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135坎装备在那换:金融危机与文化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02:29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其源头,或许是文化的陷阱。文化引导社会的趋势,尺度十分重要。当贪婪的疯狂之火熊熊燃烧起来以后,再来扑灭它,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社会为金融危机支付的高昂代价,经济层面的,我们看得很清楚了。精神方面的代价其实更加难以衡量!
“文',1)">
化的陷阱”是怎么生成的?
开宗明义,本文提出如下见解:“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其源头,或许是文化的陷阱。”
为了说清楚观点,有必要简略回顾相关的历史。当前的状况,令我们不断想起1929年的大萧条。彼时全球大衰退,世界经济处于一片狼藉的困境,那应该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那次灾难,迫使资本主义的精英们紧急寻求对策。于是,在思想层面出现了凯恩斯主义,在政治层面则是实行罗斯福新政。用现在的语言表述,就是资本主义实施了改革,而且是隐晦地向社会主义学习后的改革。一手学了点计划经济的国家干预,另一手是学了点安定民生的社会福利。由那时至二战结束,世界的格局,是社会主义的攻势与资本主义的守势。
“福兮祸所伏。”飞速变化的形势,让以前苏联为代表的阵营,产生了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盲目感。其主要的表现,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很快将取得全球性的胜利,甚至认为共产主义也指日可待。由于自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无可置疑,自身改革发展的动力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故步自封的僵化。此时,轮到社会主义急迫地想实行改革了,包括借鉴西方的经验。可惜,很多国家没有熬过转型的阵痛,其结果我们早已看见,就是上世纪最后十几年出现的苏东剧变。
历史常常是惊人地相像。苏东剧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阵营,同样引发了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盲目感。最明显的表露,应该算美国学者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终结”的论断。福山公开发表此观点是在1988年,前苏联已经风雨飘摇,但还没有瓦解。因此,当一年后的突变把世界打晕的时刻,西方人未免把福山看成了现代预言家。福山的思想占据了西方社会意识的制高点。几年之后,福山曾经写过一篇文字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声称他所谓的“历史的终结”,并不专指美国制度,学理上更推崇欧盟的实验。福山自我辩护的背景,是美国四处点火的战争,引发了西方知识界的批判。但是,福山的观点已经不是他个人的学术研究,所谓“历史的终结”的想法,在美国上层获得了广泛的赞赏,似乎美国式资本主义的无往不胜已经成为定论。以今天的眼光看,福山的偏激显而易见。只要地球人存在,历史便无法终结,多元的思想、制度的竞争,也将继续时而激烈时而宽松地延续。不过,在20世纪末的十来个年头,福山们自信的态度,确实代表了美利坚顶尖学者的战略判断。
当大学者提出的错误的战略思想,渐渐在社会上扩散,并且获得政治家们的欣赏时,它就演变为文化上的陷阱。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首先是社会思想以及国家行为的变形。美国的主流意识,一般是比较保守的,倾向于尽量少介入外部世界的纠纷。美军在越南战场的失败,加强了这样的保守意识。上世纪80年代,我以作家身份访问美国时所见到的知识分子,谈起战争与和平的话题,无一不是反对去别国打仗的。近一二十年,感觉那里的情况变化很多。所谓“新保守主义”,大体是“以攻为守”的主义。大概是相信了历史即将终结,美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将不可阻挡地向全世界推进,美国当权者开始强化世界警察的意识。他们在前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行动,是那样的意识的具体实践。我想,事情闹到今天,美国的主流意识应该渐渐回归了。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对从伊拉克脱身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就是转变开始的明显信号。
国家战略行为在迷梦中变形
文化的辐射能量,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国家战略行为的变形,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对外的战争,在经济的狂热追求方面,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从20世纪临近尾声之际起步,长时间的繁荣的狂欢开始了。财富,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向华尔街,流向美国人的口袋。假如不是次贷之类的丧钟猛然敲响,大概很难打破“芝麻开门”式的新美国梦。
故事大约是如此开讲的:因为历史已经终结,因为强大的对手不复存在,因为自由是最奇妙的力量,原来的谨慎,原来的规则,原来的控制,似乎已经显得迂腐和过时。现在流行的,是越来越大胆的办法,越来越离奇的花招,目标十分简捷,就是方便地获得越来越多的世界财富!为了理论的通俗易懂,仅仅在传统资本主义的概念上增添了两个字,“自由资本主义”,叫起来很响亮,成为新竖起的迎风招展的大旗。意思很清晰啊,让资本更加自由地为所欲为,更加自由地进入全球的每个角落!
第一等方法,是大量印制美元。这个问题,我在《战略选择——回归金本位》一文中已经详细说过,这里略去。
第二等方法,就是由华尔街出面,假金融创新之名,让全世界购买花哨的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品恰恰是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文化温床上汲取养分,如雨后春笋,横行天下。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善良的民众瞠目结舌地发现,衣冠楚楚的华尔街大亨们中间,骗子特多。民众更加惊讶的是,为什么素来高效的美国机器,迟迟没有察觉庞大的骗局?其实,不是监控失职,而是决策的立意正在放松控制!在“自由资本主义”看来,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市场自己具备纠错的本事,政府监控越少,市场的效率越高。这样的国家战略下,特别适宜金融衍生品的发育。包装、包装再包装,几千亿的高风险的“次级贷款”,竟可以繁衍出几万亿乃至十几万亿的货色卖给全世界,诸如此类的戏法,最后把地球人全拉扯进金融风暴!若不是美联储装聋作哑地放任,可能演变至此吗?
