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说师兄的坏话19楼: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表态:法律不可靠 须武力讨袁(2)_微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9:31

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表态:法律不可靠 须武力讨袁(2)

来源:未知   作者:wkvip 发表时间:2011-01-07 11:39 点击:99次 轶闻秘档历史人文自然探秘放眼世界人物观点考古发现 核心提示:箫致治:虽然远隔千里,虽然两个人不熟悉,但是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后面在广东地区发起了兴中会的时候,黄兴并不知道他们搞了一个兴中会,连孙中山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他在湖南成立华兴会,从侧面来说又说-

 

箫致治:虽然远隔千里,虽然两个人不熟悉,但是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后面在广东地区发起了兴中会的时候,黄兴并不知道他们搞了一个兴中会,连孙中山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他在湖南成立华兴会,从侧面来说又说明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振兴中华,为了救亡图存。孙中山主要的是他的活动地方,主要在广东和华侨中间,黄兴的活动地盘主要在长江流域。

解说: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难时刻,黄兴与比自己年长八岁的孙中山一样,选择了一条凶险叵测的道路,两个革命的先驱者,一个在海外,一个在国内,坚持着各自的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原始理想。

箫致治:19世纪最后那几年,帝国主义个个都想来中国夺块地块,掀起了瓜分的狂潮,中国随时都可能灭亡。黄兴就首先就是在这个形势上,看到民族危亡非常的严重,他觉得作为一个青年应该勇担起,救亡图存的责任。

解说:这里是黄兴的故居,黄兴原名轸,后来改名为兴,字克强,据说取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的意思。

郭钦(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黄兴从他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我们发现他还有一种性格,就是我们讲的,他有激烈的一面,非常激烈的一面,有时候我们看到很沉稳,很冷静,很理智,但是他很偏激,很倔强,用我们湖南话讲就是脾气犟,霸蛮。

黄兴变卖家产筹备起义 失败后远走日本

解说:华兴会成立之后,黄兴变卖长沙的祖屋和农田筹集革命资金,并多次在长沙等地筹备起义。1905年又一次起义流产之后,黄兴不得不远走日本,同年7月下旬,结果在伦敦、巴黎等地,进行革命宣传的孙中山,也乘船到达东京。两位将对中国政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饶怀民:孙中山到了日本以后就问了宫崎滔天,宫崎滔天和孙中山是很好的朋友,是一个日本志士,就问了现在有什么著名的革命党人,在东京没有。宫崎滔天说有湖南有一个叫做黄兴的,他现在在日本,要不要我叫他来见你,孙中山讲我还是去见他吧。

郭钦:他为什么当时那样急的想见黄兴呢,它是有两个原因,这是黄兴特别所具有的。一个就是黄兴他在国内的时间比较长,在国内求学的时间也比较长,那么他受传统教育,而且还中过秀才,这样一种学习经历,使得他跟当时在日本的这些留学生,很多人是相似的,这个相似的经历使得黄兴在日本留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而且这些留学生,也把黄兴当成他们中间的一员。

第二呢黄兴在武汉,在武昌两湖书院求过学,那么这个求学使得黄兴跟湖北和两湖籍的学生接触得特别多,而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中,以两湖籍的人数特别多,革命份子中两湖籍人更多,这就决定了黄兴是两湖籍,或者讲是中国的,在日本留学生中的一个代表。那么这两点孙中山是不具备的,孙中山长期在海外,他在日本留学生中的影响是很小的。

孙中山黄兴在日本见面 决定合并双方组织

解说:孙中山1895年就到过日本,建立了兴中会横滨分会,7年后离开日本游历欧美代表1905年再次返回日本时,孙中山充分认识到留日学生的革命价值。于是资历与岁数均较黄兴为长的孙中山,主动探望黄兴,两人在寒喧过后,开始了不拘礼节的畅谈。

黄伟民(黄兴长孙):中山先生和黄兴认识以后,就谈到了对世界政局的变化,以及世界国体的各方面的情况,那么就感觉到中国非革命不可,两个人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很投缘。所以就谈到了,那个时候孙中山就讲到他的兴中会的,一个是讲到兴中会起义的事情,另外就讲到兴中会起义失败,以及在国内当时的状况。那么黄兴也讲到了他的华兴会的情况。

饶怀民: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所以这样就商量,孙中山讲是不是要成立一个组织,不然各个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样的话联合不起来,形不成一种力量,黄兴表示同意。

陈晓楠:孙中山、黄兴第一次见面之后一个月,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而这一组织的核心骨干力量,都是来自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和黄兴创立的华兴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39岁的孙中山被任命为总理,而31岁的黄兴则是担任执行部庶务,成为了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他和孙中山、章太炎制订了一整套《革命方略》,作为指导革命党人,在内地发动起义的纲领性的文件。从此,在未知的革命道路上,一个为革命摇旗呐喊,一个为革命冲锋陷阵,孙黄两人的名字,紧密地相连了。他们默契地分配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同时也共同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

黄兴放弃领导同盟会机会 推举孙中山为领袖

饶怀民:所以在同盟会成立的时候,黄兴提议同盟会的总理由孙中山来担任,不必经过选举,这样一提就是孙中山威信很高,黄兴的提名,大家都同意,举手通过。

解说:黄兴的话语并非毫无来由,同盟会成立之初,华兴会内部关于领导的构成,有过不同的声音。有部分成员认为应该还是由自己人,来掌握同盟会的领导权,而作为华兴会的创始人,黄兴自然有着他的考虑。

郭钦: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很清楚,如果经过选举可能选不上孙中山,为什么呢,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个原因。当时留日学生基本上是听黄兴的,黄兴在他们的威望中是最高的,孙中山没有接触怎么可能选孙中山呢?

黄伟民:我们华兴会虽然人数很多,影响也比较大,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占着这个位置,因为孙中山比他早革命十年,这是第一。第二孙中山在海外跑的地方比较广,有他各个方面的人缘和影响。

郭钦:所以黄兴他应该清楚这一点,也看到这一点,所以说选总理不必经过选举程序,直接推选孙中山。

黄伟民:干革命不一定要当这个领袖,我趋于次要的地位没有问题。

解说:在黄兴的推举之下,孙中山的领导权威得以确立,在此后的两年间,孙中山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革命和募集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支部,而黄兴则担负起了,直接领导国内革命武器起义的重任,历经挫折,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傅国涌:他非常能够行动,富有行动能力,实际上很多硬仗都是他打的。

箫致治:所以能够在国内指挥活动,能够组织武装起义,能够搞宣传,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理想,来搞革命的呢,这些事都是黄兴做的,都是黄兴在具体的策划,当然他跟孙中山商量,孙中山也有些意见。

黄兴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 战斗中失去两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