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别诗 胡彦斌wav:贾康:财政政策已包含淡出安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0:45

贾康:财政政策已包含淡出安排

www.eastmoney.com2011年04月08日 15:42东方财富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4月8日,由上海证券报主办的“上证-首届全球基金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与中国机会”。东方财富网全程直播本次峰会。以下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发言实录。

  贾康:谢谢李总,大家好!我下面就当前的宏观形势和财税政策,还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相关的一些问题向各位做一个汇报。宏观的形势作为资本市场,金融领域的问题,各位朋友都很关注,我们如果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做一个基本概括,首先要用国际上已经谈论一阵子的概念叫做“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意味着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已经告一段落,虽然其他的经济体可能还要经历相对漫长也带有曲折特点的复苏过程,但中国显然是这样一个抗议经济危机的努力中间最具亮色的区域。在前面几年应对金融危机,中国的表现可以说是主要经济体中最好的。后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意味着进入高涨期,前面几年通货紧缩压力成为运行中矛盾紧缩当中新的特征,通胀压力变成主要的矛盾所取代。

  面对主要的通胀压力,我们的货币政策已经回归稳健,而财政政策在当下的年度继续保持积极的特征,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搭配,是从原来的双重搭配转为一紧一松的搭配。在财政方面可以勾画几个理由,在经济相对高涨的时候,前面一段时间政府实行一揽子刺激经济方案政策里面,实行4万亿的投资项目,必然要配上一些后续的资金供给,这后续的资金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扩张力度才好安排。4万亿的投资项目里面,除了1万5千亿基础设施投资,1万亿的灾后重建,还有4千8百亿的保障房建设,这个保障房建设在具体的构成里面是从棚户区改造到廉租房到公租房以及某些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很多的建设结合着棚户区改造来做的,棚户区改造建成以后,在直观的形式上,原来的低收入阶层,原来的棚户区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使得低收入截取住进了楼房,后续重要的建设项目就是小区乃至这个地方政府所辖的整个城市,区域之内集中供热供暖的系统需要改造和升级换代,否则不能够有效对已经拆掉了棚户区的低户人群很好的供热供暖。另外还要一笔钱解决低收入家庭怎么交取暖费的问题。他们虽然住进了楼房但是不一定交得起物业管理上的取暖费。

  另外一个角度要说的理由是,我们在改进民生方面还有很多事情,保障房建设这两年还在加速,两一年是580万套,今后几年要建出3600万套。另外大家很关注的新医改,今后有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要见眉目,整个维持三年的新医改按照开始的估计,财政部安排8千5百亿,按照财政部的副部长所透露的信息,需要配套建成新医改总体的资金投入,要达到新医改基本目标的资金投入要一万多亿元,这些也显然需要财政政策保持宽松的特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经济生活里面又出现明显的瓶颈制约,就像交通基础设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中国的北京被称为“首堵”,对外去年的秋天以后,原来成为八达岭高速现在叫做京藏高速的主道上很拥堵。而北京市内中心区整个公交体系,不得以做了全民大讨论以后,政府推出了一个所谓制度方案,限购,限耗,限入很多手段来缓解危机局面。真正治本现在要在基础设施方面大手笔,对外要打通八达岭的复线,至于复线是建一条国道还是建一条铁路来分流八达岭高速上占很多比例运煤的压力,要赶快做论证,赶快把公共资源配上去尽快建出来,这是一种跟时间的赛跑。内部中心区要建成四通八达的系统,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大手笔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不赞成有的专家说的中国的高速路中国的地铁已经超前。实际上在很地方存在非常明显的瓶颈制约,需要财政介入。当然财政资金要在这里发生作用,尽快把这个重大事项有一定前瞻性的合理的解决,我们才能够寻求社会的和谐。

