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怀光厉害吗:话说招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09:25

话说招行

(2009-07-02 19:40:54)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司

    (一)招行有很多东西可讲,它在许多方面都做的非常优秀,是超出我的想象的。比如招行的网上银行,以前用没有觉得什么特别之处,后来用过中银香港的和农行的,才发现招行的设计非常合理,使用很方便。中银香港的网银,一进去就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操作,后来是在电话指导下完成的。农行的呢,看的懂,但设计的很怪异,比如汇款,招行的只需要输入对方的账户名、账号、开户行即可,如果需要,在收藏该账户信息的方框内打个勾就可以把对方的信息保存起来,下次用时就可以避免重复输入;而农行的设计是,不管你是否需要保存对方的信息,必须先建立客户档案,然后再从档案中把你要操作的对方挑选出来,实际上有不少客户可能就打这一次交道,比如网购,是不需要保存这个账户信息的。显然,招行的设计更符合我们的使用习惯。这个细微的差别反应了招行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我当时要从个人户转一笔款进广州的公司户,但农行给的选择项里并没有这个分类,担心操作失误,就打它的95566咨询,天可怜见,打了一天都无法转进人工服务,后来在网上找到开户行的直线电话,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好,但也无法确认该选哪一项,并且说以前也有人反映过这个问题,软件是总行设计的,他们也无法解决。最后是我大着胆子瞎试,终于把钱汇出去了。和招行打交道这么多年,什么时候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啊。

招行的人才流失是比较严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很多行业一流的公司都在为该行业输出人才,比如万科华为,基本上都是行业的黄浦军校,只有当中国成为真正的法制社会,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如果招行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变成别人向它输入人才,那才是真正该担心的时候。我相信招行的人才培养能力,也确信招行流失的人才有助于提升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水平,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招行不断追求,不断领先。


(二)
我们再来说说招行的另一优秀特质。银行被归为金融服务业,它首先属于服务行业,只不过银行是特殊的服务业。在四大行横行天下的年代,我们并不能感觉到“服务”这两个字,是招行,将银行业的服务特性归了位。长期难以享受到服务的国民对服务的理解往往就是态度,态度好就是服务好,其实,要做好服务,态度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它还包括了环境、流程、方便、需求的满足等等方面。招行在服务上可以说做足了功夫,不仅走在其它行的前面,也走在了客户的前面。你想到的它做了,你想不到的它也做了。相信和招行打过交道的人会认可这一点。比如排队,在招行,只要排队的人一多,马上就会增加窗口,这一点五大行现在都没有做到;比如业务电话,招行的95555,不说能办哪些业务,单说接通率,招行绝对遥遥领先;招行的大堂经理甚至保安都会对你的咨询耐心解答;业务员规范的操作、亲切的笑脸自不必说了。这些都很琐碎,但服务就体现于细节。本人在香港的银行办理业务,感觉就服务而言,招行并不比它们差。
服务成就了招行超越同行的软实力,其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手段已经具备了强大的领先优势,相信当外资行大规模进入中国后,招行是唯一一个能在服务上和它们抗衡的中资行。


(三)
现在说招行的创新。十多年来,招行在前面跑,其它行在后面追,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道风景。借记卡、电话银行、统一业务电话、大堂经理、网上银行、短信提醒、贵宾服务、电子回单柜、代客理财、POS机代客缴费、信用卡等等等等,不论是业务创新还是服务创新,招行都走在前面。这些东西,其它行不是不会做,实际上它们后来也都做了,但只有招行在不断地研究客户需求,把创新当作立行之本,作为一种竞争手段。业务和服务容易学,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是长期培养出来的,非一朝一夕之功。

 

(四)
下面来说招行的技术支持。大家知道,现代化银行高度依赖新技术,尤其电子信息技术。当年我所在的一家小银行只有不到十个人的技术人员,而同为小银行的招行却有一百多人。强大的技术力量使得招行的技术支持迅速赶超了大银行,现在,你拨打招行的服务热线和工行或者农行的服务热线比较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使用招行的网上银行,再使用一下农行的网上银行,你又能比较出什么?对技术支持的重视,最终体现为招行的服务优势,这不是实力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五)
说银行,当然不能不说管理。招行的管理有多优秀呢?我只说一个现象,招行现在有不少员工辞职出来,在为其它银行做管理培训!去年广东某大型国有银行的梅州分行花了200多万,请一个咨询公司帮它们做精细化管理,包括培训、业务流程再造等,为期10个月。咨询公司组织了五个老师,有四个是招行出来的!招行的管理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能够体验招行一流的服务,良好的技术支持,背后支撑它的,就是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
前两年,各家银行突然在信用卡领域发力,大量发卡,不少行聘用中介公司发,发一张卡可以拿几十元费用。我有一个亲戚在工厂打工,有天说到她办了几张信用卡,每张可以透支2000元,三张卡就可以透支6000元,有的工友就透支了钱去花。我当时比较震惊,因为信用卡的发放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要求,否则会隐藏巨大的风险。这些打工仔打工妹流动性很大,也缺乏个人信用意识,过年回来没准就不来了,因此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冲量,输于烂发行为,便问她有没有办招行的卡,她说没有,因为招行不给办,哪家的都可以,就招行的不行。
去年帮一个朋友办理二手房抵押贷款,他要把钱汇去国外。按照要求,只能办个人消费贷款,贷到的资金只能用于购房购车,显然需要变通一下。我找了招行的一位客户经理,怎么说都不成,不符合规定。而另一家大型银行立马就给办了,怎么办的呢?和别人签一个假合同,说要买他的房,把贷到的资金打给他,再转回给我朋友就OK了。就这么简单。这么一变通,我朋友等于把房子变了现,房价上涨则还钱赎房,房价下跌嘛,就全当卖给银行了。我相信还有其它行也在这么操作,追求短期的盈利,留下长期的隐性风险。