这里,必须回答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欢迎这样高妙却绝对恶劣的东西?仔细想想,答案还是明白的。进入20世纪后半叶,美国的对外贸易,靠什么支撑?换句话说,他们在进口全世界的优质商品的同时,用什么去交换?当辛苦的制造业慢慢转移到世界各地,当汽车等大宗商品被欧洲、日本夺走市场,美国贸易的底气明显地不足了。赚钱的招数还剩若干。其一,军事产品。这东西很赚钱,不过,并非天天可卖,得等打仗的机会。其二,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商品,大的如飞机、卫星,小的如网络、电脑等,这些领域的优势还在,不过,也并非能永远通吃,其他国家追赶得很快。其三,电影等文化商品,此乃传统的来钱的生意,附带外销美国的意识形态,自然很上算。不过,文化方面的贸易总值毕竟有限。因此,靠以上种种贸易,美国人还是没法过富得流油的好日子。华尔街的天才们应运而生。他们向美国当政者证明,靠产品贸易的方法陈旧了,也太辛苦了,并且难以直接地控制全球经济;目前最先进的办法,是靠“智慧”赚钱,把“次级贷款”之类的垃圾债券,经过巧妙的反复包装,做成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大量抛向世界市场。反正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唯华尔街马首是瞻,不愁局面失控。在本次危机轰然爆发前,美国的精英们是很陶醉于如此梦境中的。
追求超额财富使“理性人”疯狂
社会主义是在批判资本原始积累的冷酷中产生的。如果剥离意识形态复杂的话语,回归到本义,两者的分水岭,在分配问题上特别清晰。社会主义主张劳动是分配的基础,应让多数人相对公平地获得财富;资本主义则主张资本是分配的决定因素,不应用公平限制社会贫富的差距。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度追求公平可能导致效率的低下。资本主义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一,是财富的悬殊,总要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大规模的革命,这是过去的历史一再证明的,也是他们的改革者主张扩大社会福利的根本原因;其二,是他们的文化思想中有一个致命的悖论:既然个人追求超额财富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地球上所有的人作此追求时,如何可能相安无事?资本主义理论家们把维护平衡的希冀,寄托于法律的严厉管制,防止个人的追求伤害他人的利益。但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盛行,又打破了希望平衡的可能。既然要求政府少干预,只能让“自由”的“理性人”在市场上互相打仗,其结果,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教训中我们充分领教了。华尔街暴露的情况是,无数的“理性人”屈从于金钱的召唤投奔市场,“自由”地胡乱碰撞,搅成一锅粥,最后理性演变为疯狂。当攫取超额财富成为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方向时,由于羊群效应,最后可达到的疯狂程度是惊人的。
天堂和地狱,有时只一步之遥。文化引导社会的趋势,尺度十分重要。当贪婪的疯狂之火熊熊燃烧起来以后,再来扑灭它,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
人类精神在危机中遭受损害
社会为金融危机支付的高昂代价,经济层面的,我们看得很清楚了。精神方面的代价呢?其实更加难以衡量!
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智慧可以大大增加劳动创造财富的能量,比如科技发明,比如科学的管理和组织等等。但是,人类的智慧如果大量地运用于投机,运用于设计转移财富的游戏,把别人的劳动果实轻易地转入自己的口袋,特别是“智慧”到能够规避法律的制裁,其示范作用是很可怕的,将使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转向投机方面。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形成一项较为普遍的认识: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人需要靠劳动获得自己生存的必需。有没有辛苦劳动之外暴富的可能呢?当然是有的,比如,依靠政治权力侵占,依靠战争掠夺,乃至偷盗、赌博等等。好在人类的多数是蔑视上述行为的,因此,尽管它们总是存在,却不可能取代鼓励辛勤劳动的社会主流意识。
金融投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投机形成的社会效应,对人类精神的伤害,危险程度远高于前面提到的暴富行为。它是在所谓合法的框架内操作的,参与投机的个人,要求具备很高的智商和素质,也就是说,是精英们玩耍的游戏,因此,对公众的示范作用特别强大。
社会财富的分配模式,直接引导着人类的行为趋势。近几个世纪,较多的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商业,转向科技等高端产业,除了社会进步的各种因素,也与社会分配的变化相关。金融领域,作为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核心部门,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素来占据优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疯狂的投机,使金融业出现了从社会实体经济的服务者演变为掠夺者的危险,它挫伤的不光是正常的经济运行,而且以其貌似合法的不当暴利,助长了轻视勤劳致富而渴望一夜暴富的畸形心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上投下巨大的阴影。我们认为,对假创新之名的疯狂的金融衍生交易,不仅需要在经济的层面分析它的危害性,同时要考虑其对人类精神的毒害。正像我们打击赌博和贩毒,相当重要的目的,是保护人类社会文化的健康态势!当然,我这里提及的疯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指向是次贷一类的金融骗局,并非否定所有的金融创新。比如规范的商品期货交易,就要另当别论,那里是加强监管以利正常运作的问题,两者不应混淆。(孙颙/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