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98:首饰盒中看沉浮“邹协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4:05:47
【收城记】
首饰盒中看沉浮“邹协和”
文、图/葛亮

铺面宏丽,本厚货好,老武汉金号银楼整个行业,呼风唤雨的多半是浙江老板。老物华、老天宝、老凤祥、老文元、老庆云、老宝成、老万华……无一不是浙江帮的字号。汉口本地人的小银楼虽开得到处都是,但多半对外说是某浙帮大银楼的分号,店里甚至会请一个下江口音的师傅,说几句浙江话,以广招徕。在这个情形之下,江西老表的“邹协和”金号能够在汉口发家算是一个“意外”。
邹家老籍江西,五弟兄1904年来汉发展,刚开始门面只有半间,邹家兄弟在这边卖银首饰,人家在那边卖面。传闻“邹协和”的第一桶金,是有人晚上拿了一个大银罗汉上门,邹家老二邹济之看后劝来人拿到别家去卖,说这尊罗汉外包银里含金,我家小本经营,买不起。来人于是说:“我走过好多店子,没一家说实话,就便宜卖给你家了!”老大邹沛之便借钱将罗汉买下,提炼后得黄金若干两,自此,“邹协和”有了做大的本钱。
图中这个民国风的铁质油漆首饰盒,是“邹协和”金号上世纪30年代的物品。盒盖正中是个红袍状元,拱手立于一条大鲤鱼上,脚下水波浩荡,四周鲜花环绕,取“鲤鱼跳龙门”之意,上写:“江西 汉口邹协和金店”。盒盖内标注着邹协和在汉正街新街口、交通路等处的店址等。此时“邹协和”已是业内翘楚,但也被浙帮银楼集体围攻,交通路分店开设后,浙帮甚至集中几个大店的力量,把市场上几种畅销饰品买光,让“邹协和”新店开张就断货。最后多亏药、油、钱庄几个行业的江西同乡挺身相救,这才平息风潮。
抗战前全盛时期的“邹协和”,有金号8家,每店流动资金黄金500两,另开协和、协盛、鸿大三家典当铺,名下房地产36处,江西乡下还有大片水田——出身江西丰城燕山乡湖塘村农家的邹氏五兄弟,沛之、济之、源之、澄之、润之,个个都成了汉口豪富。
只可惜武汉沦陷后,“邹协和”几乎遭受没顶之灾。老大邹沛之夫妇逃往湖南,其子邹启祥、邹蔼祥携黄金1000余两,由香港辗转桂林、贵阳与沛之会合再逃重庆。抗战八年,回汉时千两黄金已付之东流;老五邹润之携带家属及老母,携黄金500两逃到香港,回汉时也两手空空;留汉的澄之被日本宪兵抓捕,家属被逼交出大洋3万元。好不容易盼到光复,没多久,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大人物纷纷挤兑黄金,加之恶性通货膨胀下的黄金限制买卖,让五弟兄穷于应付。邹协和存在上海大德成金号的800两黄金,先是被指倒卖黄金将其没收,“邹协和”打了整整两年官司,一直打到南京最高法院。虽然取得胜诉,等到折合法币发还时,却只能买进8两黄金!这样拖到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邹协和”已经是块空招牌了。邹家各店分别改营副食品或茶叶。从1909年在前花楼正街半间店面算起,到1949年为止,“邹协和”历时40年后消失了。
——《楚天都市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