  还有一点,当前中国大家都感受到的物价问题,带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07年中央提两房的时候就注意到物价节节上升,但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看下来,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主要有两个因素造成了CPI的上升,一个是食品因素,食品因素在当时就占80%左右,另外有10%是来自价上升因素,而现在从10年下半年开始大家都特别主意的CPI,它的上升的过程中间,我们又看到了非常类似的结构性特征,现在最最高阅读同比的CPI指标还是前面的5.1%,其中有75%的涨价因素就是来自于食品,另外17%的涨价因素自房价。其他只占上涨的8%。这样的结构性特征延续了这么长时间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我们除了必要的总量收缩由货币政策来体现,财政政策加以配合,除此之外还要主意有针对性的增加有效供给,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发力,财政政策增加有效供给不是简单收缩的问题,而是要看准增加有效供给的环节,把资金使用出去,首先是进一步调度农村种量的积极性,综合织布等等,给农民更清晰的预期和力度的强化。另外财政资金还可以调动物质储备,比如猪肉投入市场去评议市场的猪肉价格,这是财政政策花钱增加有效供给的第一个大项。当然也有它的基础条件,上一年度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丰收,粮食产品再创新高,有这样一个物质条件我们应该有信心在这方面,政策的发力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一个财政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投入资金从棚户区改造到廉租房建设到公租房建设,这几个保障房建设上面,比较快的把有效供给提出来,这里面最有意义的是公租房,这些人比如年轻白领,大学毕业生,他们住有所需的条件显然不是廉租房,但是他们又很难购上住宅,他们不得已要涌入商品房的低端,哪怕勉强把房子买到手也要当房奴,现在有效供给提出来之后,他们可以非常安稳的,整洁体面的住进新居,而且新居很有保障,在里面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装修,结婚,生孩子过日子,这种有效供给提出来之后,再加上其他措施,这些都需要财政政策需要加强的理由。当然财政政策政府不能够大包大揽,有人说要配成1.3万亿或着1.4万亿的资金,但是政府可以出一部分钱,这种政策性的使用通过一些方式和其他资金形成合力,拉动社会资金,商业性的贷款进入保障房建设领域,这也是我们要做好创新机制的文章。

  说到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还要保持多久?在年度里面最大的可能性会稀释按照这样一个基调,体现的是我们的制度安排仍然有比较高的绝对值就是9千亿元,同时我们知道,9千亿元看起来不小。上一年的实际规模大概也就是9千亿元左右,今年我们是在年度GDP增长了10%以上以后,仍然是9千亿左右的安排,也就意味着虽然财政政策还有积极特征,但是没有积极上面加码。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也要保证度上面的合理把握,和以后出现的扩张性政策的淡出相衔接,如果做一个展望,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经济相对高涨期运行的过程中间,会看到财政政策积极一段时间以后,已经包含着淡出的安排,到了一定的时点,官方才会有明确的态度,做出一定的表述,涉及到财政政策转型的问题。最大的可能性是这样一个逻辑显然是在重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后,我们的一个演变过程。

  03年成功抵御沸点之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走出了七上八下的区间,年均GDP增长了10%以上,04年初积极实行财政政策,一直到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才正式宣布财政政策要转为稳健。这一轮演变的过程很可能仍然是大体上这样的轨迹。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在演变过程中显然还有很多抉择的因素需要考虑,最近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方面频频出手有各种动作,财政政策在这方面更重要是要结构优化,结构优化的重点显然是配合着中央现在特别强调的十二五期间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改进民生,这里面有许多事情需要再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配合机制创新和转变,这应该是一个很粗线条的,对于当前的形势之下,财政政策怎么和货币政策配合的一个勾画。

  同时,我们还要讲一讲,在这里面大家关心的税收问题。最简单的,税收的优化和相关的改革中间有三个基本概念,一个叫结构性减税,这个结构性减税在前面几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需要延续的。从今年到今后十二五期间结构性减税里面最大得失相可能是增值税的扩为(音),拿它来替换第三产业服务业发挥作用的营业税,好处就是减少第三产业当中的重复征税因素,实际上是减税,这个减税的意图是结构性指向怎么样鼓励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配合我们扩大内需,提升消费和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里面的要领当然也比较复杂(音),我们现在地方性体系没有形成,营业税一下子被增值税所替代的话,中央地方的财力分配的矛盾可能会一下子凸显出来,它还需要谨慎的把握。