(六)
再说说招行的一季报。招行一季度拿出了一份全行业最差的报表,同比-33%,立刻遭到市场的抛弃,至今其涨幅都低于浦发兴业深发展,而其它行的业绩却没有这么糟糕,为什么呢?因为贷款增长。在国家保八的政策鼓励下,银行成了扶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季度发放了惊人的四万亿贷款。且不说这些贷款流向了哪里,只说审批流程,这么庞大的贷款他们审的及吗?走程序的时间都不够!更不要说认真细致的贷款审查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缺乏严格的信贷流程,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历次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都是政策催生的,在银行已改造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今天,依然被政策之手驱使,难道还指望将来靠财政来帮你剥离吗?所以说,银行的大量放贷是不正常的。而招行在宏观形势未明的情况下,保持了一贯的严谨作风,没有头脑发热而盲目跟风,没有烂放贷款,在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下,业绩同比下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常的招行成了另类,被资本市场鄙视,至今没有一家机构出来对招行的这种做法表示支持,不能不说我们市场的短视和急功近利。
我们知道,银行是个高风险行业,资本金也就10%左右,90%是负债,总资产亏个10%就可以技术破产了,这要求银行的经营要始终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百年老店花旗、雷曼就倒在了风险管理上。所以,银行的经营,不在快,而在稳,只要资产质量不出问题,它本身就会跟随经济发展而发展。我把招行的一季报是当作利好来看的,在大风大浪面前,招行依旧是那个招行,不冒进,按部就班,这充分说明招行的风险管理是到位的,是持之以恒的,值得赞赏。

 

(七)
招行清晰的定位、优秀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持续的创新精神、完备的技术支持,综合在一起,已经形成了它先进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已经深入到招行的内核,已经经受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只要文化在传承,招行的内在价值就会不断成长。你可以在某一个方面做的比招行还优秀,但要形成超越同行的企业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况且招行依然在前行。
说到招行的文化,我可以讲一个故事,是给梅州某行做咨询的老师说的。招行的员工,下了班去外边摆摊,去推销什么产品,不用领导指派,也没有加班费,完全是员工的自觉行为,连这位老师都觉得惊奇。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做?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八)
相对于其它银行,招行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当然前提是中国经济不出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招行目前在全国有700个网点,是中国第六大银行,而第一大行的工行有2.2万个网点,农行有3.1万个网点,招行的单产也就是平均员工盈利是工行的三倍,在珠海汕头这样的城市,招行连一个网点都没有,你说增长潜力有多大?银行开设分支机构受到银监系统的制约,有些地方,比如广州,因为有本地的广发行,就会限制其它行的进入。银监会有意放松对网点开设的约束,前期招行公布了今年开设20家二级分行的计划,市场波澜不惊,可这对招行来讲,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利好,这表明招行的规模扩张有所加速。试想一下,当若干年后招行在全国拥有3000个网点的时候,平均一个县才一个,那将是怎样的光景?
虽说银行并非越大越好,但一定的规模会带出规模效益来,比如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开发成本是固定的,一个新软件的设计,设计费用也是固定的,在中央台做一个15秒广告,广告费也是一定的,但不同的是,工行的产品软件广告等,是2.2万个网点在使用或者受益,招行就只有700个网点在使用或受益,这就是规模效应。所以不要小看开设二级分行这个消息。

(九)
至于永隆,我认为收购价还是高了,招行的高层说也许今天来买人家不一定卖,这话只对了一半,也许按现在的市场价它不一定卖,但给出一定的溢价还是可以的,除非伍氏家族打算再等下一次类似2007年的疯狂,这样的疯狂不是百年难遇,却也是十年不遇的。尽管如此,收购永隆的方向没有错,身在深圳,面对日益紧密的深港往来,在香港搞个据点,确实能分享一定的协同效应,还是让我们相信招行的能力吧,虽然回收期会长一些。
我们的市场是一个效率低下的市场,制度缺陷、操纵横行,急功近利,机构散户化、傻瓜化现象严重,垃圾满天飞,概念遍地行,没有几个人愿意做目光长远的投资,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故事一连串的奇特景观,业绩好的低估值,业绩差的高估值,流动性好的低估值,流动性差的高估值,机构高买低卖,人云亦云,上个月还极度看空,这个月就激情澎湃。在这样一个污水横流的市场,坚持持有招行这样的优质公司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毅力和勇气。但我们并不应该悲观,毕竟,当潮水退去,云开雾散后,金子还是会发出它应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