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的读音:过云楼侧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18:20
01.jpg(20.55 K)
2010-5-21 11:18:09

 


      老宅档案
    过云楼,苏州收藏家顾文彬(1811~1889)故居。顾文彬,字蔚如,号子山、紫珊,晚号艮庵。清道光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湖北汉阳府、武昌盐法道、浙江宁绍台道。住宅坐北朝南,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7070平方米,分四路五进,正路位于中部偏西,东路前二进为花厅“艮庵”与过云楼。艮庵面宽三间,进深11架,扁作梁。过云楼阔三间12米,过深九架,重檐硬山,取意“过眼云烟”,为顾氏祖孙四代珍藏书画、古籍之所,藏品既精且多,被誉为“江南第一家”。 1994年,干将路拓宽时,拆除最东一路及南面第一进建筑,现为苏州市文保单位。住宅北部为怡园,西部为顾氏春荫义庄,今为苏州市歌舞团团址。
    对于过云楼,我的心中始终心存敬畏而刻意回避,哪怕是带着友人游于怡园,或偶与顾笃璜先生晤面,总不愿去说起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顾氏老宅。不是因为它曾经的繁华不再,也不是因为它如今所处的尴尬境地,我以为,过云楼的闻名,不止于藏品之富,更在于顾氏一族在吴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千年征程中,以豁达、淡逸的胸襟为近世后人树起了一座丰碑。正如过云楼其名寓意,世事皆如云烟过眼,莫如焚炷心香,站在怡园小沧浪亭上南望孤悼。
    写过云楼,缘于与苏州书画鉴赏家吴刚的一次邂逅。受友人之邀,一日午后在吴刚装修雅致的工作室谈天说地,厅内遍布名家字画,独北墙上供着一幅吴绥之题字的画引起我的注意。吴绥之为苏州著名徽商,曾在上海开设纱厂,观前街上小吕宋原是其旧产,其旧宅仍在桃花坞大街。他不仅善画还是位摄影爱好者,其妻顾氏为过云楼顾家大小姐,即顾笃璜先生的大堂姐。一问之下,吴刚原是吴绥之嫡孙。于是谈起了过云楼,和曾在过云楼里发生的顾家往事。
    过云楼的原址为明代状元、礼部尚书吴宽故宅“复园”遗址,吴刚称这处废园是冯桂芬主持送给顾氏使用的,虽无考证,但当时冯桂芬、顾文彬与潘曾玮并称“三绅”,其关系之密可以想见。在顾文彬第三子、画家顾承的主持下,耗时八年,建成过云楼。光绪元年(1875),顾文彬告病辞官,回归故里后,就开始在过云楼贮藏大量的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
    顾文彬、顾承父子二人,视铭心绝品如同生命,顾文彬曾对顾承说:“性命可轻,至宝是保,汝料及我遇此尤物,即千金拼得出,真知我心之言也。 ”既使是真迹,如若不是精品,也是断断不收的,而若遇大宗瓌宝,即费数千元,断不吝惜,盖钱财易得,至宝难求耳。并制定了这十四忌收藏法则。过云楼的藏画慢慢丰富起来,皆是国宝级精品,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顾文彬所编《过云楼画记》及其孙顾鹤逸 (1865~1930)所编《过云楼画记·续记》可一窥详情。其中历经劫难保存下来的《七君子图》,被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赠给苏州博物馆永久收藏。而顾氏后人所捐600余件过云楼藏品,也撑起了上海博物馆的台面。
    有人说,富不过三代,而顾氏的收藏之富则累了四世之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氏淡薄、博大的胸怀和对世事的洞察。对内,顾文彬教导顾承,“为四孙讲论书画,不可因循,每月六期,每期十件,先论其人,次论其书法画理,再论其价值,四孙各立一册,将所讲十件详记于册,自书分执,行之一年,皆成内行矣。此乃要事,切须依我行之。 ”在这种家庭教育下,其孙顾鹤逸遂成大家,他不但以绘事名重一时,被称为“当代虎头”(按:“虎头”系指顾恺之),是苏州书画界的领袖人物,尤精鉴赏,有“当代鉴赏第一人”之美誉。对外,过云楼延请西席,培育画坛新人,胡三桥、顾若波、吴昌硕等均在过云楼临摹过古画。到了民国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常到过云楼活动的有四位青年:刘公鲁、吴子深、王季迁、颜文樑。
    主人好客,过云楼及怡园很自然地成为当时苏州文化人士的活动中心,诗会、画会、曲会、琴会都在这里举行,而书画活动最为活跃。画坛精英们在过云楼临摹古画,在怡园雅集品画,怡园画社应运而生,著名画家吴湖帆嗣祖父吴大澂被推举为第一任社长。后怡园画社中的几位成员到了上海,成为海派画家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吴昌硕被称为海派画家的领袖人物。
    如同一座艺术的殿堂,过云楼里,曾上演了一幕幕文化精英们的风云际会,令后人追仰。历经风云变幻,过云楼的辉煌不再,但文脉未断,顾鹤逸的长孙顾荣木先生安居沪上,现虽年过九旬,仍可称丹青妙手,并有九旬后书画集问世。
                                                        来源:苏州日报      □继 东/文 姚永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