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女儿国txt:染色馒头里的信任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46:06
 染色馒头里的信任危机 时间:2011-04-13 05:19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是将白面染色制成,制作过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据了解,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本报今日18版报道)


又出食品安全问题了。


这样表述似乎不够精准,或者可以说,食品又被曝光出安全问题了。这两句话有差别吗?当然有。后者的潜台词是,食品安全问题早就有,经常有,天天有,只是你没发现而已。那么,“大姐呀,那这早咋没发现呢?”借用小品《卖拐》中的台词说,“早你没碰见他,你早碰见他早就瘸了”。所以,染色馒头并不奇怪,只不过是售卖的企业、超市比较倒霉,撞到记者的镜头上了。所以,面对被曝光的染色馒头,有必要说几句题外话。


先说媒体。天天曝光这个,曝光那个,揭这个黑幕,说那个短处,一会儿说这个不能吃,一会儿讲那个不能用,总是挑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来曝光,搞得民众很紧张。你看你们以前没曝光的时候,我们吃的用的不也好好的嘛,大不了身体出点问题,即使落个残疾,也总比再加上精神病好吧。


退一步说,媒体曝光了,要是能解决问题那也算不错,可是,掰着指头数一数,有几个食品安全问题能彻底解决没有后遗症?三鹿公司是没了,人抓了,官员也免了,三聚氰胺呢?照样屡禁不止;瘦肉精5年前就发生过中毒事件,不是别的地方,就发生在染色馒头的生产销售地——上海,现在呢?还不是一样“想用你就多用点”。


再说消费者。在染色馒头的报道中,许多消费者挑选馒头的依据是——看标签。记者也多次拿标签中标注的配料、生产日期等和事实、法律法规作对比,指出其中的违法违规之处。钱钟书先生说,一切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对白纸上写的黑字非常迷信。现在是不管教育程度高低,对白纸黑字都很迷信。写在纸上就可以相信吗?刑法中有疑罪从无、严禁刑讯逼供的规定,还不是出了个赵作海;“限塑令”几年前就下了,超薄塑料袋依然销售火爆;农业部早就规定禁止企业使用“瘦肉精”,双汇公司却专挑“健美猪”进货……诸如此类的法律、法规、文件尚且如此形同虚设,都难以持守,难以相信,消费者又怎么能相信一个小小的标签呢?


还有的消费者说,超市的东西肯定没问题,有质量保证。不说远的,近期出问题的超市就不少。沃尔玛在渝销售过期板鸭,广州好又多超市查出6种含有害物质食品,家乐福卖过期牙膏,包装上有两个有效期……有了这些前车之鉴,超市又怎么能相信呢?


那还有监管部门呢?可是正如你已所见,正是之前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消费者对监管部门的信任变得越来越稀薄。


有人可能会问,媒体曝光却又解决不了,企业不能信,超市不能信,监管部门也不能信,作为消费者的民众应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闭上眼睛。不过,如果有一天,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民众的信任流失殆尽,那时候闭不闭眼都不再重要,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更大的危机。


本报评论员 赵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