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巴士4.0:批判商学院的两大谬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22:20

批判商学院的两大谬误

作者:张肇麟 发表于:2011-04-11

    当今在商界横行于市的有两大谬误:一是对企业价值的崇拜;一是企业能力的崇拜。关注企业价值和企业能力都是好事情,但一当你把它当作了出发点就过了。因此我对现今人们对价值和能力的过度推崇叫做崇拜。那么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呢?又该把什么作为出发点呢?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阐述:

这个崇拜的成因和本质;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出发点必须具有“全面导向成功”的功能。

(一) 德鲁克说,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他的两项基本功能就是营销和创新。人们未必真的理解了这两条貌似简单的哲思。

人们常有疑问:“赚钱作为企业目的,有何错误呢?既然关注顾客是因,赚取利润是果;那么直接从结果入手有何不对呢?这并没有排斥正确的‘因’!”

企业价值的观点其实还是赚钱的观点,只不过加上了持续赚钱的因素在里边。而加上了这个因素,就包含了战略的因素在其中。这不是更有道理了吗?

不是!哲学家没有进入企业过程,企业界尽是一班没感觉却自以为是的教授,还有就是钻到企业过程的经理老板。因此这里的哲思水平很低。

组织并非是一个单一理性的个体,简单说它至少有两大群体进行着内部博弈:经理人与股东。这个博弈的存在使“名”的“企业价值”由于承载一些新的功能,从而变成了其他的东西。我们来看看这个新功能并从中观察这个被称为企业价值的东西变成了什么。

股东对代理人的信任最终似乎只能锁定在“委托物(企业)”的增值,经理人似乎只有通过这个指标下的结果(业绩)来定义身价,股东似乎也只能通过这个角度使经理人的价值变得可以衡量。

这时经理人的交付物就被指标导向了,同时经理人的自身价值实现的确认方式就导向了(主宰)他的动机。“指标等于业绩”给太多操作留下了空间。尽管是股价也未必等于业绩,但业绩的名与实到此已经混乱了。

指标是可以操作的,股价也是可以在一定范围操纵的。股价也好,利润也好,都有它自己的机制,但未必属于真正的企业主精神下的机制。股价的大起大落,业绩的急转下滑,持续绩优股企业的实际虚空,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二) 企业能力导向也有问题么?这是一个兼顾了竞争的内部实力角度。我们不能说它有问题,要明了一切,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哲学深度。那就是:人是个活体。当人们把导向的地位交给了“企业能力”,新的一些指标就出现了。对“可测量”的崇拜是打着“科学管理”的幌子现身的。人们过于依赖指标来确定一切,而指标又使人们对“实”的关注偷偷陷入了对“名”的误解泥潭。

企业能力指标真正的导向作用是把人们的焦点引向了对过程的关注(尽管有标杆,但对竞争对手的关注也是偏颇的)。你可以去看,那些管理非常出色并且始终关注管理提升的企业就像那些长时间处于股价高峰的企业一样,都突然倒掉了。

既然我们不能太过聚焦“过程”,又不能太过聚焦“结果”,那么我们该关注什么呢?

意义!我们必须关注在意义上面!这是一切正念和大谋略的立足之地。这就是杜拉克所说的:顾客的需求。这就是企业存在的意义。

(三) 财务指标没有过错,但财务指标本身缺乏的是内在精神。

德鲁克的观点不仅是说关注顾客是第一位的,而且他的观点当中最有智慧的在于“创造”顾客,这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说出了企业成功的玄机:动机所指——一切动力动态地聚焦在客户一方。

围绕着创造顾客的大方向,企业能力就成为了重要而且必要的手段,企业价值就成为了诊断自身状况的重大指针。然而,脱离了这个重大方向,企业能力关注就变成了过程导向,企业价值导向就变味成为价值操纵和个体利益的博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