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救碧瑶任务:读书——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1:30:36
一、教师需要读书。
1、是学习型社会的需要。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两次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新观点。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在于不断学习,包括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等等。为了营造教师读书学习的社会风气,四川省首届中小学教师读书节于2004年9月8日在成都开幕,进行为期三年的读书的一系列活动。社会在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张文凭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教师的“一桶水”不仅是够不够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它是否是一桶活水的问题。俄国文学家普希金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在激烈竞争中高质量地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读书成为了工作生活的一种需要。
2、教师职业的要求。不久逝世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他为北师大写的校训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要求,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来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其言行举止、思想道德不仅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社会其他人员也产生影响,从这一点来看,教师是全民学习的典范,具有表率性。带头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地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3、新课改的需要。新课改的成败,关键是教师的素养即专业化发展水平。一方面,新课改理念、资源开发、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新问题需要面对,另一方面在新课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新课改对教师的一个定位是研究者,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如何提高研究能力,不读书不学习不查资料行吗?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这一切都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通过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教师要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为何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就其原因,有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电视网络的冲击等等原因。马克思,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也是世界公认的大学者,他生平著作极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等都是他著名的代表作。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和学术生涯中,始终都与书为伴,好学不辍。所谓人贵立志,学贵以恒,教师应该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读书,还要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求得好习惯。”
中国目前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心理的一大弱点问题是浮躁与急功近利。所以读书是不易的,它需要平心静气,要耐得住寂寞,浮躁不得,它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要灵活安排时间。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鲁迅也讲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在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下,对于学校就要建成一个学习型的学校,对于一个团体,就要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每年每个教师可以报销150元的订书费用、要求教师制作读书卡片、年会论文评比奖励、重奖获奖和发表的论文、分发适合教师的书籍、课题资助金制度、每期考核备课组、出资金进行研究生培养等等,应该说这些措施卓有成效,教师们的学习风气比较浓。
三、教师要会读书。
1、会选择书籍。
根据教师教书育人的这一职责,可读性的书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提高专业素养的书籍。这类书籍可以补充完善专业知识包括最新的。例如:历史学科的有:《中国通史》、《外国历史常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学习》、《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文史知识》等等。第二类,教育学、心理学类的书籍。例如:《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心理学》、《中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学》等等。第三类,教育思想、教育案例类的书籍。例如:《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四川教育》、《教育科学论坛》、《学习理论》、《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部分休闲性的书籍。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愈来愈多,职业倦怠感在明显化。教师读一部分休闲性的书籍,可以舒缓情绪,消除郁闷,减轻压力,调适心理。例如:《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旅游》、《微型小说选刊》、《幽默与笑话》、《教师博览》、《知音》、《家庭》、《名人传奇》等等。
2、善于保存资料。教师要学会获取信息、保存读书资料的技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可摘抄可复印可购买,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所谓天道酬勤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位伟人,马克思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在各个领域中都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时代思想的高峰,是与他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善于保存资料密不可分的。当然,对不同的书可作不同的选择,由于古今中外的书浩如烟海,它们的类别和内容各不相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结构加以适当的保存方式。
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荀子·劝学》中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对于这一点,笔者是感同身受。我在平时比较注重在读书过程中收集资料,在暑假、寒假比较空闲的时间里进行整理完善,现在有剪报贴片250张,复印胶片360张,剪报资料5大本,其它复印资料2大盒子等,可以说是相当丰富,这非常有利于我的教学工作,包括课堂资料的选择运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等。
3、注重运用性。
哈默登说:“读书的艺术贵在善于读。”教师读书应该像蜜蜂一样,把采撷来的百花的花粉进行消化与加工,并酿制成蜜浆。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认同学思结合法,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但要看,还要动手,动脑。读书学习,刻苦的学习精神固然重要,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同样不可忽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总结,而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读书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教学中的运用,注意在读书过程中吸收,内化为教学行为,改善教学实践。华盛顿说:“读书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对于好的书籍,不仅要读,而且还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可以边读书边思考,增加研究的成分,形成自己的一些教学设想和教育思想。要让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提升专业素养,陶冶性情,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笔者研究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研究》课题,抓住新课改教学方式的三大转变与创新的核心。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加强过程性与体验性,重视学生的知识建构,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教学思路,注重实践与创新。通过读书学习,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在加强开放性、个性化、民主性方面,例如:设计了一活动“了解台湾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为以后回归的台湾设计区旗区徽。”;在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个人经验的联系方面,例如:设计了问题“孔子的关于学习方法,你在学习中已经用了孔子的哪些方法?哪些学习方法没有运用或运用得不够?针对你的学习情况,有没有更好的?”,“假如今天你去游丝路,你该准备些什么?你会遇到哪些名胜古迹?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为增强学生的认知与感悟,在播放《火烧圆明园》和《长城》片段之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为了了解茶文化,让每个学生回家带来少许茶叶,举行了一次主题为“茶韵”的品茶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厚积薄发,要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还得要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认为:“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有人讲得好:学生在教师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发展。总之,通过读书,更新教育观念,改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读书,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助推器。记住英国著名的戏剧家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如鸟儿没有翅膀。”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层面来讲,如何建立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怎样多元化激励教师们养成读书风气?从教师层面来讲,如何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这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浏览 (27)
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