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品展示模板:教授岂能“唯金钱论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9:58

教授岂能“唯金钱论英雄”

来源:金羊网  发表时间:2011-04-08 10:34:00 

祝振强

眼下,富人越来越多。我相信,成功的人、尤其是成功的有钱人,至少在口头上,都不会很在意自己拥有的财富、金钱,都不会大张旗鼓地把追求财富、金钱当成人生的目标,不会把财富、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尺。但是,很遗憾,在现实面前,这样的判断越来越显得无力——近日,北师大一位教授便对学生放言,“40岁时没4000万,就别说是我的学生”。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元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 此赤裸裸的“唯金钱论英雄”毫无掩饰,且出自名校教授之口,颇令人惊讶。

应该说,董藩教授认为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并非全无道理。一般而言,高学历者本身就是成功的代名词,此后进入社会及职场,当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问题是,董教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对高学历者贫穷的少有同情、不愿伸出师者之援手的同时,转而绝对化地鼓励、提倡学生无条件暴富。这恐怕就需要人们深刻反思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暴富是否正常?是否要确立人人暴富的价值导向?在普遍的浮躁、拜金环境中,教师又该如何正人正己、教书育人?

我们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董教授的一番言论曝光后,网络上上不乏阵阵叫好声。地产商任志强甚至认为,董藩的话是老师的“一种希望”。

其实,无论在任何一个社会,由于人们的智商不一、能力不同、机会不等,加之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总会出现这个人的钱财多些,那个人的钱财少些的情形,甚至会出现人所拥有的财富与人的智商、能力严重不对等、倒挂的现象,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转型中的社会,更是如此。对于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来说,人人拥有财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财富的拥有者理应恬淡、超然;一时未拥有财富者也应自信、平和。道理很简单,只要大家努力,财富对谁都有份。

我们不提倡、不允许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捞钱行为,我们不赞同、不鼓励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否则,无疑会造成违规违法行为的泛滥无度以及权力寻租、权力腐化。我们提倡勤劳致富、公平分配,提倡财富的取之有道,提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依法行事。显然,号令“40岁时拥有4000万身价”者强调的是,树立非常的目标、动用非常的手段,迫不及待地获得非常的结果。这种一心向钱看、只图钱、只认钱的极端言行,很难说是与社会的发展目标一致,也不会有任何一个社会会听任如此赤裸裸的拜金言行泛滥。

人的一生,若非花天酒地、穷奢极欲,其实花费的钱财是极其有限的。实则,拥有财富,意味着个人在拥有更大程度上的自由的同时,拥有了更多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的机会,意味着拥有了乐善好施、踊跃捐助的本钱。遗憾的是,从董教授对贫穷学生的蔑视与对达不到预期暴富目标学生“别说是我的学生”的威胁中,我看不出其拥有财富的目的何在? 

事实上,在一个正常、有序发展的社会,在不可能有很多贫困人口的同时,也不可能人人暴富。提倡、鼓励人人争当富翁的结果,无疑就是物欲横流、道德滑坡、金钱崇拜、金钱万能,这样的社会,只有堕落一途。鼓励进取、鼓励创造,努力实现公平、公正秩序的社会,才是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社会。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要努力创造、努力劳动,社会就会为其提供基本的、充裕的财富保障,比如足够的薪金、健全的社会保险、良好的公共设施、文化设施等等。这样的社会,会千方百计以制度设计阻止暴富的存在。试问,在一个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五千余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两万元的国度,你如何确保不用违规的甚至非法的手段,在不长的时间里即拥有4000万元的财富?

孔子说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孔子看来,钻社会的空子、“无道”生财,是最不能容忍的无耻之举。众所周知,现今,房地产行业是个暴利行业,房地产业的方方面面、包括与房地产业有关的研究领域皆尚有待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房地产行业尚处于“无道”阶段,并且,不少房地产从业者上下其手、左右逢源,血管里流动着的未必是道德的血液。我们情愿认为,董教授作为一名与房地产业有关的人员,一时行情看涨,心高气盛而口不择言。但是,我们有必要指出的是,一个法制健全、奋力前行的社会,是不会长期容忍一方面是房地产业相关人员的频频暴富以及视暴富如儿戏,另一个方面却是众多民众买不起房。当这一天加快脚步到来的时候,不知道董教授还有没有说出40岁挣到4000万元的胆量与豪气。或者,董教授若是换个冷门的行业,日后还见不见、认不认40岁挣不到4000万元的学生?

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曾郑重地为北师大书写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无疑,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是鼓励市侩、鼓励暴发户的。实际上,董教授的口气很耐人寻味——这位教授为学生开出的身价,何以不是在暗示自己的家底?如此“现身说法”,给学生、给世道人心“师范”什么?

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圭臬的老师,很难说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摆阔炫财、嫌贫爱富的老师,同样不能说是一个好老师;厌恶不能暴富的学生的老师,更不能说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老师。这与其说是教授个人的悲哀,不如说是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