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工岗位说明书:清明关注“死”更赞美“生” 精神安顿是主要功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11:10

图为清明祭奠先烈

图为清明祭奠先烈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现代化的快节奏、流动性强的生活方式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适应。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春节、中秋、清明等许多传统节日的内涵也在逐渐变化,那么如何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和活力,这将是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维护和继承传统节日的重要课题。

就在清明将至的时候,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了“清明节文化论坛”,大家共商现代化之下如何过好传统节日。专家们提出,可通过“家训堂”等途径传承家庭传统美德,让公众在清明节养成自省的习惯,利用清明踏青对孩子开展教育等。此外,在清明节植树、美化小区等亲近自然的做法,也适合城市居民的节日生活。还有专家建议,让节日出游比平时更有文化味儿。

传统节日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节日往往不仅仅包含着社会文化的内涵,有时候还具有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德谦表示,研究这些节日会给我们新的启示,“清明节和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一样,它的文化内涵是异常丰富的。它融合了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即寒食、清明、上巳。这三个节日的来源和文化内涵并不雷同。比如‘上巳’,这个远古用洗浴来‘祓除不详’的‘修禊’的日子,后来渐渐地发展为了在水边休息娱乐的日子。这在春秋时代就是这样了。虽然它包容的活动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意识到在水边的环境才是它的核心所在,而不用‘戴柳’‘踏青’去误导民众,那么它就有可能摆脱旧时活动产生的生态负效应。如果我们又注意到了其诸多健身娱乐活动中的蹴鞠(被公认为现代足球的起源),有意去发扬它,也许能提升中国足球界旧貌换新颜的决心。”

清明关注“死”更赞美“生”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不仅是祭祖的日子,同样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李建平表示,发挥节日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更能让人悟到生活的美好。他说:“首先,清明节是祭祀日,其文化内涵是祭祖不忘祖,缅怀先人业绩,感谢先人的恩惠,核心是传递人类之情感。同时,清明还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之中万物最具生机的时节。也是人们外出、踏青、沐浴清新空气、享受自然情趣的时节。清明关注‘死’,更加赞美‘生’。了解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清明时节就不要异化祭扫活动,一味烧纸钱,奢侈大办,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特别要关心青少年,要倡导他们珍爱生活、珍爱生命。”

精神安顿是节日主要功能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认为,节日是以安顿社会精神为主要功能的时间节点,是全社会的,不应该落下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清明节。李松还建议:“首先要明确节日是以精神安顿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安排,不宜过分强调其中的经济因素。其次,通过不同层级政府部门对先烈、先贤祭奠的官方活动与民间传统活动的互动,强化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认同。其三,选择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与清明踏春的习俗结合。其四,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尽可能地为节日中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如扫墓路上的交通、祭奠用品等。其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媒,为新时期节日文化提供与时俱进的活动空间和文化平台,如网上祭奠等。此外,还要特别关注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参加“树葬”活动的几位市民将菊花花瓣撒在掩埋亲人骨灰的绿树旁。

 

 

清明节除了祭扫先人外,踏青出游也成为市民的主要活动。

传统民俗与现代经济接口

传统节日更注重节,而现代节日更注重假,如何把传承文化和放松身心完美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博士马聪玲认为,对于清明出游应该找到一个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承载物。“以一定的文化内涵为指引,在一定的假日制度安排下,节日消费具有文化上的指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清明节非常适合近郊旅游,但清明出游的文化指向性尚不十分明确,就目前市场开发的旅游产品来说,要么刻意回避祭祖内涵,要么牵强附会其他含义,这些都是对清明民俗的‘混淆视听’。因此,对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应该更深入地解读,使得大众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节日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此外,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经济效益的发挥,还需要找到传统民俗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接口,好比春节的爆竹、年夜饭,端午的粽子、赛龙舟,中秋的赏月,既是对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又是一种仪式化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现代与传统的对话,精神与物质的沟通,使得清明出游成为身心的完美之旅。”

对于传统应突出“敬”字

著名学者阎崇年表示,现代人对历史和传统往往少有敬畏和尊重,对于清明节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来说,我们对先祖、先烈、先贤更应怀有敬仰之心。阎崇年说:“清明祭奠先祖、先烈,应当突出一个‘敬’字。对先祖要敬,对先烈要敬,对祖国要敬,对人民要敬。儒家学说,‘修德之功,莫大于敬’。‘敬’要敬天、敬地、敬祖、敬民、敬业、敬己。也就是,心存虔敬,行必谦恭;做人处事,谦虚谨慎。人们常说‘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普遍真理。”