  另外注意到结构性减税对于我们都关心的小企业,微型企业他们怎么样更好的得到回收的优惠,有关部门我们听过这方面的研讨,还有就是对于创新,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优惠待遇。第二,关于税收方面的概念就是有减有升,最典型的就是个人所得税,我们都在等待着官方宣布今年个人所得税调整是怎么样一个具体方案,现在得到的信息显然是在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官方所说的费用扣除额方面往上台,这个是对于低端的减税,同时它也会带来高端的减税,而且高端减税的结果比低端减税更明显,如果走上打工皇帝年薪千万,那减税就非常高了。但总体来说,我认为官方管理部门他们会努力的在提高行政点的方案里面加入一些其他因素,至少是要考虑调整优化现在工薪收入9级差额类的设计,我们甚至可以设想,比如说低端的能不能5%第一档再往下调,中等收入甚至可以把覆盖面拉长一点,最好覆盖到中等收入层的上面,减少级次,比如9级减到6级,然后更高收入阶层适应的税率从5%跳到15%到25%这样上去,当然很重要的应该是在收入申报制度发展的同时加上综合的因素,不光是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最突出的是对工薪收入的调节比较简单,带头带脚,效果比较低,对于工薪收入之外其他的收入怎么综合进来,一起超额累进进行改革,这个要点怎么样把它落实还需要在管理方面做很多的研讨,作为研究者我个人估计只能是循序渐进,在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分布走,逐渐把现在的十一种分类的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安排转向所谓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这叫做有减有增,增就是综合进来以后,高收入阶层实际上承担更高的税负,但这符合我们收入再分配优化原则,符合优化分配收入格局的要求。还有一个是结构性减税还有税的有减有增之外,具体看来就是增税的举措,比如说资源税在西部已经实施,这是在上年的6月以后,首先在新疆,在12月份得到的信息已经扩大覆盖面到西部的自治区和身份。我们在等待的一个时间窗口恐怕就是物价得到阶段性的控制,我们有可能得到一个操作空间,再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区域覆盖面,扩大它的瓶颈覆盖面,从原来的很低的从量变成5%,经济压力会促使各个方面的节能降耗,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由于经济压力来驱动去开发节能降耗工艺技术和产品,这个是科学发展观可追求可持续的重要经济杠杆。我们还要等待今年下半年是不是可以看到相配套的一个操作方法,虽然看起来是增税,这个是可持续发展全民族实现现代化长远因素要求。

  另外,在大家都关心的房地产调控方面,财产税的引入是不可避免的框架性问题,上海和重庆开始先行先试房产税。上海的特点是从增量入手,重庆的特点是把一些存量拉了进来,这个改革刚刚运行了季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总结它的经验。但是我深信这是代表一个制度建设的方向,在中国市场经济走到今天,不正面考虑建设财产税制度是没有出路的,财产税制度第一个选项就是不动产保有的房地产税,正面效益是配套改革加入一个实质性的构建地方性资助体系的财源。另外,它会促进整个的供给适应需求更多形成中小户型的土地集约利用的不动产,还有一个制度会在长期形成收入再分配的优化因素,适当的住大房,住豪宅的新富起来的人员按照支付的能力对公共财产收入多做一些贡献,这个也是必要的收入再分配,这涉及到了税制,从今年到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要覆盖到整个十二五以后的时间里面,制度建设和税制改革里面的要点。

  最后资产管理我们观察到的一个重要动向,在国有资产这个概念之下,中央级的资本预算,在08年正式运行到现在,已经在制度成果方面表现出来,在提升中央一百多家超大型的国企对于国库上交资产收益的比重,另外,我们知道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也在比较中央级的动作加强地方国企的管理,上交制度在引进过程中间现在可能没有别的办法,现在可能是画几个档次把上交比重往上提,但是远景上我们认为,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借鉴市场经济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的法制化建设过程,在国有经济进一步深化战略性改组过程中间,减少国有大型企业的数量,最后走道比如中央级国资委下管的企业归并为几十家,归并成几十家以后先分类,某一些类别的企业能不能制定一些专项法案,这个法案要清晰的规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在运行中间追求的是什么社会目标,配置上一些分配原则,同时说清楚资产收益上交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怎么归并,怎么动态的调整这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远景。国有资产管理到底怎么打造,何去何从,这个需要研讨,在中国庞大的行政事业掌握的国有资产,不管是经营状况进入是合理还是不合理,都不能视而不见,所以行政事业这个体系里面,国有资产怎么样合理化的构建它的合理体制也是必须在制度创新和建设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感觉从现在开始的经济相对高涨期以及十二五期间这些问题不可回避,利用今天这个机会谈一谈自己的基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