情况。
卤虫是一种生活在高盐度水域的小型甲壳动物,孵化1天~2天后的无节幼体具有大量卵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鱼、虾、蟹等幼仔良好的活饵料。其休眠卵(冬卵)易保存和流通,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孵化,是当今国内外水产养殖业广泛利用的活饵料。
世界卤虫的研究始于1755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美国才将其应用到水产养殖业中;20世纪60年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卤虫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70年代末,卤虫卵的商品量已供不应求,价格昂贵,出现严重短缺。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湿地卤虫被首次发现,1979年开始正式作为商品出口,1982年出口量已达20多吨。同时,我国的生物学家对沿海盐田的卤虫进行了研究,并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和卤虫卵的孵化率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随着养殖生产对卤虫的需求量和出口量的增加,许多地方出现了超采现象,沿海卤虫资源蕴藏量呈现萎缩状态。于是一些从事卤虫研究和应用的学者、专家将注意力转向内陆高盐水域。
艾比湖湿地卤虫的发现吸引了内地众多厂商,陡然使平静的艾比湖地区热闹起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可观的经济价值使卤虫的捕捞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新疆精河县生物制品厂近几年的加工量看,鲜卤虫年加工量在350吨以上,而偷捕贩卖的数量也在300吨左右。
根据这一数量判断,艾比湖湿地卤虫的捕捞量占资源总量的80%左右。
艾比湖湿地生活着天鹅、海鸥、野鸭、大雁等鸟禽,数量达数万只以上。艾比湖内已无鱼虾,无疑是因为其中的一部分鸟禽以卤虫为食造成的。每当湖面出现卤虫带必有鸟禽群栖落。检测鸟禽粪便,发现有些全系卤虫孵粒。
正由于艾比湖湿地中有着丰富的卤虫资源,为鸟禽提供食物,使之成为候鸟禽类繁殖的场所。艾比湖被划分为湿地保护范围,其目的是保持湿地的水量供应,同时保护湿地中生物的多样性。而今这种严重超采现象无疑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食物链,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失衡,对艾比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危害。
有关专家告诫:适量采集,辅之于人工饲养卤虫,是保持艾比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巴丹吉林沙漠探秘:卤虫的力量
新华网 (2002-11-28 17:57:53)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8日电(记者 姜在忠 王晔彪 柴海亮)卤虫,学名丰年虫,形如小虾,体色美丽,雌性呈紫红色,雄性红中泛蓝,生活在内陆盐水湖中。别小看这种体长一厘米多一点的小虫子,它却改写了生活在巴丹吉林沙漠里的牧民的文明发展史。
无法考究生活在巴丹吉林沙漠海子中的卤虫发源于何时,当地牧民只知道这种红虫子到了秋季便浮到水面上,整个海子都被染红了。虫子拉得“屎”很厚,随风飘到岸边, 一垄一垄的。这种情形年复一年。
1999年秋天,几个南方的海水养殖专业户来到这里探访,确认了漂浮在海面上的虫“屎”就是十分珍贵的卤虫卵。这种虫卵和即将孵化的鱼卵一起放养,几乎和鱼卵同时破壳,是幼鱼难得的“开口食”,可以大大提高幼鱼的成活率。于是沿海养殖户争相到此抢购,当时1公斤干卤虫卵可以卖到500多元。
2000年夏天以后,巴丹吉林便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安宁,人们纷纷进沙漠中的海子,争捞卤虫。当时人们还是沿用了千百年来的交通方式,骑乘骆驼进出,近的海子单程三、四天,远的海子单程要十天半月。一个夏天下来一个人可以挣几万元。
记得马克思说过: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人们便会铤而走险。当时捞卤虫产生的利润岂止百分之三百,简直一本万利,骆驼悠闲的步伐显然不能满足人们挣钱的急切心情,于是有人开始了用机械化手段向沙漠外运输卤虫卵的冒险探索。
巴丹吉林沙漠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沙漠,峰高坡陡,沙山连绵,骆驼在沙海中行进尚需迂回,有的坡需要跪着前蹄才能爬上。那些在草原上恣意惯了的车手,为了征服沙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初人们是选择了摩托车替代骆驼,由于一时无法把握沙山中的地理环境,驾驶技术不过关,不少人为此车毁人伤。
摩托车征服了沙山之后,人们往返一次海子仅需一、二天时间,挣钱的速度明显加快,但此时人们又不满足于摩托车运载量太少,于是又有人开始尝试使用四轮机动车运输卤虫卵。
第一个把北京2020型吉普车开到沙漠腹地最大的海子——庙海子的司机叫达布希勒图。2000年秋天,他用了两天时间才走完了这150多公里的路程,而现在他只需5个小时。他说:“当时我们试了很多车型,拖拉机速度太慢,惯性不够,爬不上高坡;卡车太重,沙地里老陷车;进口越野车性能虽好,但前后轴距离长,翻不过沙梁,只有北京2020吉普车,车体轻轮胎宽,前后都有加力,轮距短,最适合在沙山中跋涉。”
自从汽车可以在沙山中行驶,巴丹吉林沙漠的居民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用汽车把产品拉出去交易,除了卤虫,麻黄、甘草、肉苁蓉等都是受欢迎的特产,然后用汽车把需要的东西拉进来。牧民们原来居住的帐篷和土坯房,逐渐被砖木屋所取代,而且室内装修考究,贴了漂亮的瓷砖。原来手提肩挑浇地,现在从城里拉去了机器进行灌溉,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有了发电机,太阳能,有了靠卫星无线接收的电视机,总之,城里人有的他们那儿都不缺。
“如果这里没有卤虫,我们肯定还是过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我们都非常感谢卤虫。”牧民敖其尔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